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袁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9)
作为副词的"早晚"的意义属于语法层面的意义."早晚"产生任指语法意义的原因.关于词汇化与构词."早晚"的词汇化过程."早晚"的词汇化条件.概念整合与任指意义的产生."早晚"的整合度. 相似文献
2.
张宏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49-55
基于历时角度,亲的用法可大致区分为古代单音节词亲_1、构词语素亲_2和单音节称呼语亲_3三种。亲_1到亲_2和亲_2到亲_3语言演变过程分别是语素化与去语素化。语素化与去语素化符合人们对亲认识的范畴化、去范畴化、再范畴化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3.
语素和语素化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练军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8-51
采用例证法,指出汉语共时与历时层面都存在不同类型的语素化现象,梳理不同层面语素与语素化研究的现状,并讨论语素化演变阶段、语素化与词汇化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郭立萍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5):68-71
一般认为汉语的词缀系统以自源词缀为主,且有较强的抗渗透能力,然而新兴的类词缀中却出现了一些由外来词单音成分发展而来的他源类词缀.文章界定了外来单音类词缀的选择标准,通过对几个典型例证的分析,探讨了外来词单音成分语素化和词缀化的过程,以及发展进程中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5.
时间词"将来"的词汇化历程及其指称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时间词"将来"来源于古代汉语中同形的动词性短语"将来".通过指称化这一语言运用机制,"将来"实现了从动词性短语到名词的转变,并为其最终演变成词创造了条件;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由于句法位置和功能的不断变化,"将来"最终演变成现代汉语的时间词.指称化对"将来"的词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句法环境的改变则是其词汇化进程的直接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陈练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5)
从现代汉语中的动词性构词语素入手,将它们与古代汉语中相对应的单音词进行比较,对比单音动词降格为构词语素前后的语义变化,从而总结出单音动词语素化语义演变的显著特征,即论元结构由多价动词向单价动词转变;进入词法层面时,构词语素的语义也会出现泛化现象;动词中表示复杂(抽象)动作的多价他动词语素化演变的倾向性最强. 相似文献
7.
中介语化石化研究是目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热点之一 ,但多限于语言结构方面 ,其理论的完整性仍有待探讨。本文在结合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从理论与实际的角度分析中介语化石化现象的分类及产生原因 ,并提出切合中国英语教学实际的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这"、"那"指代词本身没有固定的含义,它们的意义随所指对象的变化而变化."这"、"那"隐性回指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指示代词的所指不是明显地出现,而是隐含(implicit)在语句的隐性所指对象中,是一种语义上的衔接.回指项替换先行项以后,意义也会随之改变,这给语言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一百万字语言资料的考察,主要探讨"这"、"那"类包括型、联想型和总括型三类隐性回指的所指规律或倾向性规律. 相似文献
9.
陈练军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12-116
从现代汉语中的构词语素入手,将它们与古代汉语中相对应的单音词进行比较,对比单音形容词降格为构词语素前后的语义变化,从而总结出单音形容词语素化语义演变的特点:形容词中量性特征不凸显、主观性强的非基本性质形容词语素化倾向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邹铃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93-96
熵现象和化石化现象是汉语语音学习中长期困扰着学习者和教育者的两大难题。熵现象是指语音的退化现象,化石化是指语音的学习在半成品阶段就已僵死,或由熵现象而导致的语音僵死。熵现象的表现有三点,化石化现象的表现有四点。二者有各自形成的原因。消除熵现象和化石化现象的办法有四点。 相似文献
11.
杨志忠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27-129
回指变元是指回指语在指代先行项时其意义包含某种变化的元素。无论是同形的还是异形的回指语,在特定语境里表达的情感色彩或蕴意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先行项。会话者或写作者在通过使用回指语进行交谈或书面表达时,往往是采用某种语用策略,来顺利地达到自己言语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朱岩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1):459-461
“之所以”结构语义极其明确 ,但其句式却有诸多不同。同时 ,它由古代的一个凝固结构发展为现在的一个连词 ,是有其语法化动因的。本文试就此做一考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陈练军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
"贫"与"穷"在"缺少财物,贫困"义上,存在着历时替换过程,其变化的动因是"贫"的语素化.演变的大致路径是:先秦由单音词"贫"表示的"缺少财物,贫困"这一概念,中古以后逐渐被双音同义词"贫穷"所取代,宋元时期又被单音词"穷"所替换,是"贫"语素化的结果导致了"穷"对"贫"的替换. 相似文献
14.
杨尚贵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65-66,101
本文指出了作为“事件化的自指”标志的结构助词“之”的两处很少被提及的使用环境:一是用于分句间,一是用于状谓间。其作用同用于主谓间一样,标志着在具体语境中,这种分句与分句的关系、状语与谓语的关系已是一个不能拆分的体词性语言单位,充当句子的一种成分(包括分句)。 相似文献
15.
郑瑞杰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3-87
"疗"在上古时期是一个独立的单音节词,现代汉语中变成了一个黏着的构词语素。单音节动词"疗"经历了句法层面自由度的逐渐下降和词法层面构词能力的逐渐增强,最终在清代完成了语素化。 相似文献
16.
陈安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0(1):44-49
现代汉语的介词多是由动词语法化(虚化)而来,"问"也不例外."a问c日b"句式是"问"字语法化的基础.在这一句式的频繁使用中,"问"字语义泛化,削弱了"问"的动词性,使其"询问"义消失,因此不再指示时间信息,虚化为介词;整个"a问c日b"句式由连动式变为状中式."问"虚化为介词后,对"问"字句(含有介词"问"的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形成制约只有三价的、内向的动词才可以进入"问"字句.与"问"相应的"答"字却没有语法化,那是因为"答"字预设了前文有疑问信息出现. 相似文献
17.
胡宝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1)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跨文化交流的加深,人类词汇也在与日剧增。英汉两种语言对于词有着不同的标准,但两种语言都普遍存在着词化的现象。通过对词化词较多的名词和动词进行研究,发现词化与文明进步程度有关,而且也是言简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陈练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6):105-109
"侵"的历时发展经历了语素化过程,即由先秦独立的成词语素变成了现代汉语中黏着的构词语素,这一演变过程大约在元明时期就已经完成了。"侵"语素化的显著特征是,"侵"由先秦多义单音词,变成了现代汉语中语义较为单一的构词语素,历时演变中"侵"的语义泛化了。 相似文献
19.
陈练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3-39
志从古至今经历了语素化演变,即由自由成词语素演变为黏着的构词语素。这一变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句法层面,单音词志的自由度从南北朝开始逐渐下降,到清代完全黏着化;词法层面,志作为构词语素构词力逐渐发达。是双音化推动了志的语素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刘红妮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6):47-49
"一律"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整体和部分没有突显与否之分;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形容词时,突显的是部分间的"一样,相同";当其进一步发生语法化为总括副词时,突显的是整体的"全部,没有例外"。在"一律"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句法、语义和认知三者都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