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岛在四川的活动与遗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顿觉闲。天恐文章中断绝,故生贾岛在人间。相传这是孟郊死后,大文豪韩愈写给贾岛的诗。这是前辈对后辈的殷切期望和鼓励,也是对贾岛创作的高度评价。后来,贾岛虽然没有完全实现韩愈的期望,却也能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在中国诗史上,贾岛诗风以“瘦”著称,并与当时孟郊齐名,被称为“郊寒岛瘦”。韩愈又评贾岛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贾岛能在诗歌创作上独树一帜,其风格有“瘦”和“平淡”,的特色,是从他惊人的“苦吟”功夫上得来的,正如他自己在“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送无可上人》)二句下注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相似文献   

2.
中晚唐时代诗坛盛行“苦吟”的风气,孟郊和贾岛就是活跃于这一时期的众多“苦吟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位著名诗人。他们同属崇尚险怪的韩愈为首的文学团体,都同韩愈有亲密的交往,尽管被贫穷折磨,但他们仍对诗歌创作充满了热情。但是,两人的诗风实际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也屡屡为人们指出。例如在《孟郊贾岛诗选》的前言中,刘斯翰先生就述说如下: 从诗的体裁来看,孟郊以五言古诗为主,没有近体诗。贾岛则以五言律诗为主,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排律。从诗的思想内容来看,孟诗是饱满的充实的,他是一个矫激而深于感情的人,国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造成他悲观的性情,形成了他诗歌的浓厚的悲观色彩……贾岛的诗比较起来要空泛得多,指  相似文献   

3.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这是颇为人称道的两句诗,它形容作者创作的艰辛和煞费苦心.但对诗句的作者,有的说是“苦吟”诗人贾岛(如 1997年9月13日《钱江晚报》上《工夫为文》一文,就指明贾岛是诗句的作者),有的说是诗圣杜甫.《佩文韵府》又说是唐代的卢延逊.该书“一’字下有“一个字”条,引《扪虱新话》云:“昔人于小诗皆旬锻月炼,至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者.”《佩文韵府》编者在引文后加按语曰:“此二句唐卢延逊《苦吟》诗.”  相似文献   

4.
姚合贾岛诗歌的共时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诗人贾岛、姚合的诗歌对晚唐五代以及唐后诗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唐时期的读者对姚贾诗歌的认识评价,基本上是处于分别接受的阶段,或者说是将其作为姚贾诗人群体中的两个个体进行接受的过程。贾岛因为有韩孟等人的推扬,在元和年间即有诗名,人们对其怪变峭拔而终归平淡的诗歌风格、苦心推敲嗜诗成癖的创作态度都有认识评论,后人基本上都以它们作为进一步研究接受的起点;而姚合则在长庆初年以后才获得诗坛的地位,人们对其诗歌的评价比较简约,或泛泛而谈未加深究,如“雅正”说,或仅述一端未及其余,如“幽微”说。对姚合诗歌更加深入的鉴赏研究是在姚贾身后,也就是从晚唐五代时期开始的。  相似文献   

5.
略论贾岛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贾岛,历来有着不同的评价。尊之者,把他奉为“唐宗”;贬之者,把他斥为“虫吟”。本文从唐诗的历史发展来考察贾岛在唐诗中的地位,以期作出比较公允的评价。(一) 在唐代诗人中,真正能够自成一家的并不多,而贾岛却是其中之一。遗憾的是过去的唐诗研究往往把贾岛附于韩愈名下,或则列在孟郊之后,实际上否定了贾岛在唐诗发展中自成一家的地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贾韩、贾孟的关系作一番分析。关于贾岛和韩愈的关系,历来传说很多。如著名的“推敲”故事,说他们邂逅相遇,“遂为布衣交”。又传说贾岛曾为僧,韩愈令其返俗举进士。《新唐书》明确地说贾岛是“韩门弟子”。看来,贾岛曾经投身韩门是可信的。因为贾岛进京赴举,需要依附先达;而韩愈又“颇能诱厉后进。”所以贾岛才能够得到韩愈的赏识,“由是振名”。问题在于,贾岛和韩愈在诗歌创作方面究竟有没有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6.
晚唐诗人李洞以瓣香贾岛,每念贾岛佛驰名诗坛,其诗亦颇有贾诗气格.然其生争史籍所载甚略,其诗亦未有编年者.今据其诗及诸书所载,爱考其生平大略,并将其诗略作系年,以为治文学史者研究之资.  相似文献   

7.
杜甫诗歌影响深远,其苦吟的创作方法、清新的诗风以及对七言律诗的探索精神都为贾岛所接受;而贾岛苦吟的创作方式提升了诗歌对于生命的价值,其清奇诗风丰富了唐诗的美学形式,其五律"变体诗"的创制在五律的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雍陶交游考     
雍陶,是晚唐诗坛颇有成就的诗人。著名诗人贾岛曾称赞他“不唯诗著籍,兼又赋知名。”无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说“一时名辈,咸伟其作。”可见雍陶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是占有较高地位的。在研究晚唐诗歌时,对雍陶应该给予充分注意。雍陶,成都人,字国钧。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成都渡过的。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十一月,南诏嵯颠率兵攻打西川,占领成都,青年诗人雍陶离乱中离开成都,然后沿长江东下,到长江  相似文献   

9.
孟郊、贾岛同是中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两人生活经历、遭际相近,且同以“苦吟”闻名于世,更兼诗风相似,再加上对当代和后代诗歌创作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故许多文学史和诗评家常将二人及诗作相提并论。实际上,孟、贾诗还有着很大的差异与不同:从诗体来说,孟长于乐府古诗,贾则工于近体诗人苦吟来说,孟是为生活而苦吟,贾则是为艺术而苦吟;从对生活的表现来看,孟多是以批判的态度诅咒黑暗的社会与痛苦的生活,贾则是较多的欣赏的态度去艺术地反映生活;从诗风来看,孟诗为清奇僻苦,贾诗则为清深幽峭,表现出不同的艺术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推敲”一词的来历很有趣:传说以苦吟著称的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隐丛话》卷十几引《刘公嘉话》)。因为  相似文献   

11.
马戴诗历代论者或认为近于盛唐,或认为近于贾岛。综合考察马戴与贾岛的交游情况,认为马戴与贾岛之交往重于情感而非诗歌艺术,其部分诗歌在结构和表现方式以及精神气韵方面近于盛唐诗,而部分诗歌中表现的清寒之境以清远润泽区别于贾岛之狭窄枯寂,虽苦吟,但深入程度不及贾岛,与贾岛一派看似相近而实则相分。  相似文献   

12.
<正>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云龙百尺楼。 [集笺] 东野穷愁死不休《笺注》:《六一诗话》:“孟郊、贾岛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喜穷苦之句。孟有《移居》诗云:‘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是都无一物耳。”《隐居诗话》:“孟郊诗蹇涩穷僻,琢削不暇,真苦吟而成。其自谓:‘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  相似文献   

13.
贾岛的人生有两个核心追求,一是应举,二是苦吟。前人对这两点论述较多,但是把这两点分别同其早年长时间的佛徒生涯放在一起考虑,就会发现这段经历对其应举与苦吟产生的不同影响。一方面,曾多年为僧的贾岛为何久困科场而执着不悔?原因在于诗名成为他新的信仰;另一方面,多年的佛门生活使贾岛可以把一种坚忍的苦行精神转移到诗歌的创作之中,这是苦吟习惯出现的根源。结论:在贾岛的人生历程中,应举是表层的现实追求,苦吟是深层的精神信仰,这两点决定了贾岛由僧还俗、终生苦吟不辍的独特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4.
贾岛的人生有两个核心追求,一是应举,二是苦吟。前人对这两点论述较多,但是把这两点分别同其早年长时间的佛徒生涯放在一起考虑,就会发现这段经历对其应举与苦吟产生的不同影响。一方面,曾多年为僧的贾岛为何久困科场而执着不悔?原因在于诗名成为他新的信仰;另一方面,多年的佛门生活使贾岛可以把一种坚忍的苦行精神转移到诗歌的创作之中,这是苦吟习惯出现的根源。结论:在贾岛的人生历程中,应举是表层的现实追求,苦吟是深层的精神信仰,这两点决定了贾岛由僧还俗、终生苦吟不辍的独特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5.
姚合、贾岛齐名,中唐后期著名诗人。贾岛有“新校”、“年谱”,而姚合诗不见有排印本,其生平也鲜被人知。作者故有《姚少监诗集校》.《年谱》为书中附稿,全文五万余字。限于篇幅.只摘要选登.《谱》中编年诗(近两百首)、交游、诗的辨证均从略。史载有误、争论较大之处,摘要稍详。  相似文献   

16.
《东山》在《诗三百篇》中是著名的好诗。从思想到艺术都有突出的优点和特点。但二千年来解诗的人对它有极大的分歧看法。分歧点还常常表现在关键问题上。象过去的种种旧说,互有异同,无须详论。问题是在今天的新说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有人说这是“反战”的诗,有人说“这是征人还乡途中思家的诗”;有人以为这诗的气氛是悲苦的和“悽惨”的,“宛然一幅荒凉农村画”,有人却从本诗中得到“快乐”的和“真够美”的感受;有人以为这诗是具体描写复员兵士实际生活,说他已回到家乡,有人以为只是描写他内心的想象或假想,并没有到家;有人以为这是叙事诗,有人以为这是“完整的深刻的抒情诗”。针锋相对,令人惊异!难道这还不值得研究一下吗?  相似文献   

17.
蝉在贾岛诗歌中除用来营造幽深琐细的意境、烘托凄惨悲凉的氛围以外 ,还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蝉在唐诗中分别被寓以了“洁士”、“穷士”、“寒士”及“愁士”等多种象征义。贾岛笔下的蝉不仅是诗人自身境遇的写照 ,而且也是与贾岛有着相似命运的置身科场、承受不公、饱经酸楚、孤立无援、受人迫害 ,同时又执著进取的众多寒士形象的化身。东坡“郊寒岛瘦”之评虽然有失片面 ,但若从整体风格和表现内容上讲 ,倒也无可厚非 ;沧浪“虫吟草间”之论 ,则是不能以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诗歌潮流以及没有认真考察其象征意义的缘故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呈现的刘勰诗本体论是中国古今诗论中最完备的诗歌本体论 ,情感论是其重心。在情感的浓淡收放、情感的自然化与社会化方面 ,都显示出刘勰的节制与中庸。他对“诗缘情”说矫枉过正 ,偏向于传统与保守 ,但其“怊怅切情”说发现诗不是感情的放纵 ,“感物吟志”说发现了诗的情感体验及诗的生成过程 ,意识到了诗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是保证诗的道德价值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高密派是清代乾隆时期出现于山左地区、主要由寒士诗人组成的诗歌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高密三李”等。该诗派追步中晚唐之张籍和贾岛,极力强调诗人人格的傲岸,倡导“风雅”和“气骨”,提倡用心苦吟,以沉实瘦硬对抗诗坛“涂饰柔腻”的风气。它产生于传统文化的重镇,在价值观念和人格追求上皆体现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20.
宫泉久 《东方论坛》2011,(4):65-68,76
“诗中有人”是赵执信诗学思想的核心,他肯定儒家诗学“发乎情”的同时,又鲜明提出“诗固自有其礼义”,强调诗歌真的规定性。其诗学以与神韵说分庭抗礼的面目出现,是儒家诗学思想的回归和扬厉,是康乾盛世诗坛的异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