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依据邓小平关于生产力标准理论,对经济基础的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的构成和非公有制经济等基本问题作了重新认识。依据生产力标准,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生产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发展一定阶段首先是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既包括公有制经济,又包括非公有制经济,这是由社会生产力状况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属于资本主义性质或“资本本主义尾巴”。  相似文献   

2.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及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的原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是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那末,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有什么特色呢?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七、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矛盾及与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1.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有三种看法:①有二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②只有一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因为这个矛盾是更为根本的。③是三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因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由这三要素彼此组合所构成的。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什么?也有三种看法:①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相适应是基本的。②在于其矛盾的特有的性质和解决矛盾的特有的形式。即是非对抗性的;不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③它比较多地反映在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矛盾上。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问题贾文昭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又区分为两种,即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  相似文献   

5.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我认为理论界的认识并没有完全解决。本文想作一探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书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乃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性质和情况罢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73页)毛泽东同志这一唯物史观的科学论述,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否定了那种认为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完全适应,没有矛盾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而且也科学地阐明了这些矛盾不具有对抗的性质。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6.
坚持用生产力的观点考察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把尽快地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任务,而且把是否具备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作为划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准绳。列宁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个根本任务,它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胜谁负的大问题。毛泽东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指出这两对矛盾的对立双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改革十年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所达到的基本共识。但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经济基础究竟是什么?商品经济能否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之上?为什么社会主义经济仍要采取商品经济?对这些问题却仍各有各的说法。所以,搞清楚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商品经济共融的依据,仍然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艳丽 《兰州学刊》2007,(10):39-41
能否成功地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取决于诸多条件,而其中的决定性条件是经济基础.经济基础被简单地等同于生产关系是一种理论误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才是经济基础的基本要素和内涵.发达的生产力、科学发展观主导的自主创新能力、多元产权制度与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是建构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经济基础.而妥善处理科学发展观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公平和效率这三种关系是实现社会和谐所必须解决的经济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决定着每一个社会形态的性质,规定和影响着社会其它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已经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根本区别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五卷372—373)。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社会主义阶段划分的标准问题关于划分的标准,有一种看法认为,划分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应以生产关系为标准,因为决定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的,主要是生产关系。而生产力则是判别一种社会形态发展成熟与否以及相应的发展阶段的标志。我认为,无论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还是划分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应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作为基本的标准。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前一个统一意味着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最终决定的意义,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巨大的反作用;后一个统一意味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最终决定的意义,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巨大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它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统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其他条件的变化,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必然会产生某些不适应的方面和环节,需要不断地作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才能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协调发展,使社会主义社会逐步由不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因为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所以,社会基本矛盾实际上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大因素构成的。而处于运动过程中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这几个因素,无不包括特殊性与一般性这样的两重性:生产力有生产力特殊与生产力一般;生产关系有生产关系特殊与生产关系一般;上层建筑有上层建筑特殊与上层建筑一般。  相似文献   

13.
既然在理论抽象中股份制是中性的,其具体社会性质随有关社会条件的改变而改变,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股份制便可被纳入社会主义体系,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工具。作为一种生产方式,股份制既有生产力方面的内容,也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内容。在考察股份制时,必须坚持生产力决定性原理,坚持用经济基础说明上层建筑(包括法律权利关系)的方法。让我们首先注目于股份制的“两权分离”所表征的经济基础层面的事实。理论逻辑分析:股份制财产占有的社会化大趋势“两权分离”股份制财产占有的社会化趋势,对应的头一个经济事…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践表明,只有按照经济规律特别是按照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办事,才能使生产力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那么,生产力有哪些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的生产力规律是什么?怎样按照生产力规律发展生产力?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说不少人知之不深,甚至知之不多。在迎接第八个五年建设计划之际,笔者拟就这个问题作一探索,以作抛砖引玉,就教于师。  相似文献   

15.
《理论学习》1987年第6期发表于建文同志的文章《应当清除人为附加给政治体制的某些内容》,认为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确切内涵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从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应当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体制。——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应当是高度民主,法制完备的体制.——从政治体制的构成形式看,社会主义政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求研究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有良好开端,正在日益深入发展。 这当中,有的同志认为我国生产力落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和条件还不充分。另外也有一些同志,避开我国生产力来肯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认为,判断社会性质,一定要全面地考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其中经济基础的考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而经济基础的考察,又离不开对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分析。比如说,单单从我国已经实行了公有制、按劳分配和废止了剥削,来说明我国是社会主义,人们就会问:在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17.
关于“经济基础应该包括生产力”的观点,已有论者提出.笔者拟以新的视角,从八个方面论证,经济基础不但应包括生产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而且首先应是生产力.一、从生产力对上层建筑的直接作用看,经济基础首先应是生产力“要对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上的整个社会结构作科学的解剖,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座建筑物,分析什么是社会的基础,什么是社会的上层建筑.马克思正是用这个比喻制定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二者的统一体——社会形态等范畴,用以表达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的.”(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294页,以下简称李本)的确如此.马克思把整个社会形态比喻成一座建筑物,从而才制定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诸范畴.“整个社会结构”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上的”,而我们在探究这个社会结构的基础时,竟将生产力置之度外,这岂不是沿天之大稽吗?整个社会结构都是建立在生产力之上的,因而生产力也就的的确确、实实在在地直接作用于上层建筑,是整个社会的最重要的首当其冲的基础.首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着上层建筑的物质装备和作用的大小;上层建筑的思想内容必须通过各种制度、设施等物质手段,才能表现为现实的物质力量.而这些物质手段的状况以及由此而产  相似文献   

18.
认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第一、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上,把握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整体性。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有五个要点,前两个要点讲的是生产力;后三个要点讲的是生产关系。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有机体统一。既考虑了经济基础,也考虑了上层建筑。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作用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结果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首先,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为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生产力服务的。因此,它应该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法制没有稳定性,朝令夕改,变化无常,就会直接影响生产关系的稳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法制没有连续性,不能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完善,同样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只有保持法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才能使法制具有极大的权威,积极促进和保护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如何理解社会的经济基础,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正确地认识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正确地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内容和实质,才能真正理解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又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什么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这是个必须从理论上作出回答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