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本文从世界全局的高度出发,通过对非洲国家经济的历史与现实的考察,研究了全球化对非洲国家经济发展产生的一些关系全局的新问题及其原因.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非洲国家应如何趋利避害,加快改革,扩大开放,追赶世界潮流,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折射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本旧经济发展模式和固有机制的弊端 ,日本政府对企业、金融业过分保护以及落后的产业政策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跨国发展的需要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浪潮。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冲突与融合的历史告诉我们 ,全球化对于国别经济的发展而言 ,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世界各国应锐意改革 ,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全球化浪潮 ,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向我们涌来。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也对经济发展构成了新的严峻挑战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发展自主知识产权 ,提高综合国力 ,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是一种无法回避也不可抗拒的趋势,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非洲经济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命运多舛,地位每况愈下。非洲的当务之急是必须融入全球化浪潮,通过自由贸易、跨国资本流动、引进大量技术、文化融合、政治民主化、政府理性化管理来取得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它深刻全面地影响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提供给我们的即有机遇又有挑战。而对当今经济发展滞后、政府动荡不宁的非洲国家而言,如何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利用后发优势,实现非洲国家经济现代化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种全球化趋势最早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全球化思想包括世界历史理论和全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社会主义中国不应该回避,而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发展,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试论经济全球化对非洲政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客观趋势。它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以及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全球产业结构新一轮调整。金融全球化的继续深化,加快了国际资本的流动速度,使大量资本进入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为非洲国家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和技术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了使自己能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去,规避“边缘化”危险,非洲国家积极进行政治、经济改革,调整发展战略,这些改革和调整势必会给积弱积贫的非洲国家带来各种影响。一、全球化强化了非洲经济一体化,进而促…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社会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 ,社会主义国家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也遇到了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在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同时 ,又带有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必须以辩证的、实践的观点看待这一问题 ,成功地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作为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无法回避和抗拒的历史潮流和发展趋势,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客观上促进了全球生产力的快速增长。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化,实现中国梦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全球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全球化也给中国梦的实现带来了包括意识形态、国家主权、经济发展、人才资本等方面的巨大挑战。只要正确对待全球化这一浪潮,只要积极面对、主动参与,就能够在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人民民主党大选获胜前后尼日利亚社会状况和政治的描述及分析,从中探讨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政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定在现今全球化的经济浪潮和文化交流中,对于政治发展的前景,无法完全或者急于求成地追求对欧美发达国家表象的一致和照搬.而在人口众多并且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中,政党及领导人的魅力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考察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不能离开全球化这个大背景。必须看到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影响和冲击是不可避免的。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起步和发展起来的。目前亚非拉国家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民主政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尽管这些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面临种种挑战和困难,但接纳与建立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轨道的制度、体制与规则,已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识和努力方向,政治民主化理应是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特征。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全球贫富分化加剧几乎是同步的,两者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于发达国家、少数特定集团在全球范围攫取财富的土壤,恶化了发展中国家的竞争环境,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分化。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其影响也早已超越了最初的经济领域和层面,而深入到了更深层的政治和文化领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变革进程的差异,全球化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政治发展的冲击和影响往往充满了悖论和不均衡的色彩。就非洲而言,全球化一方面从整体上极大地推动了非洲政治民主变革的步伐,促进了政治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一些国家政治和社会的动荡,造成了政治衰败或政治不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发展中国家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性具有对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排斥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导致南北关系的不对称性;发展中国家自身存在的缺陷是其参与全球化的重要障碍。因此,发展中国家要从长远的战略利益出发,趋利避害,正确应对。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反经济全球化”斗争现象也日渐突出。目前这一斗争现象呈现出自身特点,其实质并非反对经济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以及这种主导带来的一系列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这说明发达国家在主导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也将资本主义矛盾扩展到全球并日趋激化。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日本对外经济政策一直顺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实施亚洲战略的同时,又高度关注非洲。这对于一个资源极其缺乏的日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日本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进口诸如铂、锰、钴、钒等稀有矿产,而这些矿产主要盛产于非洲,尤其是南非,其稀有资源的储量居于世界前列。为此日本在经济战略上一直关注南非。两国经贸关系虽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世界经济危机和国际社会对南非制裁的洗礼、以及当今国际社会对南非稀有金属市场的关注和争夺,但两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南非在日本的经贸关系的重要地位也逐渐凸现出来。特别是进入2I世纪以后,日本已将确保稀有金属列为国家能源及资源战略的重要一环。日本与南非的战略贸易关系也变得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虽然发达国家在一定意义上和一定时期内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但是经济全球化无疑也给新兴发展中大国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赶超机遇。为数不多的新兴发展中大国由于在综合国力和基础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只要它们主动参与全球化发展进程,趋利避害,就将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跨入现代化国家行列。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挑战大于机遇的艰难处境,一些不发达国家可能被"边缘化",再度失去机遇。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东南亚高等教育国际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呈现五种不均等类型;二是出境东南亚学生呈上升趋势;三是入境国际留学生持续增长;四是人才流失现象依然存在;五是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从线性趋势向多元化趋势发展。总体上看,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从流向西方国家的趋势逐渐转向亚洲和非洲等国,开始从“边缘”向“中心”靠拢。  相似文献   

19.
作为参与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既经历了参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也遭受到经济全球化而引发的巨大冲击。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东南亚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同步性增强,各国的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生产一体化进程加快,该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新进展。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东西文化的交融与互补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东西文化现代性发生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向发展中的东方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启蒙策略、革命策略与退守策略三种文化现代性的建设方案.它们彼此冲突又相互影响,构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发展的复杂的历史状况.文化东亚的客观存在,使得中国及日本、朝鲜和韩国等东亚各国现当代文学在文化全球化以及现代东方文化发展道路上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深入研究与探讨中国及东亚现当代文学的现当代性之路也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