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鹏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4):42-42,46
文章对精确新闻报道进行了新闻学的概念梳理和定位,就精确新闻报道实施中如何才能更加吸引受众给予了较为完备理论确认,并提出了适合纸质媒体与视听媒体操作的诸多方法,而且针对精确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了提醒。 相似文献
2.
3.
哲学理论的发展以及日常教学的实践都要求我们对群众史观中的群众概念进行合理界定。通过理论总结,文章否定了对群众概念进行界定的四个维度:(1)以历史上是否留名为标准界定群众概念;(2)以是否推动历史进步为标准界定群众概念;(3)从群众性——思想懒惰、表面性、自满等——出发来界定群众概念;(4)把群众界定为支持某一项事业的人群共同体。在否定了关于群众概念界定的四个维度之后,文章认为群众即群体,即在社会中与某一历史事件相关的所有人,这些人共同决定这一历史事件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群众思想是中共主要创始人李大钊长期一贯的思想,是他关注民生、批评时政和最终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思想武器。提高群众素质、保障群众生活、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是李大钊群众思想的核心。重温李大钊群众思想,紧紧抓住最大多数人民群众,对于稳步推进改革和建设事业,在社会转型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十分关注群众文化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群众文化观。中国共产党的群众文化观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进,其历史演进的过程,深刻地反映了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动,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主旋律。中国共产党的群众文化观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具有卓越的价值。它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价值坐标,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6.
7.
如何看待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是每个阶级及其政党的根本态度问题,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阶级政党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伟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犹太先知但以理与史家约瑟夫为早期基督教史家树立了某种榜样:如果历史阐释者在政治史中肯定现有王权,并对其置身的帝国予以颂扬,就能达到与统治者亲密相处的效果。早期基督教思想者在此影响下,通过具体的史学写作,更是为罗马帝国找到了一个源自"神意"的开端,并确立了"普世"帝国的大一统体系;还建构了"神意"对罗马统治者关爱有加的历史叙事。这对于四处征伐、统御众多民族的罗马帝国而言,有着积极的理论力量。早期基督教史学就在此种接近罗马政治的形式上,得以最终与帝国统治者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进而影响政治当局并播撒其信仰。 相似文献
10.
当前群众文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群众文化工作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兰州市为例,目前全市已有群艺馆、文化馆(站)93个,其中乡文化站84个, 相似文献
11.
人民群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是权力运行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权力监督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和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 ,本文着重从人民群众对行政权力监督的意义及途径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13.
群众文化活动从古至今一直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着,文化作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民族精神传达、民族团结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文环境、经济条件的改变人们对精神满足的追求欲望愈发强烈,而在新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不同的社会环境所造就的新兴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14.
近来有一种意见认为:因为"历史科学的有用性就在于它的真实性",所以真实性就等于有用性.我认为:强调史学研究的真实性是非常对的,但真实性与有用性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笼统地把两者混同一体,用简单形式逻辑的推理导致结论,其结果是用学术价值代替社会价值,将两个不同层次功能变成一个偏颇、片面的命题了. 相似文献
15.
16.
一、毛泽东革命的群众论的基本内容毛泽东哲学思想有三大支柱,即实践论、矛盾论、群众论。毛泽东亲笔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两篇光辉著作,他虽然没有写过一本名叫《群众论》的著作,但却从解决政党与阶级、领袖与人民、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入手,提出了一整套群众论思想。这些思想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具有鲜明的“革命”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试论文化与语言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阐述语言的不可译性,通过大量的例证,说明翻译在借助语言这一多功能符号体系进行各种文化信息之间转换过程中,原语和译语由于文化差异只能做到相对的对等,不能完全绝对等值。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究竟是什么?这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基础——唯物史观的根本问题。自马克思主义创立后的百余年来,人们对这个根本问题却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其争论的焦点,是所谓单线论(或一元论)还是所谓多线论(或多元 相似文献
20.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消费观念的变革唐永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各种需要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生存需要,如饮食、穿着、居住、交通、医疗等,这种需要是维持人们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和延续后代的基本需要;二是享受需要,如看电视、听音乐、逛公园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