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西学界对赛珍珠小说的文学史定位与评价向来毁誉参半.赛珍珠中国题材的小说,在思想内容方面,出于对中国、中国人、中国文化的亲近与热爱,主人公都是中国传统规范的践行者,其批判性逊色于同时期的精英文学代表作家鲁迅与通俗文学代表作家张恨水;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表现为结构的传统性,人物刻画的类型化与模式化、情节的传奇性,有别于同时期的精英文学,而与通俗文学接近;其受众和接受状况,更是具有通俗文学特征.这与赛珍珠接受的早期教育、与赛珍珠对小说的定位、与赛珍珠独特的身份等三个方面因素有关.赛珍珠小说的通俗性是无法回避也毋庸回避的事实,从时间、空间维度对赛珍珠小说及其通俗性进行价值重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赛珍珠作品的通俗性以及其与通俗文学的亲缘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分析赛珍珠的All Men Are Brothers,从译本序、词汇、句法、段落四个方面将原文、赛珍珠的译本和男性译者沙博理的译本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韩传喜  朱顺 《社会科学论坛》2008,12(12):119-124
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的长篇小说<大地>,虽然1937年被好莱坞以同名电影搬上银幕.小说还于193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但是,在中国却长期遭受争议.由于左翼文学研究的政治思维定势,导致鲁迅对赛珍珠的评语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决定<大地>命运沉浮的标尺,而中西不同的文化视差,赛珍珠本人思想上不可避免的局限.以及长期以来中美两国的复杂关系,也都对<大地>的文本意蕴造成了遮蔽.在新世纪当下的语境下,重新检视赛珍珠及其<大地>的研究历史,仍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钟再强 《兰州学刊》2011,(10):106-111
赛珍珠英译《水浒传》于1933年出版后,立刻畅销,广受好评。虽然由于历史原因该译本在国内曾一度受到诟病,但在西方读者中仍然享有盛誉,至今已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及中国香港等地再版十余次,可谓一部久盛不衰之译作。文章结合具体实情,从接受理论的视阈出发,剖析了促使该译本走向成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知网”、“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人大资料中心信息发布系统”三个数据库平台对赛珍珠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无论是纵向进行历史梳理,还是横向与英美文化名人研究比较,赛珍珠研究已经成为大陆学界英美文学与翻译研究的重点。之所以出现这一可喜局面,与研究机构的支持、学者们的贡献、特色栏目的支撑有关。  相似文献   

6.
民族的友人--赛珍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赛珍珠一方面与陕北的中央政府没有直接的接触,另一方面又对新中国的某些做法不满,她及她的作品由此一直不被中国人所接受。本文通过对赛珍珠生活史实的查证了解,展示出赛珍珠对中国人民的真实感情。  相似文献   

7.
《大地》是以中国农村与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反映中国社会变动与阶级分化中农民和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成员盛衰荣辱的命运与心态的长篇小说。本文旨在通过对赛珍珠及其作品《大地》的研究分析,阐述作品成功的众多因素,并得出结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与艺术传统,中国大地的生活源泉与文化背景是赛珍珠作品走向世界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文学"内、外"理论是指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和美国新批评理论家韦勒克缔造的关于文学的"内部规律/外部规律"、"内部研究/外部研究"的理论.以一种非本质主义的、整体主义的思维方式审视文学的存在整体,以现象学的方法建构文学的存在方式,在此基础上阐释文学"内、外"理论,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杨青 《江汉论坛》2007,(7):64-68
科学的理论必然要在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导下进行.理论本身的分歧很大程度上源于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等的分歧与不统一、不规范.在不统一研究思路、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前提下,或者说大家不能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对话与交流,永远不可能取得一致的结论.在价值理论研究中,始终存在一些"方法论陷阱"散布在"严肃的经济学家的思考过程之中",如理论研究中的"非现实性"、 "主观性"或"先入为主"、 "经济范畴定义的随意性"等.深化价值理论研究迫切需要理论工作者谨防"方法论陷阱".  相似文献   

10.
如果从赛珍珠小说创作的两个源头切入,即中国古典小说与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深入探讨卢卡奇(Gyrgy Lukács)论欧洲现实主义小说时与利科(Paul Ricoeur)在《时间与叙事》(Time and Nar-rative)中分别论及的“拟仿”(mimesis)概念,并与美国华人学者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论中国现代现实主义小说时提出的“似真”(verisimilitude)概念相较,可以看出,赛珍珠的中国小说缺少了中国古典小说、同时代中国现实主义小说所具有的“历史叙事话语”,致使《大地》三部曲缺乏历史的“似真”度,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了东方主义视角。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可以促使我们更加科学地理解早期对赛珍珠小说的贬斥以及赛珍珠小说跨文化的传播方式,从而避免当代论者对所谓现实主义真实性话题的回避倾向,也进而帮助我们更加辩证客观地认识赛珍珠其人其文的文化意义与文学定位。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70年代"文化转向"以后,译者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使译者主体研究更加深入。《雾都孤儿》是世界经典名著,林纾译本,荣如德译本,蒋天佐译本,龙冰译本这四个不同时期的中译本都体现了鲜明的译者主体性和译者主体对翻译过程的影响。以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对比四译本,得出译本的千差万别源于译者主体对原著自身的不同理解和阐释,应该综合考虑译者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慎重评价译本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12.
理论形态的评价标准具有不同的层次:有阿尔都塞从"认识论"高度立足于"总问题"进行的认识论层次评价,也有马克思从理论与实际、"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关系的高度进行的最高层次的评价。前者仅仅局限于"认识论"层次对研究对象和领域的差异进行区分,后者则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对隐藏在形形色色的"总问题"之后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进行区分。而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仅仅把"总问题"作为划分理论形态的唯一标准,就必然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理论形态作出错误的评价,得出费尔巴哈是"假唯物主义"和马克思"向黑格尔求助"等结论。  相似文献   

13.
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海明威的斗牛专书《危险的夏天》主万译本和张白桦的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拟从"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两个维度对译本进行分析,发现两个译本分别具有这两种倾向,证实了译本仅仅达到"形式对等"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使译文读者达到和原文读者近似的阅读效果,还应该达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4.
<正> 关于五四时期历史人物研究的研究概况,以及重要人物的个案研究,我已在《十年来五四时期历史人物研究述评》(载《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6期)和《五四时期历史人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文史哲》1991年第2期)两文中作了评述。现再就五四时期历史人物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评述。这里所说的理论问题,并非一般人物评价中的理论问题,而是五四时期历史人物研究中带有理论色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译本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王权主义"理论是著名史学家刘泽华先生提出的治学理念。这一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酝酿、论证,历经十余年,到80年代末正式提出,而后又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断充实、提升,逐渐形成一个集权力系统、社会结构、观念体系于一体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王权主义"理论从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的"反思"入手,以人性论、历史观、社会矛盾观等作为分析的逻辑起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五四"时期的批判精神为理论渊源,以阴阳组合结构为内在构成,通过揭示君尊臣卑、天道圣王四合一等思维定式,以及利用分层研究社会形态等方法,而不断趋于完善,具有重史料依据、跨学科认知、重现实关怀、强调互动与整体研究等特点。刘泽华先生提出"王权支配社会"命题,意在对"王权主义"进行反思与批判,进而倡导走出"王权主义"。  相似文献   

17.
思维是在所有的自然万物中人类所独具的能力,对思维本质的探索是人类科学史和思想史上历久不衰的课题.从古到今学界出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思维观远古的灵魂说、古代思虑心理的思维观、近代格式塔心理学的思维观、行为主义的思维观、现代"间接反映论"的思维观、信息加工理论的思维观、自组织理论的思维观等等,这些思维观在哲学和科学上各具其得失.在此基础上阐明当代人类社会和科学前沿破解思维之谜的重大价值与意义,并对未来全球性的探索研究--人类脑计划以及我国科学家的在此计划中的工作目标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软件定量研究<简·爱>的黄源深译本和祝庆英译本中汉语四字格的使用,探讨四字格使用与译者风格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黄译在四字格的使用上明显多于祝译,而由此带来的黄译"归化"与读者(包括评论者)对黄译的总体评价是一致的.特别选择的含"之"字四字格在二译本中的统计,同样反映上述差异,使得这一抽样分析具有典型意义.结合对所有汉语四字格在二译本中的使用分析,足以量化二译本的风格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功能相似,意义相符"作为翻译标准,从诗歌整体粘连性的角度对《宿建德江》的三个英文译本进行了比较,提出中诗英译中对整体粘连性的把握应从原作者的写作背景、风格、句意间的联系出发,准确理解原诗,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手段上下工夫,以使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本在形美、音美和意美三个方面达到与原诗几乎相同的高度。通过比较,作者认为许渊冲的译本在传情达意方面是三个译本中最好的。  相似文献   

20.
教育规律问题的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难题,而潘懋元先生"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理论是对这一问题的最有力的回应,这一理论具有极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并且至今还影响着我国的教育研究.本文通过对"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提出的背景分析和理论本身具体内容的介绍,试图接近和还原这一理论的全貌,在此基础上,着重对"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理论价值进行探析.其理论价值主要表现在它凸显了深远的学术影响、开启了教育规律理论研究的新思路、影响了一代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方式以及它构成了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基础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