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始社会时期,株洲地区社会经济至少有20万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从使用打制石器,到使用磨制石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历经3个不同阶段.从7千年前开始,在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原始农业大框架下,畜牧业、手工业也逐步分工发展,氏族社会组织形成,原始宗教信仰萌芽,贫富差别开始产生.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茂汶羌族地区在历史上是否经历过奴隶制社会阶段,这是一个颇有争论的问题。我们根据史料和调查资料,发表下初步意见,抛砖引玉,请大家指正。 历史上,瓦解中的原始公社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有两种情况: 一是由内部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交换的发展,私有财产的增多,贫富分化日益显著),过渡到奴隶社  相似文献   

3.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下,贫富的问题,归根到底是阶级关系问题.顽固地维护奴隶制度的孔子,他的贫富观是其反动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挽救当时正处于衰亡崩溃的奴隶制度的。春秋后期,由于铁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农业有了迅速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进一步兴起。奴隶制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这时,受  相似文献   

4.
<正> 孟轲的交换思想,是孟轲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国中期关于农工商关系,特别是如何对待工商业问题的百家争鸣中重要的一派观点。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游牧部落同农业部落之间的分工,第二次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分工促进了交换的发展,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换活动的商人阶级,商人从其他居民中分化出来,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文学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古希腊人的妇女观。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妇女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父权时期之初的妇女虽不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但其在社会生活中仍是不可忽视的。奴隶制时期的妇女则完全成为贞操观念的牺牲品。古希腊社会经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再到奴隶制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妇女的社会地位一再降低。  相似文献   

6.
对春秋战国家长制奴隶制残余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奴隶制分为家长制奴隶制和劳动奴隶制两种类型,商、周时即属于前者。其主要特征是:奴隶一般为贵族所拥有,故奴隶人数不太多。奴隶可以有家庭,他们以从事家内服役为主,并不构成社会经济的基础;另外,在有的贵族家庭中,家长也奴役其子弟。到战国对,随着奴隶买卖的盛行,富有的庶民也可拥有奴隶,扩大了社会对奴隶的拥有面。而且奴隶劳动被广泛地用于农业、手工业和冶矿等方面,奴隶受到的压榨也比过去更严酷。战国时因为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促使奴隶制由原来的家长制奴隶制演进到发达的劳动奴隶制。  相似文献   

7.
胡先生否定五种生产方式学说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的区分上面。胡先生认为,如果把二者区分为两个有前后高低之分的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从生产力看,两者之间找不出同农业革命、城市革命、产业革命相类似的显示生产力向一个新阶段发展的标志。从生产关系看,由于在所谓奴隶社会中奴隶并不多,封建社会中奴隶也不少,奴隶制曾与农奴制长期并存,除了典型的奴隶  相似文献   

8.
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的产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分工的必然结果。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是阶级产生的经济前提,而“分工的规律是阶级划分的基础”。因为“分工不仅使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各种不同的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社会分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生产部门的专业性分工,如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二是指生产过程中“领导者与执行者”的分工。前者历来受到较多的注意,而后一种分工对阶级形成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恩格斯非常注意“领导者和执行者”的分工在阶级形成中的作用。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相似文献   

9.
距今二千五百年前,在古代希腊诞生了伟大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赫拉克利特所生活的年代,希腊社会正处于奴隶占有制的形成时期。在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过程中,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并且得到了迅速而普遍的发展。公元前七世纪希腊人发明了熔接铁的方法,铁器的生产和使用已经相当普遍;许多城市在这个时期形成为冶金、纺织、陶器、制革等等手工业的中心。手工业跟农业的分  相似文献   

10.
商代尤其是迁殷以后进入了我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得到快速的发展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剩余产品不断增加 ,商品交换活动逐渐频繁 ,已开始使用货币。商业在商代国家经济发展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阶级的产生,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和社会大分工的必然后果。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为阶级产生提供了物质前提,而“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因为“分工不仅使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各种不同的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社会分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生产部门的专业性分工,如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一是指生产过程中“领导者与执行者”的分工。前者历来受到较多的注意,而后一种分工对阶级形成的作用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阶级的产生,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和社会大分工的必然后果。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为阶级产生提供了物质前提,而“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因为“分工不仅使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各种不同的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社会分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生产部门的专业性分工,如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一是指生产过程中“领导者与执行者”的分工。前者历来受到较多的注意,而后一种分工对阶级形成的作用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一、小农经济与土地集散运动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的劳动,其基本特征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男耕女织”的自然分工。它是一种原始古老的生产模式,不同语种、不同国度的农业民族都逃脱不了这种落后模式的支配。只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不能突破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小农经济就会沿续下去。在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经济体制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纷纷恢复和新成立了行业协会。本文不涉及到行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等,仅对三百六十行词语进行肤浅的考证。笔者曾对“三百六十行”词语作过多年的查考,今天,更有必要探清楚到底有哪三百六十个行业?行业的次序先后又是怎样?原始社会后期奴隶社会初期,由于出现了畜牧业和农业分离、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商业和生产分离的社会三次大分工之后,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在现代化大生产的今天,社会分工更趋细致,行业也就日益增多了。在我国古今的民间中,人们习惯上爱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之句来比喻行业之多,比喻不论干哪一行,只要经过自己不断的艰苦努力,是一定  相似文献   

15.
考古发掘材料表明,良渚文化中、晚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专业化的劳动技能日益积累,手工业从农业中逐步分离出来,商品交换成为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并可能出现了原始货币。研究表明,原始商业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良渚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从明代后期产生以后,直到近代以前仍然处于萌芽状态,导致中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很多,本文从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入手,论述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中国地主制经济的不断复制和再生又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商品是用来交换和出卖的劳动产品,商品生产就是以交换和出卖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商品和商品生产的产生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社会分工;第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因为社会分工,人们需要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人们需要经过买卖来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商品体现着不同所有者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经济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范畴。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出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私有制,才开始产生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经过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末期,从商品生产中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从明代后期产生以后,直到近代以前仍然处于萌芽状态,导致中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很多,本文从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入手,论述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中国地主制经济的不断复制和再生又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商鞅发展农业的思想和政策,出现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战国时期。当时,冶铁技术的进步,使生产力得到较大的发展。以奴隶占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日益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矛盾激化,局势动荡。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辩证法,要求用封建主义所有制代替奴隶占有制,解放农业生产力。商鞅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代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实行革新变法,对顽固地维护奴隶制农业的奴隶主贵族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楚国官营手工业作坊概说刘玉堂马克思指出“一个民族的生产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任何新的生产力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它不仅仅是现有生产力的量的增加(例如开垦新的土地)。”①这是因为分工不是一种与生产形式并列的自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