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工业信息化的特定性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英隆 《社会科学》2001,(10):15-19
应对加入 WTO的全球信息经济技术一体化的挑战 ,我国在最近制定和通过“十五计划”过程中作出了关于加速信息产业发展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这一战略举措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反应。“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意思是 ,用高新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 ,推动制造业的结构升级 ,使“工业化与信息化融为一体”(朱基 ,2 0 0 0年 )。为此 ,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用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 ,形成信息网络技术与工商业的互动 ,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生长 ,…  相似文献   

2.
我国“一五”计划时期的财政管理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的财政,为奠定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推动三大改造的完成,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在当时我国经济水平尚不很高的情况下,财政遵循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所确定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一五”计划的安排和措施,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思想路线,充分发挥新中国发展财政的有利条件,不仅成功地筹集了“一五”计划所需要的资金,且以科学的严格管理,合理安排了这些资金的投向,从而有力地保证了“一五”计划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早期经济面貌的深刻变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在实践中为改进我国经济计划中的财政管理体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这个时期的财政是值得重视和分析的。  相似文献   

3.
“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必须发展,要走现代化道路。社会发展必然采取一种基本和基础性的制度模式。人类长期以来的社会发展实践表明,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有效的制度形式,由此决定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和基础性的制度模式也只能是市场经济制度。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并且从本质上说明“计划和市场都只是经济手段”,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清除了思想障碍,为现代化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过渡时期周恩来的发展生产力思想1952年下半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开始酝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9月向全党全国人民公布,“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都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但是,两者比较起来,毛泽东更加重视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2月,毛泽东指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我们…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随着社会分工协作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出现的。近代、现代城市的发展建设,则是与近、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解放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内地和边远地区的工业发展,全国工业基本建设投资近60%都投向内地。随着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有计划地大量增加,兰州、包头、西宁等许多大中型工业城市随之发展起来。 因此,研究任何一个省区未来城镇建设的发展战略,都必须以国家有计划实施的基本建设为基础。本文试图依据国家在我区进行的重点建设的特点,对我区今后二十年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鉴于以往的经验和规律,中国的工业化必须选择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之路。本文在分析中国实行新型工业化模式的有利条件基础上,探讨中国新型工业化模式的基本框架。一、中国实行新型工业化模式条件分析  (一)工业化实践模式分析 工业化国家和中国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实行新型工业化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虽然各国或地区资源条件、经济体制、发展战略、历史条件等因素不同,各国实现工业化的形式和途径即工业化模式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形成的过程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了三年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努力,已经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并且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我国就进入了以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全党全民在这个时期的总任务,就是要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  相似文献   

8.
天津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做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跃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天津市在“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推进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但是如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应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 ,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 ,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对于贯彻实施这一战略决策 ,实现天津经济的跨跃式发展 ,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有关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几个理论问题   1 信息化的理论内涵迄今为止 ,国内外理论界对于信息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一农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我国农业改造的基本方针正当着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和农业合作化运动胜利实现的时候,党中央发表了“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修正草案,给全国人民指出了第二个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业发展的奋斗目标,规定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基本方法。这不仅对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大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工业的发展以及对我国整个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解放八年来,党和政府领导着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特别是重点的发展重工业,使得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内就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坚定不移的根本国策。但是实现以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决不能只是从事工业的建设,还须同时相应的发展农业生产,使工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  相似文献   

10.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有其客观历史依据,体现了百余年来中国工业化发展历程的内在逻辑性与现实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反思中国工业化历程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国惰,深入分析中国工业化的约束条件与影响因素,及时洞察与准确把握世界工业化发展前景的结果,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工业化发展模式与规律理性认识的新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其核心内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也是中外现代化过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共同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赵梦涵  贾洁舫 《东岳论丛》2001,22(6):41-44,142
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的财政 ,为奠定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改变旧中国的经济结构 ,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保证作用。“一五”计划之所以完成的好 ,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成就 ,与党和国家在这个时期比较好地处理财经方面的几大关系是密切相关的。这几大关系有 :经济与财政的关系 ;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分配关系 ;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 ,是有重要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谈“156项工程”在中国工业化初创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日梅 《理论界》2004,(1):39-39
20世纪50年代,由前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是“一五”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核心,在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由于这“156项工程”构筑了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通过实际施工的150个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改变了旧中国国民经济的技术面貌和部门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工业区域布局,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体系,加强了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化建设,起到了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重大作用。我国原有工业布局是很不合理的。据1952年统计,沿海各省的工业产值占…  相似文献   

13.
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走新型工业道路,是江泽民同志代表我们党提出的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必将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因此,从理论上进一步来认识和论证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及其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正确的战略选择所谓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指原本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的国家,不拘泥于先发展国家生产力发展的具体步骤,而是能够有效地利用“后发优势”,在与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交往中,利用全…  相似文献   

14.
杨庆毓 《学术探索》2002,(4):134-137
“十五”计划提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这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这些措施确实已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实施。然而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总体上还没有改变 ,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须从当地实际出发 ,逐步改造、改进和提升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8省区(青、甘、宁、蒙、晋,陕、豫、鲁)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分析和研究这一区域产业结构的状况,探讨其调整途径,对于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黄河流域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分析 解放初期,黄河流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半自给经济地区。40年来,尤其是经过“一五”和“三线”时期,国家大规模的投资和东部地区企业的整体迁移,基地式的企业、工矿城市迅速崛起,奠定了黄河流域工业化基础,并带动了其它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初步实现了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 从总体上看黄河流域产业结构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速本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这已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对于奠定工业化的基础和建立国民经济体系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建国以来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禁运,限制了我国同世界的经济联系;二是从60年代起,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专家、撕毁经济合同;三是“左”的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曲解了自力更生的方针,把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对立起来。所以,当50  相似文献   

17.
我国如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以下简称《建议》)中指出 :“继续完成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如何发挥后发优势 ,以信息化带动我国工业化 ,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一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 ,工业现代化是基础 ,是保证。新中国成立 51年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 2 2年来 ,我国工业有了长足进步。但从总体看 ,我国工业化的水平还比较低 ,到 2 0 0 0年 ,人均国…  相似文献   

18.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的互动与融合,市场化是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主要动力,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发展和结果.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是实现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三者的融合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信息化;要求继续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张志勇 《东岳论丛》2006,27(4):59-63
本文分析了我国不能延续传统工业化老路的原因;考察了工业化、信息化的特征和二者的关系,信息化在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从史实和国情上探讨了推进信息化的路径依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了实现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性;进而讨论了我国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宏观取向。  相似文献   

20.
延边州“十五”计划着重提出了以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 ,人才是关键。只有拥有与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大批人才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先机 ,掌握主动 ,占据有利位置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一、树立“振兴延边 ,人才为本”的观念 ,是实现延边“十五”计划的重点世界各国经济学家普遍认为 ,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是物质资本和物质资源 ,而是拥有较高文化和技术素质的人才资源 ;经济的发展也不再是主要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而主要依赖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