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奥康纳小说中怪诞人物形象的研究,指出奥康纳对怪诞人物的刻画揭示的是人性之恶,说明伴随现代文明的是物欲的膨胀、人性的扭曲、异化和堕落。面对宗教的衰落、道德的沦丧和人性的迷失,奥康纳试图以宗教为人类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奥康纳小说中怪诞人物形象的研究,指出奥康纳对怪诞人物的刻画揭示的是人性之恶,说明伴随现代文明的是物欲的膨胀、人性的扭曲、异化和堕落.面对宗教的衰落、道德的沦丧和人性的迷失,奥康纳试图以宗教为人类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3.
弗兰纳里.奥康纳作品的怪诞风格引人瞩目。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来看,奥康纳人物塑造的狂欢化表现在同貌者、讽刺性摹拟型同貌相似者和正反同体的怪诞人物三个方面。奥康纳的怪诞风格并非阴森可怖,而是具有启发与变革的狂欢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内文学批评界过于重视思想分析,忽视语言形式分析,这一点在文学形象塑造研究上尤为严重。文章旨在批判这一现象,凸显语言形式分析之重要性。通过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直接引语即人物对话,研究人物身份塑造的过程,研究发现:人物身份通过交际句法逐步展开,在本文中体现为“请求——拒绝”这一基本交际结构,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的同时,借助人物声音表达自己思想。本研究对弥补语言研究和思想研究之间的鸿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学中的現实主义开始于什么时代?古代文学是否有現实主义?对这些問題,今天还沒有一致的看法。但我們說,在文艺复兴时代,现实主义剏作是一个突出現象,而莎士比亚是这个时代的一位現实主义大师,这样說大致是不会有錯誤的。即使現实主义不是在莎士比亚手里才开始,但他肯定是发揚現实主义并对現实主义有最大貢献的作家,而这又是和他的人物个性(Character)塑造分不开的。人物个性塑造在西方文学艺术史中究竟何时开始,由誰开始,也是可以討論的問題。有人說过,在西欧文学中,莎士比亚开始以人物个性塑造为作品的主要內容樟谟懻摤F实主义問題时,艾利斯别格等即认为“文艺复兴时代是現实主义开始的时代,而这是标帜在莎士比亚典型性格的剏造”;薩馬林也指出莎士比亚的形象剏造  相似文献   

6.
E.M.福斯特作为介于现代和传统的过渡性作家,在小说创作方面成就斐然,同时作为一名文学理论批评家,他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的"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为中外学者分析人物提供了绝佳视角。文章旨在用福斯特的人物理论来分析其作品《印度之行》中的人物塑造,解读人物形象和作品涵义,同时考察福斯特如何在创作中贯彻自己的文学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7.
康德在<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提出了人性中善恶共居的概念,认为人具有向善的禀赋,但同时具有趋恶的倾向.康德特别强调了人故意采纳非道德的准则以追求自利的倾向,并称之为人性的根本恶.康德的人性观与基督教对人性的理解有相似之处.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的,从而具有善良的本性,但由于亚当的堕落,人同时又是罪人.道德上恶的人能否并且如何行善,成为了康德和基督教教义共同需要回答的问题.康德提出重建人的善良禀赋和培育道德情感的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过错问题.基督教义则认为,通过神的恩典和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才能解决原罪问题,所以只有神的爱与恩典,才是人向善的终极条件.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支柱,基督教的人性观又是基督教文化的核心观念或源头观念.不了解基督教的人性观,就无法理解和认识基督教以及千百年来在基督教文化熏陶下的西方文明.本文对基督教善恶二重的人性观进行梳理和探讨,指出平衡的人性观对西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影子人物     
福斯特把小说塑造的人物用“圆整”和“扁平”加以概括。所谓“圆整人物”是作家着意刻画有丰富色彩和很大活动空间的人物,“扁平人物”是“背景式”的、“合唱队式”的、活动空间很小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摩尔·弗兰德斯》是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主要作品,它塑造了一个流浪妇女的形象。在这部作品里,笛福以一个作家特有的敏锐和良知,描绘了孤独的个人在荒凉的环境中为生存而作的斗争。它不仅启发读者去思考其中的道德价值,更引发了对宗教的反思。小说中充斥着物质主义、基督教现代性、言论自由和渎神表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本文将从社会形式和个人行为两方面对基督教世俗化的这些核心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对古希腊至德国古典美学中的戏剧人物理论作了系统考察,着重对其中关于人物在戏剧诸要素中的地位、人物的创作原则和人物塑造的心理规律三个问题以及对今日戏剧创作的借鉴意义作了述评。认为欧洲古代戏剧理论经历了一个从情节第一向性格第一转变的发展历程;在人物塑造原则上,也经历了一个由神到人,由帝王贵族到平民百姓的发展过程,这表现了戏剧理论的进步与革新。在欧洲古代戏剧理论中已有不少内容涉及了人物塑造的心理规律,其中关于角色体验的论述尤其值得重视,对我们今天的戏剧创作也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巴特的罪观是其神学人论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其《教会教义学》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他从基督论的视角出发,关注于罪的消除。对原罪做出异于西方神学传统的解释,剔除了罪的遗传性,将罪的本质归结为虚无,突出罪的非实体性。而这种在西方基督教传统中颇为独特的罪观却与东正教传统的罪观内在相通,并且由此推论出的人性论也迥异于为汉语世界所熟知的传统西方基督教所持的人性败坏说。  相似文献   

13.
自我·故我·他人——谈索尔·贝娄的人物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索尔·贝娄以“对人类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种理解和分析在人物塑造上则表现为对人的完整认识和对人性的深刻分析。在他的作品中,贝娄将人物的自我作为叙述的中心,在自我、故我与他人的对立统一中塑造自我。本文结合当代哲学的相关理论具体探讨贝娄的人物塑造,和其表现出的对人的本质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4.
《镜花缘》塑造的女性形象具有强烈的美学意义,分析了小说《镜花缘》塑造的女性形象与王国维的人格美育观的某种内在联系和可比性,认为,以“完全之人物”为核心的王国维人格美育思想,主张通过学习知识、强化意志、升华情感、强健身体等方面来塑造完美的人格,而小说《镜花缘》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与王国维人格美育理想下的人物在客观上是一致的。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上说,将《镜花缘》中的女性形象放在王国维人格美育思想的语境下分析,是对小说审美意蕴无限生成可能性的合理解读,具有学理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形象”入手理解人性是奥古斯丁自我学说的核心进路。他不仅突破了希腊教父关于“形象”与“相似”的解释范式,以及希腊哲学中的“与神相似”观念,而且提出一种不同于古典“自然人性论”的“关系人性论”。在奥古斯丁这里,“与神相似”并不是人性之本质性的自然实现,而只是人性之关系性的自由展开,并不意味着在本性意义上成为最真实的自己或成为神,而只是意味着成为形象与原型之间的动态关系。被造为上帝形象的个体不可能不追求与上帝相似,不可能不始终面临相似与不相似的张力。奥古斯丁的关系人性论,对中世纪和现代哲学的人性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认为女性人物的塑造是福克纳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而"影子性"则是其作品中女性形象不可分割的性质,并且深深根植于当时美国南方现实社会之中。现实社会把这些女性变成了生活中的"影子",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在福克纳小说中的影子性恰恰反映了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性。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我弥留之际》中艾迪.本德仑身上的"影子性",探讨虚无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对女性身心的毒害和摧残,从而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更加全面地解读福克纳的作品,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7.
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品《喧哗与骚动》中的女主人公凯蒂 ,美丽善良 ,富有爱心 ,但却不为深受清教传统思想影响的社会和家庭所接受、所爱护 ,她渴望美好幸福的生活 ,却又没有树立起良好的价值观同传统妇道观相抗争 ,最终沦落为妓女。作者通过对女主人公悲剧形象的塑造 ,有力地抨击了南方传统道德标准及清教主义的妇道思想 ,揭露了它们对人性的压制和摧残。  相似文献   

18.
《金银岛》是十九世纪新浪漫主义作家罗伯特.斯蒂文森的代表作。其中男主人公吉姆·霍金斯的冒险经历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这一人物也已成为西方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人物。然而对于这一人物读者的理解多止于少年英雄、正面人物,而忽略其人物的双重性。本文认为吉姆·霍金斯既具有维多利亚时代绅士的理性品质,又拥有传奇世界海盗的行为特征,因而具有双重性。这一双重性人物的塑造与这部小说的类型有关,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多元化的接受和宽容。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是一部古代神魔小说,书中的众多正反面女性人物在创作意义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和艺术价值,能够折射真实的时代背景、社会百态和人性特征。通过对小说中的正反面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意在揭示小说文本中隐含的女性人文精神世界,发掘作者对女性形象的理解、解释和欣赏,阐明小说对女性人物的塑造就是对生活女性的人文写真。  相似文献   

20.
人物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佛斯特划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申丹划分为"功能性人物"和"心理性人物",本文则将其划分为"功能性人物"和"审美性人物".功能性人物是指在文本的叙述中起着一定调节和控制作用的人物.人物的功能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在叙事情节中的功能和在人物关系中的功能.审美性人物是指文本在叙述中突出其审美形态和审美价值的人物.审美性人物包括描述人物外在行为的扁平人物、圆形人物和描述人物心理活动的心理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