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于赵普,人们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半部《论语》治天下",认为他是书读得少而精明强干的杰出代表。既然可以把"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理解为人们对他活学活用、聪明能干的赞美之词,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朝廷内外讥笑  相似文献   

2.
黄鸣 《经理人》2011,(7):64-64
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在企业管理中也有借鉴,比如《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的论述,为我解开了在组织管理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3.
《论语》是中国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典籍之一,也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穿越两千多年的漫漫历史长空,对今天的教育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仍然有着深刻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中有太多的精华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黄鸣 《经理人》2011,(7):64
管理者不要轻易对下属"判死刑"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在企业管理中也有借鉴,比如《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的论述,为我解开了在组织管理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5.
佛渡众企     
李瑞平 《经营管理者》2008,(10):124-125
宋朝宰相赵普曾经有一个故事,那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时至今日,或许有人怀疑,或许有人尝试,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有着足以让我们一生学习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舜何以能如此?一般儒者都以为他能“所任得其人,故优雅而自逸也。”如《大戴礼记·王言》上说:“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新序·杂事三》上说:“故王者劳于求人,佚于得贤。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赵歧《孟子注》也说;“言任官得其人,故无为而治。” 关于舜之“任官得人”,孔子指出:“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论语·泰伯》)朱熹注曰:“五人:禹、稷、契、皋陶、伯益。”其实,按《尚书·尧典》记载,舜所任用的大臣远不止这  相似文献   

7.
李迎春 《领导科学》2012,(23):51-52
宋人赵普说:"《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对孔子为政观的肯定,凸显了孔子领导思想的高妙.孔子一生积极从政为仕,虽身处乱世,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却积累了丰富的为政经验,凝聚在《论语》及其他儒家经典的精妙记述中,带给后人智慧的启迪.孔子说:"为政在人."作为领导者,知人识人是关键,孔子的观人术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时至今日仍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一、行为观人法 行为观人法,即从行为入手观察人.孔子的行为观人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言行是否一致.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是孔子从自身经历总结出的人生经验.在《论语·阳货》中,孔子反复强调:"巧言令色,鲜矣仁!"满嘴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讨人喜欢的伪善神色,这种人的仁德是不多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善于伪装自己,表面上慷慨大方,实则吝啬小气;表面上正直清廉,实则虚伪贪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经说:"现在有些干部,台上台下不一样,人前人后不一样,白天晚上不一样,说的做的不一样,就是群众所说的多面人."领导者用人,如果只听信其表面言行,而不注重由表及里探求其本质,必然会导致用人的失误.  相似文献   

8.
于丹  易中天 《领导文萃》2008,(21):136-140
于丹 《论语》到今天已经有两千五六百年的时间了,它对于今天到底还有什么样的价值?我想“隋怀”二字足以概括。如果我们不是搞学术研究的专业人士,我们就用不着像历代书生皓首穷经那样逐字逐句地去做它的注释。那么,我们今天怎么去看待《论语》呢?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一方面希望与大臣共治天下,一方面又对他们不放心。他是怎么从“钓鱼执法”到解开心结、下放权力的呢?下放权力还是“钓鱼执法”?  相似文献   

10.
王大林  马晓晗 《领导文萃》2009,(19):133-135
一部《论语》记录了孔子许多关于君子的经典话语,其中有一句非常有趣的话:“君子不器。”对这句话的理解,历来见仁见智。那么,这句话到底有何含义?  相似文献   

11.
“仁”是什么,一部《论语》似乎并未从概念的角度对其作出回答。在孔子的后继者那里,对“仁”的论述也属指点性的,而不是界定性的。我们可以从其指点性的论述中看出“仁”的基本内涵:①“仁者爱人”。《论语·颜渊》“仁”就是爱人的意思,这是“仁”的最基本的含义。这种爱是伦理意义上的,因而爱也就成了道德义务的爱。②“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对父母要孝,对兄弟要悌。孝体现的是对父母的爱,悌体现的是对兄弟的爱。可见,这里的爱首先是一种血缘亲情的爱。不过,儒家的“仁”中之爱并不局限在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12.
管理也是生产力,它不同于生产经营过程的其它资源。据日本人总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从初期的经验管理或者根本没有管理,到今天把管理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短短20多年时间,我国的企业管理经历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历程。2500年前的孔子时代就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社会管理理论,以致后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但由于种种原因,对现代企业的管理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企业真正成为生产经营主体以后,我们才明白,原来管理企业还有这么多学问,于是国人开始饥不择食地吸收国外的管理理论,进行恶补。这也就不可避免地…  相似文献   

13.
《论语》是我国第一部以“论”立名的说理性散文著作。它主要通过记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表述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全书五百一十二章,属于说理性质的计四百三十九章。《论语》虽是语录体,还没有构成整篇的论说文,但其中有精辟的论断,有扼要的说明,又剀切的议论,也有针锋相对的辩驳。他在说理方式方法和语言艺术方面对我国古代说理散文的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你接到一大堆邮件,最想先打开的是什么? ——是信。 在一大堆信里最想先看的是什么? ——跟自己关系最亲近的人的来信,特别是情书、家书。 但是,你可知,信——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世界上有多少奇奇怪怪的信?因为信又发生了多少奇奇怪怪的事情? 仇润喜的新著《邮人说信》,就回答了这些问题。此书资料详实,情趣盎然,既能让人享受阅读的愉悦,又可从中获取到许多知识。 仇润喜,亦信人也。 《说文解字》上说:“信,诚也。”儒家的五字道德箴言在“仁义礼智”之外还有一个“信”,孔老夫子在《论语》里格外强调,“与朋友应交而…  相似文献   

15.
《决策探索》2008,(11):26-26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摘自《论积贮疏》  相似文献   

16.
郭文斌 《领导文萃》2010,(5):140-142
什么人最成功?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多年。不想它的答案在《论语》里:“克己”功夫到家者最成功。  相似文献   

17.
赵普是赵宋王朝的第一位宰相,曾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天下,整军治国,指陈方略,立下汗马功劳。“陈桥兵变”让后周殿前都点检(禁军统领)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大宋皇帝,作为赵匡胤的掌书记官(秘书长),赵普是这一事件的主谋。他策划周密,不露痕迹,使得原本定然血肉横飞、人头落地的一场兵变,演成了和平禅让的一幕。这不能不称道他高超的政治才能。赵匡胤视赵普为左右手,朝中无论大小事都要问过他。赵匡胤南征北战,伐西蜀、灭南汉、平江南、收吴越,战功赫赫。而这一系列胜利与赵普的运筹帷幄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为了巩固赵宋政权,赵普替太祖制定了…  相似文献   

18.
决策者说     
《决策》2009,(7):7-7
孔子在《论语》中讲了一句我以为是伟大而震撼人心的话:“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同学们。作为天下人,应该以天下事为己任。勇敢地承担起来。我也讲三个“不”:条件不足畏,命运不足信,得失不足计。……英国诗人布朗宁说过:“我心寄托在什么地方。让我脑也就寄托在那里!”我要说。我心中寄托的地方是青年,是大学生,是整个青年一代;我脑中寄托的地方,是责任,是期望,是工作。  相似文献   

19.
钱理群 《领导文萃》2008,(24):37-40
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论语》,引起了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知识界、学界的反应。有著名学者公开表示支持和赞赏,认为“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讲生活快乐,安贫乐道,普及了《论语》等经典,使国人有了类似《圣经》、佛经和其他宗教读物一样的东西”(《南方周末》2007年3月22日)。更有许多学者持“宽容”态度,认为儒学的普及与通俗化也自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韩非《解老》亦云:“盖事大众而数遥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此即治大国不要以烦苛之政扰民,而要“清净无为”,所谓“清净可以为天下正”。陈鼓应先生在《老子注释及评介》一书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个警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