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消费社会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马克思生产理论既遭遇严峻的挑战,也面临新的时代课题。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生产理论的精神实质,如何看待马克思生产理论在现时代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推进马克思哲学当代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从生产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精神实质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对于廓清生产问题认识上的迷雾,并在实践中促进社会的总体生产与科学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这样的理论和现实背景下,对马克思总体生产思想进行系统地研究可以说是一种积极地尝试。马克思总体生产思想是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理论产物。它向我们展示了生产研究的一个总体性视角:即生产的社会结构总体性和历史总体性的统一。这可以被看作是在时代境遇中生产研究的一个总体性视角。  相似文献   

2.
<正> 我们正在进行一项伟大的事业:要在一个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推动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变迁。这一历史变迁是人类文明的重大变革、发展和飞跃。无疑,在这一历史变革中,物质的、经济的、技术的甚至制度的变革,都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与关注,以至于当我们说“发展是硬道理”时,实际上主要是说经济发展。但是对于现代化变迁而言,更重要、更根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进程伴随着复杂的文化的转型与心理的震荡。其深刻的根源在于人们与自然界交换物质和能量的技术方式,人们相互之间交换自己的活动及其产品的社会方式发生了变化。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与心理现象尤其纷繁复杂,影响并决定它们的有三对矛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的矛盾,更是“聚焦”所在。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要求人们善于审视自己的文化存在和调整自己的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4.
高兆明 《学术研究》2003,46(11):55-63
尽管现代化受到来自于后现代思想的激烈批评,但是在历史的视域中审视,它不仅是一个未完成的谋划,更是一个富有道义正当性、价值合理性与灿烂前途的事业。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价值合理性辩护,首先是确立不同于传统的价值评价坐标体系,是对现代化社会相对于传统社会具有价值优越性、道义正当性、价值合理性的总体性认肯。理性及其秩序是现代化社会的基本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一个描述人类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总体性概念,它既是时间概念,一般指社会历史从“古代”经“中世纪”到“现代”的历史进程,也是理论概念,表征人类与传统告别、进入科技革命推动的工业社会的实践过程;现代性多用于有关现代化的评价,一般指对于现代化过程中造就的现代社会根本特征与表现形态的哲学反思和理论概括,大致包括对社会结构转型的阶段性特征、核心要素及其对新的文明秩序的追寻等共同内容,但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基础、自然条件、文化传统不同,现代性又呈现出不同的差异性特征。西方现代化的主要驱动力是资本,因而西方现代社会展现出的现代性特征是:生产方式全面“物化”、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相对独立性、共同体与个体的撕裂。中国式现代化则开创了一条非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呈现出的现代性特征是:领导核心与人民主体的统一、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的统一、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中国版本。  相似文献   

6.
《新学术》2007,(4)
在《政治无意识》中,詹姆逊完整的呈现了自己的文化阐释理论,而总体性思想则是他的文化阐释理论的核心与主题。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对詹姆逊的总体性思想进行分析,即社会的总体性,文本的总体性与主体的总体性。澄清詹姆逊的总体性思想的内容与脉络,将会对于文化阐释理论研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的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的研究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自上个世纪后半叶以来.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人们也逐步认识到现代化不仅仅是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现代化.而同时也是社会形态本身的现代化。由是,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就可理解为从传统社会形态向现代社会形态的变革,是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各领域之间的结构性整体变革。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观念中,现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得到了清晰而准确的表述,成为全中国人民把握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未来生活的基本共识。可以说,对于中国来说,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意味着是实现现代…  相似文献   

8.
一、考虑这一“建设” 的五个客观前提 要考虑云南多民族文化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必须注意如下五大客观前提,它们是我们考虑这一问题的出发点,但它们的根据又是不能在这里加以讨论的。这五大前提是: 1.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的总体性矛盾是社会现代化与社会不发达的矛盾,解决的方向是社会现代化克服社会不发达。这一矛盾及其解决方向以更突出的形态存在于云南各兄弟民族之中,因而,它也  相似文献   

9.
一人的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一个方面。对人的现代化的研究是与对社会现代化的研究分不开的。社会现代化是当代世界一种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是一个社会各个领域具备当代最先进的社会特征的过程。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包括哪些内容呢?‘这是学者们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在对现代化内容的研究中,人们强调得最多的是经济的现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工业化主要被理解为经济与技术发展。有些西方社会学家把社会现代化几乎与经济增长和科技革命等同起来。这虽然有很大片面性,但也不是毫无原因的。因为工业化是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动…  相似文献   

10.
发展问题在中国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热点”,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文化学等正在兴起.而在各种发展理论中,发展哲学具有独特的地位.它试图以不同领域的具体发展理论为基础,对于发展的实质做出总体性和根本性的思考.而要建构真正植根于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哲学,首先必须思索一个前提性的问题:衡量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是什么?就目前情况来看,人们并没有形成关于社会发展的明确的价值尺度.因此,本文拟就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问题作一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正当途中的“现代化”潘一禾第三次全球性行动美国历史学家C.E.布莱克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写的《现代化的动力》一书中,称正在发生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的变革。“在全球各种不同的社会中,人们正在寻求用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发现来解决古老的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史是一个西学东渐、中国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的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符合学科发展需要。本文从现代化的新视角讨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开拓思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问题是本世纪我国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文化研究的动机源于现实的需要,人们的思考多围绕社会进步与文化变革关系这一基本问题而展开。此问题实质上涉及到历史规律,这就需要我们以哲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化,从物质生产实践是包括文化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的基础这一根本点出发,能够有助于正确而全面把握文化的实质、结构和功能,从而探讨文化现代化的取向。一、实践是构成文化的要素文化是各种文献中出现频率最大、歧义最多的概念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全部总和及…  相似文献   

14.
东亚生产主义社会政策模式的产生和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福利体制这一研究领域,人们对于"东亚福利"问题的探讨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尽管如此,研究者对于东亚国家是否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社会政策模式,以及如何解释这些国家福利体制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等问题,仍然存在许多争议。本文从人们所普遍认同的东亚福利体制的一个共同点,即以生产主义为导向的社会政策发展战略出发,来考察东亚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在形成东亚政策模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提出生产型社会政策模式与东亚威权主义政治体制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这为分析东亚福利的特点及其发展原因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也解释了八十年代以来在这一地区出现的民主化运动对于东亚社会政策的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本研究对于这一区域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刘明 《重庆社会科学》2007,(1):97-99,120
现代化的变迁使人们面临着一个不断变革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它构成了研究政治信仰问题的前提条件和逻辑使然。任何一个国家政党在选择和建构其基本制度,或是确定政治意识的指导思想时,都离不开人们的政治信仰认同。它的确立,标志着人们对理想社会政治制度及其价值目标的坚定信奉和不懈追求,至少对于那些历史非常悠久的政治系统稳定的维持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 ,知识经济对人们的信息容量和知识结构及价值观念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起到了催化和推促作用。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 ,学习化社会悄然而至 ,终生化教育日益彰显。因而 ,对主动适应并推动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进步负有重要使命的高等教育 ,就必须在超越传统、锐意改革中积极面向现代化。这也表明 ,现今在“教育现代化”研究热潮的推动下 ,“大学教育现代化”亦已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焦点。  所谓“大学教育现代化”,教研专家认为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大学教育观念现代化。即为什么培养人 ?培养什么样的人 ?怎样培养人和培养…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宗教与现代化关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与现代化关系问题既是宗教研究也是现代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正如宗教问题和现代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一样,宗教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也是十分复杂的。在浩如烟海的著述、文献中不难发现,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歧异颇大。本文侧重从现代化进程本身和宗教自身内在特点出发,对几个相关问题谈点初步看法。一、宗教与现代化毫不相干吗?在宗教问题的研究中,相对而言,对宗教与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似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中,也并非所有研究者都关注到宗教…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变革的时代。经济体制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关于传统观念的变革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但是,任何变革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的变革,而不是简单地否定和抛弃。正如不能离开变革孤立地谈继承一样,我们也不能离开继承,孤立地谈变革。我们既要摒弃那些与社会历史前进潮流相背谬,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悖离的陈旧观念,又不能盲目地乱变一气。因此,本文愿就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变革与继承的关系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近现代以来,现代性变迁作为重大变量牵动着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现代意义的“中—西”关系也由此形成。“中—西”关系视野呈现出中国现代化进程,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这一过程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好生活诉求在西方思想中有一些阐述,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长久以来是理想憧憬。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愈益快速、广泛而深入地推进,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人民的美好生活诉求不再局限于理想憧憬,成为国家的清晰目标和政府的重要责任。随着当代中国的持续变革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东方与西方、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互会和互义也在更新,为“中—西”关系添加了一系列现实因素和实际变量。这一过程将不断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促进全球社会进步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不断趋近美好生活诉求这一目标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方法是人们探求真理,变革事物,发展自身不可或缺的工具。人类在几百万年的漫长历史发展中,已经发现、发明、创制、使用并积累起了许许多多的方法。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随着以系统论方法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方法的迅速崛起,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加强了方法研究与应用,科学哲学乃至整个哲学也试图强化方法论功能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恩。这推动了方法、方法学和方法论研究在当代的总体性进展。但是,人们对于方法概念的种种理解相去甚远,足以造成深入探讨的困难和进一步的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