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建国三十五周年前夕,周来祥同志的《美学问题论稿》、《论美是和谐》、《艺术的审美本质》三本论著相继问世,共近一百万字。《美学问题论稿》全书35万多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论著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以审美关系为轴心和中介,对美、审美和艺术进行综合地分析和整体地把握,在东西方美学的比较中探讨了中国古代美学的性质和特点。作者兼取众家之长,又有自己独到的见地,使其论著显示了比较严整的科学体系和鲜明的特色。《论美是和谐》全书30万字,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较集中的美论专著,它把辩证逻辑的科学方法有机地化为其美学体系本身,从美的本质特征、美的形态的划分、美的范畴发展的历史形态等方面,全面而细致地论述了美是和谐的思想。这不同于历史上的美是和谐说,也不同于建国后国内较流行的关于美之本质的四派学说,它成为作者  相似文献   

2.
李丕显的《寻美探幽——美学初鸣集》(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年11月版)是作者近20年美学研究艰辛跋涉的一次检阅和总结。全书共分三编:上编侧重于审美对象,审美意识以及美学研究整体等的哲学探讨,侧重于从哲学角度推究一些重要美学课题,包括美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某些存有争议或误读的问题和亟待深入研讨的问题等等。中编是对国内美学学派、美学观点的评述,重点虽在实践观点美学体系和朱光潜美学思想,论析中实际上已经涉及各个主要学派和多类重要观点,另外还有对新人新作的点评赏析。下编侧重于艺术问题的讨论,主要有艺术创造、形象思维、艺…  相似文献   

3.
<正> 拙著《美学问题论稿》出版了。出版社的同志希望我把该书的主要方法和观点作一简要介绍,于是草成了这篇短文。在这里我试图强调一下理论和实践,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我觉得我们研究美学问题,首先要象列宁所说的那样,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畴上来解决。我们研究美学,研究美和艺术,首先就要问什么是时代的美学,什么是时代的美,什么是时代的艺术,不能抽象地、一般地谈问题,而应历史地、具体地谈问题。抽象的、一般的美学是不存在的,抽象的一般的艺术也是不存在的。具体存在的,只有古代的美学、近代的美学和现代的美学,古代的美、近代的美(广  相似文献   

4.
艺术的源泉是情感而不是社会生活,这是周谷城先生近年来发表的美学論文中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在《史学与美学》中,周先生說:“人的生活,可能不一定都有情感,但美或艺术或艺术品,都是以情感为共源泉的。”在《礼乐新解》中,周先生説:“主观  相似文献   

5.
一些美学家在批评黑格尔的美学时,大都责备他忽视或轻视自然美。按其自然美论在黑格尔的整个美学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这种批评是有一定道理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演讲集》里,虽然一开始就写道“这些演讲是讨论美学的;它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但他马上又把这个“广大的美的领域”仅仅限于“美的艺术”,美学研究的“范围就是艺术”,美学“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则更确切一点,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博大精深,其艺术美论独到而义深刻.他主张艺术家要洞察真理,要有心灵美和人格美,要把真善美的东西写到读者心灵里去;提出了艺术的"模仿对象是在行动中的人"这一重要美学观点;注重艺术题材的真善美和艺术结构的有机统一;倡导以美的方式,通过理想化,创造出整体美来.其艺术美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 美学的对象是什么?我国美学界有很大争论,现在把我个人的看法说一说,以就教于同志们。(一)建国以来关于美学对象的争论我国关于美学对象的讨论,是由苏联美学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引起的,因此,在回顾我国对美学的对象讨论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苏联对这个问题的争论情况。最早在苏联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文艺理论和美学教授铎尼克。一九四○年他为苏联《百科全书》写了一篇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论文(一九四一年由焦敏之翻译过来,发表在重庆《中苏文化杂志》上,一九四六年、一九五二年在我国两次出单行本,题名为《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美学是关于艺术创造和欣赏的哲学,苏联美学界把这一提法视为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正确提法,大多数文艺理论和美学著作遵循此说。一九五一年,《苏维埃艺术报》对美学  相似文献   

10.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丑”的问题,历来都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欧洲美学史上,自亚里士多德把“丑”的问题作为审美范畴提出来以后,就引起了一些颇难解决的问题:丑能否转化为美?丑在艺术中是否可以有其地位?丑是否能够作为审美的对象?丑与美的关系究竟如何?这些问题是经常引起讨论的。不同时代的美学家对丑这一审美范畴有着不同的看法。下面试比较一下莱辛和罗丹在丑的问题上的美学观点。莱辛(1729—1781)是德国启蒙主义文学家,其主要美学著作是《拉奥孔》。莱辛在  相似文献   

13.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或者说是以审美关系为轴心为中介的美、审美和艺术三大部分的有机统一,这是周来祥同志近年来提出的观点.王一川同志在他的《美学对象不是"审美关系"》(载《江汉论坛》1985年第3期)一文中,对这一观点,特别是对"审美关系"这一概念的规定性提出了两条诘难:一是认为审美"'关系'是一个模糊概念,不宜用来指称美学研究的对象".二是指出把"审美"归属于"情感","实质上是把审美同生理、心理等同起来",把审美局限在心理领域,从而"遗忘了"社会实践".本文拟就此谈一点不同意见,以与王一川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4.
美学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亟待开拓的科学领域。美感和审美的问题,虽然同哲学、艺术,美的教育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对于美学理论的探讨,却往往为人们,甚至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人们所忽视。这种情况是急需加以扭转的。 为了促近这一学科研究工作的发展,这里对我国美学界有争论的几个不同学派做一个介绍。 我国美学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关于什么是美,即美的本质问题。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五种观点和学派。 一、主观论的观点(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这一派认为“美是人的观念”,“同一个东西,有的人会认为美,有的人却认为不美……所以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这是吕荧的看法)。高尔太则认为“客观的美并不存在”,“美,只要人感到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受到,它就不存在。”  相似文献   

15.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融贯了中西美学两大传统,《诗论》1是这一特点的集中代表:朱光潜借助西方美学不断克服和突破中国传统诗论的"零乱琐碎",并使其体系化和系统化。格罗塞及其代表作《艺术的起源》对朱光潜产生过至关重要的影响。朱光潜《诗论》与格罗塞《艺术的起源》的相关研究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以此为契机,从内容书写、观点承续以及篇章结构等方面对《艺术的起源》与《诗论》进行详细解读,从而揭示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对朱光潜《诗论》的深刻影响;同时,朱光潜接受格罗塞美学思想并不是亦步亦趋的,而是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艺术起源论:艺术不受生产方式决定,而是基于心理学的根源;文艺表现个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16.
蒋孔阳是20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学大讨论中初露头角,八九十年代发生重大影响的美学家。他的实践美学思想有一个形成、演变、定型的历程。形成阶段以1957年出版的《文学的基本知识》专著、发表的《简论美》论文为代表,核心观点为“美是一种由劳动实践创造的社会现象”;八十年代初出版的《论美和美的创造》论集是其美学思想承前启后的转换、过渡阶段;定型阶段以1993年出版的《美学新论》为标志,核心观点即“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二者之间既有差别,又有一以贯之的联系。在新时期的实践美学论著中,蒋孔阳的《美学新论》内容更为丰富、结构更为系统、理论价值更高。它为传统的实践美学向现代的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新变提供了思想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有没有关于对文艺本体终极存在的认识,过去学界似少发见.刘纲纪早在《中国美学史》第二卷“东晋佛学与美学”、“刘勰的《文心雕龙》”这两章中就深入探讨过这个问题,富有创见地提出了中国古代文艺本体论的核旨是“情物交感”的观点,在《周易美学》中,著者则对“心物交感”(即“情物交感”)作了更深入地阐发.著者认为,中国美学始终是以心物交感而产生的情感表现来说明艺术的发生与本质的.交感论是中国美学对审美与艺术创造中主体与客体(对象)关系的解决.而中国美学的交感论的理论基础最初是由《周易》奠定的.《周易》中不仅有一个和“感”直接相关的“咸”卦(“感,咸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而且还有十一、二处谈到“感”的问题.其意可归纳为几点:(1)“感”虽为“感应”,但又非单方面的被动接受,而是两个事物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即所谓相“交”  相似文献   

18.
对唯美主义的讨论在国际和国内学界已非新鲜,但在当今这个不乏“审美”的时代,重访唯美主义倒有些必要,因为,在这个问题上的误解实在太多。当年鲍姆嘉滕在《美学》一书中给美学的定义是:美学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他认为,美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而这完善也就是美1。简言之,美学是认识论,是思维的艺术,是科学。这里,美、美学的独立,仰仗的是理性认识能力对它的接纳。在此意义上,美学虽成了一门独立学科,但美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价值维度,美的价值取决于感性认…  相似文献   

19.
《庄子与中国美学》(刘诸瑾著广东高教出版社1989年版)是一部很有特色、极富生气的著作。其研究方法具有开拓性。作者从整个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着眼,从整体上探讨庄子思想对后世美学理沦的启发性。 《庄子》一书的美学意义,并不是以美和艺术作为对象进行理论总结,而是在论“道”的问题时,“遭”的体验与境界,同艺术的审美体验不谋而合。由于这种相合,后世很自然地把这些带有审美色彩的哲学问题移植到对艺术的审美特征的理解中,从而使庄子的哲学命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对齐梁时代的杰出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刘勰《文心雕龙·风骨》多所争论,论见歧出。笔者认为,《风骨》是《文心雕龙》中的重要篇章,它集中体现了刘勰所崇尚的一种理想美——阳刚之美。此外,刘勰在《隐秀》篇里论述了另一种形态的美——阴柔美。生活在公元六世纪的刘勰,就已经认识到美和美感有阳刚美和阴柔美之分,并对这两种形态的美分别从理论上作了阐述,这是他超过前人的地方,是他对中国美学乃至世界美学发展的卓越贡献。 本文试图以《风骨》篇为主对刘勰的美学思想、对刚性美的形成及特点等作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