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农村是中国生产力最不发达的地区 ,农业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产业 ,农民是整个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形成“三农”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三农”问题要有新思路 ,要通过推进城镇化、结构调整和加大支持力度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而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则是当前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对牛田镇傍安村发展蘑菇种植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落后地区农业艰难发展,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农业结构问题、农村市场问题和农业科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应当走发展特色产业的道路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的持续外流导致了以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和农民老龄化为代表的“新三农”问题的出现。部分对“新三农”问题发展前景持悲观态度的学者认为未来农村将消逝、农业将衰落和农民将消失,对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的学者则认为城镇化为“新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机遇,未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将提速,农业将转型升级,新型职业农民也将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城镇化给我国“新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巨大的现实挑战。重构农村居民主体、农业生产主体和农民养老主体是事关当前“新三农”问题治理成败的关键性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4.
分析福建省“三农”的基本状况,揭示农民收入显著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不足等问题,得出福建“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农村、农业从业人口素质低下,解决的基本思路是建立乡镇公共财政,最后就解决福建“三农”问题的具体思路━━构建乡镇公共财政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三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通过政策与科技来引领和推动农业的发展,在经济上要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要尊重和保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政策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长期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出台了大量的政策和措施,但大多表现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收效甚微。要真正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必须应用科学发展观,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重点加强对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流转、县乡两级的行政管理体制、财税管理体制、流通管理体制配套改革,并彻底废除“挖农补工、城乡分治”的农业政策,实行“反哺式”的农业政策,才能收到标本兼治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是“三农”问题的真实写照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技发展缓慢、农业科技含量低、农民素质不高是导致我国“三农”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文章从农业科技发展领域出发,分析其现存的不足之处,指出,财政支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业科技发展的滞后问题。文章还深入探讨了财政在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支持程度和现状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三农”问题的理论与实践 ,是成功的 ,但存在着不少问题。实现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 ,农村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提高农民素质 ,发展企业型农业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历来为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所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作过探讨,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亲自领导苏联人民就“三农”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与理论总结,提出了许多宝贵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观点对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为解决“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三农”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三农”问题的基本观点,从财政支持、政策支持、科技支持、协调发展等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援助农业的思想进行了系统阐释。  相似文献   

11.
发展变化中的中国农业、农村与农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传统上是一个农业大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农民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然而,在向工业化国家迈进的过程中,“三农”问题在体制上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因此可以说,农业问题基本解决了,农民问题、农村问题还很严重,还远未解决好;农民太多、太穷,农民分化不尽如人意;农村与城市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继续深化改革,切实改变“二元”社会结构,从根本上解决束缚“三农”发展的体制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财政对农业、农民、农村的支持和投入,能够直接反映出政府关于"三农"的政策态度。财政"三农"投入是个大的范畴。本文通过对2006年至2012年辽宁省财政的"三农"投入进行分析,从投入的定量分析和产生的效果角度寻找辽宁省财政"三农"投入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高辽宁省财政"三农"投入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西"三农"问题的人口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制约江西“三农”发展的人口因素作了深入分析,认为江西农业现代化过程主要受制于以下方面:农村低素质的劳动力,农民“市民化”过程缺乏人力政策的支持,农村城镇化过程缺乏城市对农村人口足够的吸纳力。提出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江西“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为此,必须科学制订江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增加政府投入,全面提升农村人口素质;积极推进面向农民工的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建立农村学习型组织;健全农村教育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市场化水平低,农民特别是中西部农民尚未成为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用行政手段推行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可能解决“三农”问题。实行政府改革,确立农村劳动者和生产者市场主体的地位和权益,政府切实按照维护市场主体的权益和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转换职能,着力于发展市场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举。  相似文献   

15.
税费改革后的农田水利困境--湖北省荆门市五村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在许多方面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但由于相关政策不配套或相关政策缺乏实施基础,税费改革在解决了一些“三农”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些问题。自2002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荆门农村进行农田水利调查,得以较长时段的观察税费改革给农田水利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对于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农”问题,说到底是个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延伸。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切实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又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政府要肩负起领导重任。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的鼎力扶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给“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三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调查,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如何促进“三农”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科学认识,它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思想,为我们正确处理现阶段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以及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农村占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决定了其农业、农村和农民(以下简称“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为此,通过分析和阐释“三农”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规模不经济(包括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探讨了克服规模不经济的思路,并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惠农政策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密集出台的惠农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政策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一些政策可能延缓务工经商者市民化进程,惠农政策农民受益有限。要进一步完善惠农政策和加大惠农力度,应把保护农业劳动者的利益作为制定和实施三农政策的出发点,以离乡务工经商者的市民化为突破口力推“三农三化”,通过政府、非盈利组织、农民合理分权完善惠农政策机制,健全农民培训市场机制确保农民培训的选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