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构建生态化产业集群的途径及设计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杰 《统计与决策》2007,(23):126-128
产业集群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但传统的产业集群理论仅着眼于企业间的线性生产联系,忽视了其间的生态性网络联系。产业集群将是发展区域性循环经济的载体,二者间的耦合点是产业集群的生态化,其实现途径是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体系,并且组建虚实兼顾的柔性循环网络。为此,应发挥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的作用,还应着力构建集群中介组织,降低企业间的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2.
从信息经济学视角,借助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企业间流动性关联网络及其风险传染网络模型,综合分析了不同关联网络结构以及会计信息披露因素联动影响下的企业间流动性风险传染机制与演化特征。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无标度关联网络对于企业间流动性风险更具稳健性,并且在网络结构确定情况下,企业间流动性风险传染概率与会计信息披露的稳健性、透明度、及时性以及质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市场噪音呈正相关关系,而与会计信息披露策略呈正“U”型关系。会计信息披露的稳健性、透明度、及时性以及质量同步增大,能够有效降低企业间流动性风险传染概率。会计信息披露策略是诱发企业间流动性风险传染的核心因素,并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稳健性、透明度、及时性以及质量的实际效果发挥弱化效应。市场噪音对企业间流动性风险传染的强化效应强于其他会计信息披露因素的弱化效应。通过深入挖掘不同会计信息披露因素间联动性对企业间流动性风险传染的扰动效应,能够为金融监管部门制定流动性风险监管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静 《统计与决策》2008,(10):184-185
技术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上的竞争已由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转变成企业联盟之间的竞争,而信任又往往会成为企业间合作的瓶颈。文章在对信任的内涵及维度划分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对企业间信任与合作的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总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针对我国当前信任的发展现状,从宏观、微观两方面为企业间信任的建立提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三级供应链协调和利润分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单个制造商,单个3PL服务提供商和单个销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本文首次通过定量的方法将第三方物流引入到供应链协调中来,利用博弈论方法讨论了制造商,3PL服务提供商和销售商在独立决策和集体决策时各自的定价策略,以及两种不同的决策方法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合作要优于非合作时企业的利润;主导企业可以通过讨价还价能力的大小来选择适当的分配因子,从而实现利润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基于供应键构建企业间关系质量对知识吸收能力和合作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区分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探讨企业与供应商间的关系质量和企业与客户间的关系质量对知识吸收能力和合作创新绩效影响的差异。得出结论:关系质量对潜在吸收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企业与供应商间关系质量仅对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企业与客户间关系质量对创新绩效和合作绩效均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间知识转移依赖于知识的转移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知识转移的机会、动机和能力。企业间拥有的社会资本水平与企业间知识转移的水平正相关,企业间社会资本通过结构维、关系维和认知维作用于知识转移的机会、动机和能力,最终促进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发生。社会资本的结构维直接作用于知识转移的机会维度,社会资本的结构纬度通过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的媒介作用,进一步提升知识转移的动机和能力。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直接作用于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动机。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也能够增强企业间知识转移的机会。企业间社会资本的认知维水平越高,企业进行知识转移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7.
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表现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TPL企业作为供应链的支持性成员,其发展受到供应链模式的影响和制约。文章在分析了基于供应链策略的不同供应链模式特点之后,以TPL服务种类为依据对TPL企业类型进行了划分,分析了不同类型TPL企业在客户适应性和协调性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供应链模式下TPL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框架。  相似文献   

8.
信任协调:企业集群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宁  朱廷柏 《统计与决策》2005,100(14):149-150
作为企业集群软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间的信任机制,在如何降低企业间的交易费用,减少不确定性和风险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人在探讨信任的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间信任的特点,论述了集群内部信任的建立途径,并进一步阐述了信任在集群内部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服务外包等因素使得供应链中断风险日益突出。本文运用博弈分析方法说明供应链企业间的累及效应使得企业采取营业中断风险防范措施的意愿降低,但消极外部影响大的企业采取防范措施的条件比影响小的企业稍温和,通过强化外部风险监管要求和增强企业间的制衡等措施可以实现供应链企业都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共同获得"免疫"的最优博弈均衡。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企业关系稳定机制的竞合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关系稳定与协调的研究,是供应链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对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合作促进机制、激励和收益分享机制博弈模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模型分析表明:完全信息条件下,供应链企业间可以通过一定的合作促进机制以最大限度减轻冲突,使合作结果尽可能接近甚至达到Pareto最优;非完全信息条件下,供应链核心企业可以根据伙伴企业隐性努力的不同状况和市场风险的不同情境,通过与其建立不同的激励和利益分享机制,以增强供应链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网络治理的理论基础可以归结为交易成本、社会网络和资源基础三个方面的研究.交易成本理论主要研究界于层级组织和市场之间的企业间网络交易成本的降低问题,社会网络理论研究的是任务复杂性引起的社会机制的多元结构性嵌入,资源基础观则寻求网络中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以及网络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作为介于市场和科层制的中间组织,集群内企业间的关系己经演化成复杂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博弈关系。文章以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为现实背景,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创新机制模型构建,通过SPSS软件和AMOS软件对相关集群数据在企业竞合层面上进行分析,讨论了创新优势形成的微观机制,明确了企业间竞合互动在创新优势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理论研究方面,新产业区学派提出了灵活的专业化理论,认为建立在灵活的专业化基础上的竞争、合作、网络、制度构成新产业区竞争力的源泉;创新环境学派提出只有根植于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网络才能为企业合作提供稳固的基础;集群学派认为产业集群本身就代表一种合作与竞争的组合;集体效率理论则提出集群企业间的联合行动能够产生集体效率。在案例研究方面,斯密茨和纳达维等一批学者对南亚和拉丁美洲几个典型集群面临危机时的合作实践进行了研究,萨克森宁等学者则考察了发达国家的集群企业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风莲 《山西统计》2001,(10):16-16,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有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企业间经济合作方式趋于多样化,其相互间形成的债务链巩固了企业间的经济往来关系。在现金匮乏,周转困难之际,物资抵帐作为融通资金、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加强企业间经济联系的一种具体方式不断地被广泛应用到企业经营活动中来,起到了其积极的作用。但是随之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又暴露出了物资抵帐本质上的消极性。 一、物资抵帐活动的形成原因 1、融通资金,开辟企业筹资渠道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15.
企业间电子商务合作的本质是一个企业间知识共享和企业间互动的过程。文章从知识实体和知识过程两个方面考察企业间知识共享层次,从沟通和协调两个方面衡量企业间互动程度,结合企业间知识共享和企业间互动程度两个维度把企业间电子商务为基本B2B、利用B2B和探索B2B电子商务,并分析三种企业间电子商务模式在信息技术应用、协调机制、知识活动等方面的特点,还应用这一分类框架对基于价值链的12种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分析和分类。  相似文献   

16.
生产制造企业经营模式转变的进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稚 《统计与决策》2007,(24):180-182
本文对企业分别利用生物的进化博弈模型,构造两个"复制动态方程"研究供应链上企业间的一体化和非一体化进程及其相互影响程度。为企业今后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人工神经网络在资信评估中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其中的BP网络,但BP网络用于函数逼近时,权值调节采用的是负梯度下降法,这种调节权值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即存在收敛速度慢和局部极小等缺点.而径向基函数网络无论在逼近能力、分类能力和学习速度等方面均优于BP网络.文章将RBF网络与5C评估法结合,提出一种新的企业资信评估模型.实验表明,RBF人工神经网络对企业资信评估有着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视角下未来市场的竞争,不再是企业间的单体竞争,而是供应链间的整体竞争,这迫使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各具比较优势的不同实体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无缝化程度较高的功能网络链条中来,以最大程度发挥供应链的整体力量,实现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体交易成本的共赢局面。文章基于供应链的长鞭效应、知识管理、运作体系、合作伙伴关系等层面探究了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的策略取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经济循环”的内涵特征构建了一个理解双循环的分析框架,从企业间中间产品供给循环和对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循环视角测度了我国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循环,并通过结构分解分析(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方法探究了双循环视角下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显著特征,国内循环占比超过74%。供给端双循环中,内资企业间循环和内外资企业间循环占比在上升,而国内外企业间循环占比在下降,但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需求端双循环中,国外对国外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仅次于我国对内资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SDA结果表明,国内循环发挥了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国内循环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始终保持在76%以上,尤其是需求端我国对内资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和供给端内资企业间循环的贡献度表现突出。和内资企业一样,外资企业也在促进内外经济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为内外资企业间循环不仅拉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更是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认识,也为解释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提供...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网络化制造的特点,从产品形成过程的全生命周期角度对制造资源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结合面向对象的思想与XML技术,对网络环境下的制造资源进行建模。以某轴承厂为例,描述制造资源的建模过程,使该模型具有可扩展性及柔性,同时满足制造资源重用、制造资源共享及制造资源快速搜索的需求,为实现企业内及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及资源重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