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论中国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国家文化经济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使我国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功能效用,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使文化资源潜力转化为文化产业实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这就需要重视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发展方略问题研究,而可持续发展方略、整合规划方略、市场化开发方略、创新推动方略、人才资源开发方略等五个方略的实施可以为我国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实现提供思维导向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特点十分鲜明。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历史底蕴深厚、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档次高、地面遗存少等特点。在开发利用古城历史文化资源时,要重视挖掘已灭失但历史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还要利用与保护并重,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3.
通过SWOT分析,荆州、丽江两座古城都有完整的历史遗存,独特的古城布局,多彩的文化传承等旅游优势资源,但荆州需要借鉴丽江古城对于文化古迹的保护和维护力度,推进旅游文化的品牌化,同时在配套服务,特色商品表演和线路方面进行多元化开发,还要做好整体规划,优化旅游资源,提高产业化水平,吸引投资,促进荆州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代沙市海关是荆州近代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之一,是荆州"洋码头"地区乃至整个荆州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分析沙市关具体的历史文化资源现状,梳理出沙市关历史文化资源的三大类别,即海关大楼的建筑旧址遗存、与海关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档案和文献.并结合目前已在开展的荆州"洋码头"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项目,强调沙市关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提出复建沙市关大楼并建设成博物馆、尽快开展沙市关历史档案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拍摄沙市关历史文化影视剧三大开发转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大明宫遗址公园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可以通过实施旅游参观类文化产业开发,实现文化的复活和再生。大明宫遗址所拥有的物质文化资源的特点是,宫殿遗址本身价值巨大、考古工程本身即资源、出土文物标本独特、拥有太液池遗址资源、生态资源极为丰富。这些物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却存在着遗址本身观赏性较弱、考古工程不够开放、出土文物相对较少、太液池遗址存留的传统元素不多、生态资源开发受限等问题。通过分析大明宫遗址上述资源优势与转化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问题,相应提出五种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6.
打造武陵山区城市文化高地是怀化市顺应发展潮流,创新发展理念而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打造武陵山区城市文化高地应发掘和整合各种资源,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转化。  相似文献   

7.
处于西部大开发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双重背景下的新疆,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丰富的大省,具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文化产业开发优势。但是,新疆文化产业开发起步晚,基础弱,如何把这种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把文化产业变为新疆地区经济支柱型产业,突出新疆独特的地域民族特色文化,探索出一条适合新疆的文化产业开发的路径,形成新疆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新疆今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文化产业是文化资源的发展与延伸.但丰富的文化资源并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充要条件,要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进而才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客观评价,而且需要有创意、高新技术与现代化的商业运作方式的支撑.正确认识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有利于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结合的新兴朝阳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也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性产业层面。赤峰市如何抓住机遇,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需要我们深入了解赤峰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认清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才能找准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0.
河南农村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河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农村传统文化资源蕴涵的生机和优势的基础上,为河南依托传统文化底蕴丰厚优势,挖掘农村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经济价值,将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文化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发展文化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新疆文化资源丰富,但产业化开发程度不高,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尚未达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规模。新疆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新疆文化产业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走资源型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在开启现代化转型进程后,一直在追求与主流文学的同步.随着建国后文学生产的高度体制化,内地文学思潮的流向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其文学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文学的民族身份却不断淡化,直到1980年代以后文学的民族意识逐渐复苏.新疆当代汉族文学在历史积淀薄弱的前提下,以边疆汉族文学姿态起步,成为内...  相似文献   

13.
长沙文化产业的战略定位及其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沙文化产业应该进一步明确战略定位。依托独特文化传统,建设"极富湖湘人文底蕴历史文化名城";把握加快开放机遇,打造"最具休闲特色国际化娱乐之都";壮大文化产业规模,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增强传播力,为维护国家文化主权作更大贡献。其实施路径可概括为四个方面:提出一个鲜明的口号:"快乐之都,幸福长沙";确立"走出去"国际化文化战略;推进"筑巢引凤"文化建设工程;实施"造船出海"文化发展战略,努力寻找国际化的文化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的自身特点,使其在产业组织形式与项目运作方式上与传统工业产业存在较大的差异,社会复合主体则是文化产业发展中一种值得关注的组织形态与运营模式。多个互有差异的社会主体在行动关联过程中相互建塑、彼此型构,进而转变为具有自主能动性的复合行动主体,可以实现管理平台、行业服务、内生机制等不同形式的复合运作。社会复合主体的产生源于新时期政府治理理念革新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具有灵活、开放和系统的特点,根据项目、行业、平台的不同,它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并采用不同的运作方式。这种组织形态既可以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也可以关注到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虽然在实践中有待进一步细化内部机制,但在完善的制度建设下,社会复合主体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政府文化体制创新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乡村振兴需要迎合人们回归热土的意愿,要发展更离不开好的政策来扶持。现阶段,乡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态资源遭到破坏,人才流失严重,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的道路。文化产业是新兴的产业,其前景广阔,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文化产业相结合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乡村文化产业依托区域和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将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产业开发和创业就业融为一体,将美丽乡村、风俗文化、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增加乡村发展动力,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是乡村实现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当前,各地遗址文化产业的发展风生水起,但相关理论研究多限于“遗址旅游”层面且集中于产业发达地区。在梳理我国遗址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模式的基础上,以蚌埠地区为例,根据其产业开发现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该区域发展遗址文化产业的模式及其具体构想,供遗址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其他同类地区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伴随现代化发展而产生的文化保守主义,并非中国独有,而是一个广泛、深刻的世界性文化现象。文章集中论述现代新儒家唐君毅痛心中国文化“花果飘零”的情状,以忧患的情感重申文化保守的真义——它来自我们对本身生命所依据的文化本源及其价值的深度自觉,并破斥了跟随时势而起的进步假象。唐君毅的文化保守立场,引来不少批评及反驳,文章对此逐一检讨,阐明唐君毅的主张:道德理性可统摄、补充西方自由和平等观念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既然《成吉思汗》一部电视剧就可以对多种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那么就可以说影视剧开发形式是文化资源开发的一种可行而有效的开发方式。特别是针对两种文化资源,一是意识形态文化资源,因为意识形态文化资源属于隐性文化资源,隐性文化开发方式很有限,必须附着于合适的语言、文字或影像;二是历史文化资源,因为宏大的历史场景可以借影视屏幕真实再现,并借助影视屏幕广泛传播、迅速传播,形成社会效益。以此为基础,其他开发方式就可以紧跟其后进行产业链开发了。  相似文献   

19.
金勇 《东方论坛》2013,(5):39-43
銮披汶1938年出任泰国总理后大力推行极端民族主义政策,其中不少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文化改造国家法令推行的,因此也被称为“文化民族主义”。这一文化政策对泰国的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泰国现代社会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塑造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銮披汶时期的文化改造以西方社会作为模板,以作为民族国家的泰国能达到西方国家文明水准为目标,这与他对文化实用主义的认知有关。梳理并剖析泰国銮披汶时期的文化政策,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民族主义政策及泰国现代文化的生成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