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广大观众希望通过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作为电视媒体为迎合观众的需求,无论是中央台、省台或地市级台等纷纷推出简明新闻或有线要闻等之类新闻快讯,这类节目要求在一、二分钟时间内,真实、准确、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除了言简意赅外,更要充分发挥电视画面形象所拥有的直觉、逼真的优势,以强烈的视觉效应吸引观众。那么如何处理好电视简明新闻的画面呢?本文试就此谈几点陋见。(一)紧扣主题。电视简明新闻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及时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兴趣,这除了新闻事件本身具有吸引力、新鲜感外,它所呈现给观众的画面要紧扣新闻主题,在镜头的运用上和景别的选择上,无论是推、拉、摇、移还是全景、中景、近影或特写镜头,都要为揭示新闻主题服务,与主题无关的画面一概不用。日前,某电视台播出某省市撤销二十多个文明单位称号的消息,其中开头画面有一个大街长摇镜头,六、七秒钟后才转入有  相似文献   

2.
沙维杰 《理论界》2012,(3):160-161
电视剪辑是电视后期制作的重要环节,使用的是电子设备完成图像和声音的合成统一。电视剪辑也称之为电视后期编辑,分为新闻、专题、文艺、电视剧、广告等专业,剪辑可由编辑自身完成,也可由剪辑师完成。成功的电视片剪接,会向观众提供确凿可信的视觉证据。在电视片拍摄中往往将实际空间分解拍摄,这样在剪辑中就要把分解的动作进行重新组合来叙述事件。通过画面组接,建立起连贯的视觉形象,使观众从连贯流畅、明了清晰的形象中,既清楚地了解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又理解其中的含义,接受创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刘冰 《中文信息》2013,(9):190-190
今天的大多数电视人在能够熟悉地运用视觉手段进行节目制作之后,已经认识到声音因素在电视新闻中的重要作用,并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声音运用手段。呈现在今天观众面前的,不再是单纯的画面配解说词的新闻。而是融合了各种同期声的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4.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纪实美,主要体现在“以事信人”、“以事感人”。因此,为了更好地让事实本身说话,纪实性电视专题片就必须真实地、细致地展现和揭示生活的具体情景和生活的过程。一切思想意念的表达,无不蕴含在生活情景和过程的叙述之中。但当前一些纪实性电视专题片,名不副实,纪实性不强,往往表现为主观“议论”冲淡了客观的“纪实”,甚至以“议论”淹没了“纪实”,被观众戏称为“画面加解说”。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原因、观众的角色心理及其与电视综艺节目的关系、电视综艺节目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展开论述,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含蓄美是电视纪录片追求的一种较高的艺术境界,更能打动观众、激发现众的想像并使观众从中得到一些教益。  相似文献   

7.
电视以诸多优势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利用电视艺术传播民族民间文化,必须面时观众多层次、多方位的审美需求,增强创造性;必须发扬创作者的主体精神,赋予作品以时代精神和时代特色;必须注意扩充信息量,加强异地交流,满足观众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Web2.0的大背景,,TV2.0作为一种新的电视传播理念渐行渐近."观众创造内容,观众分享内容,观众与观众互动"是TV2.0的核心理念.以IPTV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不仅为受众提供了无限的选择,而且为他们展现了一个个性化的"电视超市"和"电视社区".他们不再是"沙发上的土豆",而是"搜寻者、咨询者、浏览者、反馈者、对话者、交谈者"等诸多角色中的任何一个.电视与网络的融合,互联网的"前倾"特性将对传统电视"后仰"的消费模式产生强烈冲击.传统电视必须与时俱进,把握新兴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特质,在和互联网的融合中尽快升级换代,实现思想观念、节目内容、广告策略等全方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彭荣幸 《南方论刊》2005,(4):56-56,22
电视新闻是靠动感的画面和声音两者有机融合的画面语言来传递的,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拍出有感染力的电视新闻,必须了解和研究画面语言,正确掌握和运用画面语言。电视的画面语言是以自然景观和人物的身体语言等为具体的画面形象来表达信息、情感,从而产生感染力的,它包括人物的形体语言和自然物体的色彩语言。说它是语言是因为它与有声语言一样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表达。画面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通过画面组接的具体形象来记录事实,再呈现给观众。因此文字与电视的文字(画面)比较,前者不如后者直观。采访…  相似文献   

10.
陈霞 《理论界》2009,(12):172-173
电视国际新闻报道,是中国观众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今天,国际新闻报道在整个电视新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如何使我们的国际新闻报道更鲜活、更丰富、更深刻、更吸引人,是每一位从事电视国际新闻报道的编辑在不断思考、探讨和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曾澜 《江西社会科学》2005,(12):116-119
本文对当代英国电视情景剧进行了一种文化解读,认为电视情景剧之所以能制造和左右观众,是其内在的叙事模式在起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指陈了在后现代文化工业语境下,观众对情景剧的接受以及情景剧对观众的塑造这一关系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一篇好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不一定运用多少排比句、古文诗词和成语典故,更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而应该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品起来很有味道,集语言的"形象性、简洁性、大众化"于一体,通篇的语言美感与画面镜头的艺术美感结合得完美和谐。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现场采访是指“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对事件的当事人和有关人事进行访问”①。随着电视新闻改革的深入发展,这一形式已成为电视新闻媒介广泛选择运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毛泽东》,还是综合性节目《东方时空》,以及中央电视台与各省台联合采制的《省长访谈录》、《百姓访谈录》、《九三质量万里行》等节目,都大量运用现场采访形式表现主题。实践证明,这种形式不但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感,也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感。从而产生出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各界观众的好评。这标志着广大电视工作者在探索发…  相似文献   

14.
浅议电视节目与网络链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鸿雁 《理论界》2007,(6):156-157
网络链接是扩大电视节目的影响力,延伸电视节目空间,满足观众心理期待,拓展电视文化报道空间的重要手段,本文力图通过对网络的链接作用的论述,使人们看到网络链接的使用对电视节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电视编辑中的画面是语言的画面 ,解说是画面的解说。画面依靠解说去充实 ,解说依附画面而存在。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交融 ,相得益彰 ,相依而行 ,共同完成塑造形象 ,传达主题的任务 ,目的是力求实现 1 +1 >2的总体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梅 《兰州学刊》2000,(5):73-73
体育新闻是晚报重头戏。在电视愈益深入家庭生活后 ,仅就球迷们废寝忘食地看转播或现场直播体育比赛实况节目来说 ,它对报纸体育新闻的报道 ,提出了愈益严峻的挑战。旧模式的报纸体育新闻报道已不能满足读者 ,只有新的角度和笔法 ,新的报道形式才能与电视体育新闻相抗衡 ,从而赢得读者。电视无疑有许多优越的特点 ,它以最快的速度 ,形象地、详尽地报道体育新闻事件。不论观众是什么阶层的人士 ,都能在电视机前直觉地接受体育信息 ,然而 ,电视也有其诸多的局限性。特别在重大赛事快节奏的进行时间 ,电视转播受到镜头的约束 ,它不能像文字报道…  相似文献   

17.
电视所产生的象征暴力或符号暴力,使人们在建构电视及其受众(观众)的关系时常常出现某些偏差,以为在收视率所昭示的商业逻辑条件下,受众(观众)才是“上帝”,如果观众不看电视节目,电视台就要垮台。这是典型的“误识现象”(布尔迪厄语)。如果将电视受众置于社会机制中去考察,他们则是受文化霸权控制的弱者、是被电视机构售卖给广告商的“商品”,他们虽可进行有限的抵抗,但最终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电视特技方式有千百种,合理地应用它,对于电视片的制作起着重要作用.而近几年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出现及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画面剪接形式,使电视作品更具艺术性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李然 《理论界》2009,(5):187-188
21世纪,随着电视媒介的国际化程度提高,中国电视正如中国各行各业一样,都要面临品牌的挑战.电视台、电视栏目要想求生存、图发展,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节目策划的作用和重要性,电视节目策划的好坏决定着节目的成败,影响节目的质量;有了好的策划,才能制作出让观众锁定遥控器的精品节目.本文将从当今中国电视传媒面临的问题入手,逐步深入探讨电视节目策划的文化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是以画面为特征,集视听力一体,并动用电视传播手段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电视画面在电视新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电视记者除了要遵循一般新闻采访规律,还应注重提高电视画面的质量,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应具备一定的画面运用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