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9年出版的В·Л·科特维奇(КотвцчВ·Л)撰写的关于同厄鲁特人关系的俄国档案文献,是苏维埃时期发表的关于蒙古近代史研究中的早期著作之一.作者在他的文章中指出,研究蒙古史,特别是研究厄鲁特人史,必须比较完整地使用俄国档案文献,以便同中国、满州和蒙古的史料进行比较分析.他还认为,如果不利用俄国档案文献资料,就不可能描绘出蒙古人历史发展的正确蓝图.同时,В·Л·科特维奇这一结论,在苏联学者的后来著作中,特别是在И·Я·兹拉特金(И·Я·Златкин)的著名著作《准噶尔汗国史》一书中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关于这本著作,在下文中继续讨论.  相似文献   

2.
1240年用回纥蒙古文撰写的蒙古族历史文献、文学巨著《蒙古秘史》,不仅记载了元太祖成吉思汗及元太宗窝阔台汗的伟大业迹,而且还记述了蒙古民族的起源传说及8—13世纪蒙古社会政治、经济民俗状况。苏联蒙古学家符拉基米尔佐夫说“任何一个游牧民族都未能留存下如《蒙古秘史》那样生动而详细的记述自己历史生活的伟大作品。”的确,《蒙古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符拉基米尔佐夫论证了在游牧畜牧业民族中存在着封建制生产方式。他四十多年前研究得出的论点,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今天已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历史学领域内牢固地确立起来。但是,也应该指出,对“游牧”封建制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研究并未终结。本文的论题就涉及到这样一个有争论的问题。符拉基米尔佐夫是最早注意研究关于十一——十二世纪蒙古社会中称为兀纳罕·孛斡勒制度史料的。这位研究者从具有这一名称的社会集团发现了牧奴依附于富有的显贵家庭和氏  相似文献   

4.
1983年至1985年,用了3年的时间我出版了《元朝秘史全释》(上、中、下卷)。对从事历史学、民族学、特别是东方历史研究的人来说,《元朝秘史》早就是一部有名的文献资料。我国的那珂通世博士曾把它称为“蒙古古事记”。它是一部蒙古民族留下来的最古老而又最大部头的古典著作。本世纪前半叶,著名的东方学家巴里托利多曾经把这部巨著称为“雄伟的传说式的叙事诗”。然而,俄罗斯伟大的蒙古学家符拉基米尔佐夫认为,  相似文献   

5.
二、游牧问题1.符拉基米尔佐夫的观点:游牧的基础之一是家畜。符拉基米尔佐夫就蒙古族的家畜问题提出以下观点:“十一至十三世纪蒙古游牧民主要从事畜牧和狩猎。他们是游牧民,同时又是狩猎民,但他们经济生活的基础毕竟是畜牧业。蒙古游牧民拥有牛、绵羊、山羊和马;骆驼很少,无论如何,住在土兀刺、客鲁涟、斡难河一带的人们骆驼是不多的。骆驼的大量出现,是在成吉思汗远征唐兀惕以后。”“马比一切更受重视,马群是古代蒙古人的主要财富……。”  相似文献   

6.
前言蒙古族的经济基础,不肖说基本上是游牧,但同时狩猎在经济上也至关重要。从经济方面分别掌握游牧和狩猎的不同点,并同时掌握其相互关系,这两者对理解蒙古族的经济基础是一个基本问题。就古代而言,如何理解它们的这种经济基础成为掌握蒙古帝国建立和发展这一问题的关键。因此,当苏联学者符拉基米尔佐夫汇集其名著《蒙古社会制度史》之际,一开头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述。此后,他的观点继续对蒙古史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法典》——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是蒙古封建法的卓越文献与喀尔喀(北蒙古)和准噶尔(西蒙古)史的珍贵史料。符拉基米尔佐夫院士在分析各种阐明蒙古封建社会的史料时写道:“作为史料的蒙古法令汇编即蒙古‘法典’,对于研究蒙古社会制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以往,蒙古法规文献的许多研究者,诸如雅金夫·比丘林、戈尔斯通斯基、列昂托维奇、里亚扎诺夫斯基等,都认为《大法典》也同十八世纪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古代蒙古社会性质,符拉基米尔佐夫在《蒙古社会制度史》一书中对兀纳罕·孛斡勒作了有价值的探讨。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这不仅因为兀纳罕·孛斡勒人数众多,而且正是他们构成了古代蒙古社会生产的基础。但迄今对兀纳罕·孛斡勒的研究仍未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有的学者认为他们是封建社会牧奴的前身,有的学者认为他们是部落奴隶,从而对古代蒙古社会性质作出各不相同的结论。笔者认为,正确了解兀纳罕·孛斡勒的性质,是科学阐明十一至十三世纪初蒙古社会性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俄国与中国在民族学方面的学术联系可以说是十分久远的。不必深究细研革命前的联系——这本身就是一个专门的课题——我们只想谈谈在不同时期先后来华并同中国学者有着密切接触的俄国学者的活动,其中有亚金夫(Н·Я·比丘林)、帕拉季(П·И·卡法罗夫)、В·П·瓦西里耶夫院士、П·С·波波夫(毛林)通讯院士、Д·М·佩  相似文献   

10.
《蒙古秘史》(以下简称《秘史》)继承了民间创作的优良传统并且在它的基础上使蒙古文学向前推进了一步.《秘史》的产生是整个蒙古文学史的一大转折,从此蒙古民族开始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秘史》虽然从民间创作中吸取了很多的营养,但它作为蒙古书面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作品,其主要艺术成就在于它的书面创作.《秘史》翻开了蒙古书面文学的第一页,从此蒙古族书面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和优良传统.它是一部文史不分的历史文学作品.用文学的手法描写了蒙古社会封建化的整个过程.《秘史》奠定了蒙古族历  相似文献   

11.
苏联《知识就是力量》杂志记者P·波多利内会见了苏联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Ю·В·勃罗姆列伊院士,请他讲讲民族学界争论得最多的问题。勃罗姆列伊:民族学家究竟在争论些什么呢?我们这门科学,是有许多具体问题可以引起争论的。甚至连什么是民族学研究的对象,它究竟应当研究哪些现象,而把哪些现象留给其他的学科去研究等问题上也有争论。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举世公认,近三十年来,苏联在民族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就是提出并发展了一套этнос理论体系。在这方面,首先要提到Ю·В·勃罗姆列伊院士的功绩,对этнос理论作了最系统论述的,正是他的几部专著。直到60年代以  相似文献   

13.
亚历山大·乔玛·德克勒希被公认为欧洲藏学的奠基人。他是编纂古藏文词典,撰写古藏文文法书的第一位欧洲人,1834年1月,孟加拉亚洲协会在加尔各答出版了他的两部著作。除此之外,他还就各种各样的西藏问题撰写了几篇论文和研究成果报告。  相似文献   

14.
近二、三十年来,苏联民族学界、哲学界和史学界就民族研究领域里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争论和探讨,讨论的范围甚广,涉及到民族概念、民族定义、民族本质、民族体系、民族分类、民族过程、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心理、民族意识、民族内婚等等方面,对苏联民族研究的理论建设起到了很大推进作用。苏联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现任所长Ю·В·勃罗姆列伊所著《民族与民族学》(1973年)、《当代民族学问题》(1981年)和《民族理论概要》(1983年)等书,就是在这一讨论的基础上写成的,因而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一讨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藏语文词书编纂简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民族很早就有编纂辞书的传统,最早的藏文辞书便是由藏族学者编纂的。早在吐蕃赤热巴巾(815—841年)赞普在位时,为了弘扬佛法,广译佛经,邀请印度高僧孜纳弥札、苏仁札菩提、希连札菩提、达纳希拉和藏族著名高僧、译师噶瓦·伯泽、焦若·鲁伊坚赞、相·益西德等著名学者,对历代翻译的佛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修订和厘定,就显密典籍的译文如何做到既忠实原文,又通俗易懂并且符合藏语语法和声明学等问题,根据藏王厘定文字的敕命撰写了一部声明学著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最早的藏语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利用早期汉、藏文史籍有关元代帝师的记载,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证了17世纪蒙古编年史书(这里主要指罗桑丹津《黄金史》、佚名《黄史》、萨冈·扯臣·黄台吉《蒙古河流》等几都蒙古文史书)所载蒙古元时期历任供养喇嘛,认为这些喇嘛大多都与史实不符,可能就是为了在蒙古地区传播黄教而编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卷头语     
1991年的本刊,学者和读者诸君可以看到,我们又开辟了一个新栏目:刊布海外友好学术同行的直接来稿.我们一向主张学术不分国界,只要符合本刊宗旨,况且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本期在这个栏目内集中发表了四篇文章:一为《东干学:历史民族学概述> 中文版前言》,作者是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科学院通讯院士、该院东干族研究所所长、著名的苏联东干族(回族)历史学家М·Я·苏三洛博士.他曾应邀访问我所.由于共同的研究领域,我们两所将建立友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他的这本专著我们已翻译为中文,将在本刊连载.这是我国回族研究学界和读者将直接读到的第一本苏联  相似文献   

18.
C·M·希罗科戈罗夫的《通古斯人的心理—心灵情结》一书出版于 1935年 ,从那时起它就被外国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提及萨满教的理论或历史比较方面的问题时经常注意到。现在 ,俄罗斯学者的这部具有重大价值的著作被认为是一部非常创新的作品 ,它理应得到最高的评价 (极好的、卓越的 )。① 这部著作对于当代学者们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使他们产生无穷无尽的兴趣 ,有助于在他们中间产生反响和联想 ,并使他们力图和久已去世的作者进行学术对话 ,最终促进整个萨满情结研究中新方法的产生。在外国研究者中 ,谁也不会怀疑C·M·希罗科戈罗夫对世界…  相似文献   

19.
考察简讯     
1987年8月10日至9月25日,根据苏联科学院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之间的科研合作计划,由A·M·列舍托夫(队长)、г·с·阿瓦基扬茨(来自列宁恪勒)和A·E·帕胡托夫(来自莫斯科)组成的民族学考察队,在苏蒙历史文化综合考察的范围内,在蒙古继续进行了工作。考察队成员与蒙古同行г·策伦汉德和·梅内索姆一起,以“蒙古人民共和国现代民族文化过程”为题,向库苏古尔省的和托辉特人、乌布苏省的和屯人和杜尔伯特人、巴彦乌列盖省的哈萨克人、图瓦人和阿尔泰乌梁海人、科布多省的昌图人和哈萨克人收集了田野民族学材料。此外,还询问了各地的喀尔喀人。  相似文献   

20.
东干族是中国穆斯林的一支,主要居住在吉尔吉斯和哈萨克斯坦,其祖先于100余年前移居俄国。他们讲陕甘方言,用西里尔字母记录中国话。亚瑟尔·十娃子(1906~1988)是东干族最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和小说,并将俄文和吉尔吉斯文的文学作品译成东干文,为东干儿童编制教材,帮助他们用东干语言进行创作。亚瑟尔·十娃子曾就职于吉尔吉斯国家出版社,编辑过东干文报纸③,并以随军记者身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亚瑟尔·十娃子─—一位苏联东干族诗人的生平与创作》一书记述了十娃子的生平与成就。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传历”,第二章“十娃子所受的影响”,第三章“十娃子诗作”,第四章“散文与戏剧”,第五章“其他著作及成就”。书后附“十娃子作品索引”,并附录“十娃子诗歌、散文创作方法及原理”、“东干字母首末表”、“东干字母音译表”、“英文篇名及词语对照表”等资料。书中还有诗人十娃子同周恩来、老舍、艾特玛托夫、作者等人的合影以及东干民居、服饰、乐器、剪纸等大量珍贵图片资料。本书1991年由德国法兰克福VerlagPeterLang出版社出版,作者斯维特兰娜·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达耶尔博士现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资深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