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商务印书馆在新文化思潮的冲击下陷入空前困境,经理张元济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力倡改革,终于促使商务当局进行改组,为企业通过改革走出困境创造了条件。1920年初,张元济等人首先撤换各期刊主编,让胆识兼备的青年编辑胡愈之、沈雁冰、杨贤江等人先后挑起了改革期刊的重担,终于在两年后赶上了时代潮流,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新阵地,培养了新骨干。张元济进而改革编译所,支持高梦旦所长求贤自代,更新编辑队伍,改变编辑方针,相继出版了《世界丛书》、《共学社丛书》和《新时代丛书》,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和一代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如识分子的成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杜泽逊 《文史哲》2011,(5):55-59
王绍曾先生一生从事的学术工作有若干方面,成果丰富,主要成就是目录学,而无论是在目录学,还是在版本学、校勘学领域,先生的成果都主要在史部。王先生1930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随张元济先生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1932年至无锡国专图书馆后作《二十四史版本沿革考》,理清了"正史"版本源流,1963年经高亨先生推荐调入山东大学图书馆,1978年编出《山东大学古籍善本书目初稿》。20世纪80年代以后,王先生焕发了学术青春,相继出版了《山东文献书目》、《近代出版家张元济》等专著,而《清史稿艺文志拾遗》最能代表先生的目录学成果,堪称史志目录编纂史和清代文献目录编纂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四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诏定国是”,决定变法,首先召见的维新志士是康有为和张元济。晚近对康有为的论著很多,而对张元济的评述却少。本文准备就维新运动时期张元济的思想和活动,进行初步探索。一张元济,1892年(光绪十八年)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充总理各国事务衙  相似文献   

4.
陈捷 《学术月刊》2020,(4):169-184
作为清末立宪政治团体预备立宪公会机关报的《时事新报》,在张元济、汪诒年的带领下,原本是为了灌输国民政法知识、预备立宪而创设的。但是在武昌首义的革命风潮影响下,随着张謇、张元济等人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立宪党人内部的分裂,它与沪上其他报纸一道积极投身革命宣传以激荡风潮,尤其是与商务印书馆合作编辑出版了《革命文牍类编》《中国革命记》《革命党小传》等大量的书籍、期刊,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而考察这些文化生产背后的种种因素,除了与立宪党人思想倾向革命、沪上政治氛围浓厚有关之外,时事新报馆和商务印书馆当时面临革命党人的谣言政治的压力,是必须要予以充分考量的。在谣言充斥的革命压力铸就的舆论生态中,时事新报馆和商务印书馆通过自身的文化生产不但证明了自身的政治立场和革命倾向,而且化解了革命党人的谣言政治带来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5.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召见张元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张元济对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召见的若干回忆录,说明其回忆的背景,指出其不准确之处;并引证张元济当时的书信,以说明光绪帝召见之真实情况.从张元济当时的书信中,可以看到诸多内情:光绪帝力图革新的志向、对守旧官员的不满及总理衙门对于变法之不适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我国著名的爱国出版家 ,中国早期函授教育的创始者张元济以创办函授教育过程为背景 ,充分肯定张元济对我国早期函授教育的贡献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元济(1867-1959年)在戊戌期间,积极参加了戊戌变法活动,受到维新派的支持和帮助,得到支持变法的帝党派的信任和保荐,曾被光绪皇帝召见过。“微官幸得觐天颜,祖训常怀入告编,温语虚怀前席意,愧无良药进忠言。”随着百日维新运动的发展,张元济经过认真的思考,于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日和八月初三日,迭上封奏,阐述他的变法主张,总纲五条,细目四十项,“仰求宸衷独断”,“痛除本病,统筹全局,以救危亡,而成盛业。”根据张元济的封奏和其他资料,结合他在戊戌变法中的言行,本文试图论述张元济的戊戌变法维新思想,以就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8.
<正> 王绍曾先生,江苏江阴人,1910年生,现为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古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30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以优异成绩见知于唐文治、钱基博两位大师。同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协助海盐张元济先生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亲炙于张氏之门。王先生早在30年代即已  相似文献   

9.
严复与张元济是“百日维新”期间先后被光绪皇帝召见的爱国志士。在以前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忽视了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其实不难发现,严复与张元济尽管思想经历并非完全一致,却有许多共同点。他们在民族危难的严峻时刻,怀着满腔爱国热情,适应时代潮流,风雨同舟,在事业上结下不解之缘,成为近代中国两颗文坛巨星。在爱国救亡旗帜下集结当年,严复与张元济都是踌躇满志的清朝官员。严复自英国留学归国,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由总教习、会办、升任总办,追随洋各派首领李鸿章“大治海军。”①虽然,严复在水师学堂职位显要,由于不是科举…  相似文献   

10.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出版家,也是“有远见、有魄力的企业家。”①他作为商务印书馆的创业者和领导者,根据出版业的特点,确立了经营方针,提出了一些管理原则和措施,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出版经营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1.
我作《葛毕氏奇案本事考》纠正荧屏《小白菜》流俗不根之妄谈,1992年刊于《浙江学刊》,校勘不精多误字,后又收入《甘孺史考(下)》(此稿未刊)。然其文尚有遗漏,此案之终得伸雪乃刑部右侍郎翁叔平(同和)实首先启疑,载于其《日记》(民国时张元济辑印为《翁文恭日记》)。我当时手边没有翁书参稽,只从张慕搓《松筠阁文稿》(1990年版)中间接得读《越缦堂日记》所记葛案,似未完全,后在研究中且觉越缦所记也多道路传闻之谰言。已在文中说明并驳正。  相似文献   

12.
戊戌变法后,张元济以被罪逐臣侨居海上,及庚子事变爆发,颇留意于时政外交,并外化为书函文字,对秉权者有所建言。事变期间,聚集于上海的趋新士人群体表现活跃,不仅介入东南互保的酝酿和策动,而且对朝局走势多所谋划,张元济即为其中重要并具代表性的一人。观照其人政治观念的意义和限度,对了解当时士风民情颇具价值,而据其函札考订相关具体史实,亦可说明某些回忆性质文章中不准确之处。  相似文献   

13.
张元济与浙路商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逍 《学术论坛》2001,(2):102-104
张元济不仅顺乎时代潮流力促商办浙江铁路公司之诞生,而且在"拒外债、保商办"的浙路风潮中充当了急流勇士,同时在浙路商办实践中亦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海宁张元济先生搜辑乡邦文献,所获甚富,今归上海图书馆庋藏。其中有周广业撰《季汉官爵考》三卷,序前和卷端有“周广业印”“省吾庐”“蓬庐”“耕厓”等印章,此本虽非手写,其为作者清稿无疑。广业字勤补,别字耕厓,号堇园,浙江海宁人。弱冠后为诸生者三十余年,一直在湖州、淮安、江阴等地坐馆授徒。乾隆四十八年举人,次年会试下第,在京师任  相似文献   

15.
重审《文渊阁四库全书》中“二十四史”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乾隆初年,刊行武英殿本"二十二史";之后,四库馆开,又在"二十二史"的基础上增加了《旧唐书》和《旧五代史》,首次形成对中国历史传承意义极大、流传极广的"二十四史"。《文渊阁四库全书》"二十四史"中的"二十二史"所据版本,虽均标示为"内府刻本"即武英殿本,但不是照录照抄,而是作了不同程度的精心整理和修订。其中特别是《辽史》,馆臣校以当时尚存的《永乐大典》,写成大量有价值的"考证"。对于其考证成果,当代学者并未给予充分重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中的《明史》,为乾隆四十年后改订、增修之定本,民国年间,傅斯年建议张元济据以编入"百衲本二十四史",但因经费太昂未果。新中国成立后,在点校整理"二十四史"时,对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除了《旧五代史》以1921年南昌熊氏影印《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外,几乎没有加以利用,《辽史》等所用的也是不同于早期殿本的"道光殿本",实为据库本重刻本,是一种被动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正> 全国《文心雕龙》学会第二届年会于4月15——19日在安徽屯溪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报刊杂志等单位的专家、教授、研究工作者130多人,提交大会的论文有70多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对《文心雕龙》进行了一些新的探讨,较前一次年会有很大的推进。在开幕会上,会长、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张光年介绍了林其锬、陈凤金合辑的《刘子校集》。他认为《刘子》是一部奇书,其所谈之修身治  相似文献   

17.
近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新收获─—评《近代文学发展论纲》一鸣继《中国近代文学研究概论》之后,徐鹏绪、张俊才两位先生再次联手,又推出新著《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先声——近代文学发展论纲》(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下简称《论纲》)。两位学人是“客串”到近代文学研究界的现...  相似文献   

18.
《安阳集》又名《韩魏公集》,是北宋名相韩琦的诗文集,它在宋代曾多次刊行,但今皆不存。目前能见到最早的本子为明正德九年张士隆刻本《安阳集》五十卷,后附《家传》十卷、《别录》三卷、《遗事》一卷。张刻本影响很大,万历张应登书锦堂刻本、康熙徐树敏晚香书屋刻本、乾隆黄邦宁刻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均属于张刻本系列。明代安氏校正本是与张刻本同时代的刻本,在时间上可能要早于张刻本,后来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为底本收入。在《安阳集》的版刻流传史上,曾先后出现过《安阳集》五十卷附《家传》十卷《别录》三卷《遗事》一卷本、《安阳集》五十卷本、《韩魏公集》三十八卷本、《韩魏公集》二十卷本四个系统刻本,其中以安氏校正本《安阳集》五十卷本质量为最善。  相似文献   

19.
宋真宗朝宰相张齐贤,家住洛阳,撰有《洛阳(扌晋)绅旧闻记》一书。该书卷3,有《齐王张令公(全义)外传》一文,对张全义颇有称誉之辞。北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7则载:“张文定公齐贤,河南人。少为举子,贫甚,客河南尹张全义门下。”如是,张齐贤乃张全义门客。其所记张全义之词,不免有谀词之嫌。然细思之,张全义乃晚唐、五代初期时人,而张齐贤为宋太宗、真宗时期人,其间相距近百年,张齐贤果能为张全义门客乎?按《旧五代史》卷34《庄宗纪》,张全义卒于后唐同光四年(926)三月;《旧五代史》卷63与《新五代史》卷45《张全义传》所载相同。而《宋史》卷265《张齐贤传》云:“生  相似文献   

20.
王绍曾先生,字介人,号介庵,江苏省江阴市人,1910年(宣统二年)生,1927年以同等学历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无锡国专为国学大师唐文治创办,唐氏自任校长,延请名师朱文熊、钱基博、陈柱、陈衍、顾实、冯振、陈天倪等授课,一时人才如唐兰、王蘧常、吴其昌、蒋天枢、钱仲联、吴则虞、朱星、周振甫、冯其庸等,皆出国专,蔚为海内名校.王绍曾先生在校期间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以优异成绩毕业.1930年,因唐文治校长之介,人上海商务印书馆校史处,协助海盐张元济先生从事《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工作,从此终生受张氏影响,走上古籍整理研究之路.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飞机轰炸上海闸北,商务印书馆被炸,被迫停业.王绍曾先生离开上海,回到母校无锡国专,接替蒋天枢先生任图书馆主任.时蒋天枢先生考入清华研究院,准备北上.在国专图书馆期间,王绍曾先生撰写并发表了著名的《二十四史版本沿革考》(《国专月刊》第1卷1-4期连载,1934年)、《史通引书考初稿绪论》(1935年《国风半月刊》第六卷1-2期合刊)等一批重要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