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贾探春的结局在红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梁归智教授认为探春最终嫁到海外成了一个"海外王妃",契合曹雪芹的创作思想。曹雪芹把探春塑造成昭君一样的女性,是受到了昭君文学的影响。一方面,二者的创作都体现了作者的悲剧心态;另一方面,曹雪芹和昭君文学的作者都具有怜香惜玉的美人情怀。在此影响下,探春便具有了和昭君一样的性格和命运。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贾探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探春是《红楼梦》塑造的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典型人物。20世纪学术界对这一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有人认为她是封建统治的忠诚拥护者,有人则认为她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有人认为探春理家时的改革是“牧师兼刽子手的花招”,有人则认为她在家进行的民主经济改革是在为社会“开辟光辉道路”。如何正确认识这一形象,红学界发表了大量不同见解。本文旨在对20世纪贾探春研究作一总的回顾,以期为新世纪的探春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贾探春是《红楼梦》塑造的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典型人物。本文基于对《红楼梦》前八十回对于探春的描写的分析和比较,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探春的特殊庶出身份出发,来分析探春“玫瑰花”这一诨号所反映的探春的性格。  相似文献   

4.
文章参照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自卑与超越的理论,探讨了贾探春为摆脱庶出身份带来的自卑情结所经历的内心挣扎。探春的行为模式让我们看到在封建伦理型社会制度下,探春承受着既是庶出又复为女子的双重挤压,现实与理想的错位因此成为不可避免之必然。但这一过程却从心理学的层面昭示出人类力图改变自身情境的努力,以及人类文化在此基础上的有效积淀。  相似文献   

5.
男权文化统治下的阴影——苔丝的悲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跨世纪的伟大作家托马斯·哈代以悲愤的心情写出了苔丝的悲惨命运。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有二一是男权文化统治下的社会使然;二是苔丝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始终不能做到自我认同,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直至走向死亡。  相似文献   

6.
在《红楼梦》大观园里,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乃至他们最终的命运,都与其所居住的环境及建筑装饰息息相关。通过对秋爽斋建筑装饰风格和特点的了解,我们可以从中窥见贾探春这个人物的性格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7.
贾探春是贾府"四春"中的三姑娘,聪明机敏,富有才干,是大观园中冒尖的角色.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庶出"姑娘一直担负着家族"长女"的重任,即主动维护家族的利益,挽救这个家族行将溃败的命运.身份的既定性与心理需求的自主性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构成探春命运悲剧的直接原因.根据阿德勒的自卑补偿理论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拥有双重身份的探春做以全面的分析,以期理解她在摆脱"庶女"身份与自卑心理中所做的补偿与努力.  相似文献   

8.
男权意识下的女性追求--谢冰莹爱情悲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叙述了谢冰莹的爱情婚姻过程,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其爱情悲剧的根源。在男权中心主义没有彻底消除的时代,一个还缺少真正现代人格的女性,不管她如何追求,其爱情婚姻只能是悲剧性的。这也许是女性目前仍难以摆脱的困惑与宿命。  相似文献   

9.
男权语境下,女性冲决罗网的盲目与乏力,增强了<雷雨>的悲剧意义,而女性与生俱来的依附和对男性掠夺的坦然,几乎消解了突围的价值意义.女性的解放,最终取决于女性的自觉.<雷雨>的男性视角决定了剧作中女性与作者自身无可避免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善于观察、极富思考能力的探春,对贾府充满了忧患意识和拯救情怀。然而,包括最高统治者贾母在内的所有人,都不认同和理解她。因此,她对家园的爱,对族人的情,均被其家族的冷漠和无知给摧残掉了。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能稔熟地运用各种现代小说艺术手段的中国现代作家。在他的小说中成功的运用悲剧艺术、喜剧艺术、意识流、象征等艺术手段,表现现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特征,表达他启蒙的文学主张。他运用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艺术手段,展示了传统文化支配下中国人无法逃遁的悲剧命运,对改造"国民性"寄予了深切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宗族是理解中国汉人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莫里斯·弗里德曼的中国宗族理论模式探讨了中国东南部宗族的结构与功能及宗族与国家关系的内容,并提出宗族发达的“边陲社会论”和非对称的宗族分支结构等理论模型。这些宗族理论模型对我们思考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等问题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人怎样生存,社会发展与人的生存有什么关系,人的生存是能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这既是人学理论研究中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当代中国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生存关系,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4.
苔丝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盛行的性别审美、性别道德以及性别依附使她彻底丧失了独立的女性地位,始终处于依附于男性的客体位置。苔丝的悲剧是男权社会女性性别的悲剧,是女性性别角色的宿命。  相似文献   

15.
论悲剧人物     
直到马克思、恩格斯,悲剧人物论的主流是悲剧人物是有缺陷有过失的人物而不是完美人物;人格分裂导致他行动变异、性格矛盾;牺牲于正面敌人暴力下的不是悲剧人物.<红灯记>不是"大悲剧".80年代悲剧创作更具有美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6.
《德伯家的苔丝》塑造了一位为追求自由,平等而愤然反抗的女性形象。对于苔丝的悲剧命运从社会和个人角度进行分析,揭示悲剧产生的各种因素,但这些因素都与当时社会有着直接的联系,是苔丝的悲剧必然性根源。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我国文化革命的先驱,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了众多的下层百姓的挣扎与不幸,塑造了阿Q、闰土等鲜明而典型的人物形象,描述他们生活的艰辛和苦难,对阿Q等小人物的命运寄予深切地同情。深刻揭示封建社会对人们思想的毒害,表现了封建社会下层百姓的悲剧人生,并用文艺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网络社会就其一般本质而言,它蕴意着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的存在方式变化的内在根据。网络社会对人的存在方式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网络社会改变了人的社会关系及主体感受;网络社会改变了人的交往方式,丰富了人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为主体开辟了新的实践形式。人类应学会在网络社会中更美好、健康地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