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洋望远镜与阮元望月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川 《学术研究》2000,1(4):82-90
西洋望远镜的传人,在明清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无论是热衷于“西学”还是排斥“西学”者均承认望远镜所具有的先进功能。西洋望远镜对中国天文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天文认识水平的提高,中国人传统的月亮神话亦出现动摇。嘉庆年间两广总督阮元的《望远镜中望月歌》,表达了阮元以西洋望远镜观察月球后的感慨,他对中国传统月亮神话的质疑,表明了西洋物质文明的传人对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影响,这是“西学东渐”影响中国社会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2.
通过宗教和商业的渠道,西洋画家来到中国,其作品及技法也逐渐传入中国,广东在这个历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旨在梳理清代通过不同渠道进入广东的各类西洋画家,以及在他们影响下产生的形式多样的西洋绘画作品,指出清代广东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西洋画风,是中国艺术史、中国社会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内容。这些西洋画风既充分反映中西美术的差异和交流,又体现出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色,有助于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广东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清代中期广州成为西方国家与中国进行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广州十三行在引进西方绘画艺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与交流,推动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并对岭南绘画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西绘画美学趋向之不同主要体现在:西洋油画重写实,作品以追求幻真和再现自然为其最高境界.所采用的焦点透视符合科学和数理,有助于立体和空间的表现.形似逼真,色彩浓丽,是西洋油画的特色.中国画运用笔墨直接表达生命情调,透入物象的核心,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不重物象的刻画,而倾向于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中国画散点透视的运用,摆脱了焦点透视物理和生理上的局限,增加了更大的自由和灵活性,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能力和艺术个性.通过中西绘画美学对比,达到了解、认知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是本文的匠心所在.  相似文献   

5.
叶农 《广东社会科学》2008,1552(2):128-135
自鸣钟在明清时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广州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西洋钟表业中心,它既是西洋钟表传入中国之地,也是西洋钟表贸易基地。  相似文献   

6.
齐国绘画艺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国绘画艺术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富有生活气息的帛画、丰富多彩的漆画、工艺精美的铜器装饰画,还是开中国美术史之先河的默写人物肖像画,都充分体现了齐国绘画艺术的成就,并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创新意识,特别是独具特色的齐瓦当画、雄浑厚重的齐地汉画像石,作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内容,对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影响中国绘画理论与实践长达数千年。  相似文献   

7.
毛亦农 《云梦学刊》2002,23(6):76-77
在东西方文化交汇日趋频繁的今天,西洋水彩画和传统中国画,在艺术语言、艺术精神、审美意识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互渗互融,形成了多元发展,共存互补的新局面。这是东西方绘画艺术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毛亦农 《云梦学刊》2011,32(1):113-115
传统中国画是由原生态的中国绘画在中国黄土地上演变、发展并融合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蕴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特别是中国诗歌的渗入,融万境于其画中,更使中国画日臻完善,意蕴十足。中国诗歌与中国绘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许多相似的艺术特性和相通的艺术境界,诗歌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9.
严复的翻译:近百年来中西学者的评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前言严复的翻译工作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事,肯定严择之贡献的学者颇多、例如梁启超认为严复是清未输入欧化之第一人,代表了本国西洋留学生介绍新思想的开端。任公自讽地说清末西洋新思想的输入,在开始之时是囫囵吞枣,乱无章法,此种译介工作可称为“梁启超式的输入”;而第一位精通外文,能避免上述缺陷的译介者,就是严复。①蔡元培说近50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候官严复为第一”,o革命党人胡汉民则称严复是“译界泰斗”,又说:“近时学界译述之政治学书,无有能与严译比其价值者”,②更有不少人将严复与林纤并列,…  相似文献   

10.
陈晓伟 《中州学刊》2006,(2):241-244
绘画与电影之间所存在的深刻关联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已成为共识。中西方古典绘画在美学观念和表现手法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西方古典绘画一直专注于写实传统,这种传统成为西方古典绘画与电影的契合点,因此可以说电影与西方古典绘画是相通的。中国传统绘画长期以来形成了写意的传统,这种传统造成了中国古典绘画与电影本体的抵牾。但中国电影创作者在不断的挖掘和探索中,采用镜语转换、空间转换、意境表现等多种方式,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古典绘画在中国电影中的转换,创造出体现中国民族文化的电影视觉风格。  相似文献   

11.
绘画叙事是中国叙事传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绘画不仅在文字产生之前是最为有效的叙事载体,在文字成为叙事的主要载体之后,绘画的叙事功能不仅没有萎缩反而得到大大加强,并长期与文字并行,图文互补,实现着更为完备的叙事功能.本文全面讨论了中国绘画叙事传统的形成及其特征.绘画作为一种叙事载体,从诞生之初就具有自身的局限,中国绘画叙事的发展进程,就是一个拓展叙事的深度和克服表达歧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清季汉译西洋史教科书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孝迁 《东南学术》2003,(6):130-140
清季汉译西洋史教科书是中国近代史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末为解决学堂教科书剧缺矛盾 ,翻译了大量西洋史教科书 ,这些教科书不仅对当时学堂的历史教育 ,对改造普通中国人的“世界”观 ,而且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初年的新史学思潮 ,都有重要的影响。在中国近代社会的特殊语境中 ,汉译西洋史教科书还具有“救亡”的资鉴意义 ,表现出了强烈的功利色彩。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天主教艺术传入中国内地考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洋美术传入中国是伴随着天主教的在华传播而来 ,本文借助于大量的中西文材料 ,探讨了天主教艺术在中国内地的传播史实。西方传教士直接将海外的宗教艺术品带入中国是天主教艺术传入中国内地的重要方法 ;而在中国内地刊刻和复制天主教艺术品 ,则是西洋美术在中国内地更为普遍的传播方法。同时 ,在天主教美术作品广泛传播的同时 ,西洋美术理论也得到一定范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仲明先生在绘画上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内中最基本的一点,是形体的表现。要明白这一点的意义的重大,得远远地从头讲来。绘画,严格地讲来是一种荒唐的企图,一个矛盾的理想。无论在中国或西洋,绘画最初的目标是创造形体——有体积的形。然而它的工具却是绝对限于平面的。在平面上求立体本  相似文献   

15.
延安时期新歌剧诞生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新歌剧以中国传统戏曲为基础,吸收西洋歌剧的某些元素,在内容和形式上对中国传统戏曲进行了创新发展。新歌剧不仅丰富了延安时期军民的文化生活,更对延安时期革命道德的传播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初,当中国现代作家们开始走向世界文学这一艰难的历程时,中国新文学批评的现代意识也随之生成.现代意识以其勃勃生机给文学批评带来了民主气息、宽容意向和开放眼光.新文学的倡导者和活动家们从西方攫取输入的不仅是文学作品,还有五花八门的文学思潮和批评模式。让这些“洋货”流涌进来,其意无疑在于与传统的惰性相抗衡,从而冀求在这种碰撞、交汇中诞生新型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批评,在创作和批评相辅相成中建构二十世纪中国新文学系统。这种自觉意识,在当时文学界最有影响的《小说月报》的《改革宣言》中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同人以为今日谈革新文学非徒事模仿西洋而已,实将创造中国之新文艺,对世界尽贡献之责任。……西洋文艺之兴盖与文学上之批评主义(Cri ticism)相辅而进;……‘必先有批评家,然后有真文学家’,此亦为同人坚信之一端;同人不敏,将先介绍西洋之批评主义以为之  相似文献   

17.
广州十三行时期,岭南绘画风格出现了明显的嬗变,形成了以"居派"绘画风格为代表的早期岭南画派。而十三行时期岭南绘画风格之所以出现明显"折衷中西"特征,是与以下四种因素密切相关,即传教士的东来与西洋画的引入、西洋人的文化需求及外销画的市场交易、岭南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和融合力以及十三行商对艺术事业的热衷与推动。十三行时期特殊的外贸体制和行商的独特作用对岭南画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岭南艺术家们开放接纳、学习借鉴的创新精神在岭南绘画风格嬗变和岭南画派形成中则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俗文化对新时期油画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油画创作,集中出现了一批以表现我国民间风俗为绘画对象及内容的极有影响的油画作品,中国油画家在以西方造型体系为主的油画创作的观念和方法中,融汇进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学理念,使中国油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用油画这种来自西方的绘画艺术形式表现中国本土文化中的优秀民俗文化,无疑是一种体现油画本土化的重要创作道路.而且对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显得尤为重要,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林风眠是中国画革新的一代宗师。他穷其一生探索与实践通过借鉴现代艺术的理念和风格革新中国画,拓展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为中国画现代革新提出了新的思路与启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戏曲人物是林风眠中后期绘画的重要题材,是他全部的艺术创作中非常有特色和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戏曲人物这一典型的中国传统舞台艺术形象,借鉴西方现代绘画艺术和中国民间艺术形式,采用多元化的现代造型观念和立体主义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中国戏曲画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20.
一、绘画性比较:中国传统绘画如果与西方写实绘画比较起来,就几乎从来没充分地进行过模仿式的写实。中国传统绘画从整体布局到对个性形象的塑造,与西方绘画的与实效果和肉眼所见的物体形象比较,都有很大程度的差别。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是认识和观念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