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氏家族藏书及其著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氏家族藏书及其著述毛策一、郑氏家族的藏书顾志兴《浙江藏书家藏书楼》(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版,以下简称顾文。)第五章"开一代风气的宋濂与'青萝山房"'专节在介绍宋濂"青萝山房"藏书之后,又说"与宋濂同时,明初浦江还有位大藏书家郑,字仲养。其...  相似文献   

2.
宋濂简谱     
宋濂简谱陈葛满宋濂,字景,号潜溪。濂与祖父守富同月同日生,故名寿;《净慈寺志》则以濂为永明延寿禅师后身,故名寿。后更今名。(见清朱兴悌,戴殿江撰民国孙锵补辑《宋文宪公年谱》,以下简称《年谱》)。濂号颇多,以所居为号者,潜溪而外,有龙门子、仙华生等;以...  相似文献   

3.
论宋濂对传记文学发展的重要贡献陈兰村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曾被“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明史·本传》)。其文学上之成就,当推传记文创作最为突出。《四部备要》本《宋文宪公全集》收入以“传”为题的作品有60多篇,还有以“记”或“录”为题的人物传...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08,(11):26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wěi)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相似文献   

5.
香港主权沦丧与回归记事李慧郁秦至东晋初年属南海郡番禺县管辖。东晋初年至明隆庆六年(1572)先后属东莞郡宝安县、广州府宝安县、广州府东莞县、广州府增城县管辖。明万历元年(1573)至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1840年6月,英国“...  相似文献   

6.
对钱伯诚《宋濂》之补正钱伯诚《宋濂》一文纳入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主编的《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四卷。我在讲授宋濂文章而查究宋濂身世时发现该文不仅在史实上有一些错误,而且钱先生因研究资料不足而漏掉了宋濂被罪西行的主要身世。晚年,宋濂因明太祖慎政多疑...  相似文献   

7.
《护法录》是宋濂的有关佛教作品的选集。最初由万历年间高僧云栖祩宏整理宋濂文集中有关佛教的作品,编辑成书,曰《皇明护法录》。至明天启年间,钱谦益依据云栖本《护法录》,重新索骥于宋濂文集,合璧祩宏所辑,加注修订,且为之序,名曰《宋文宪公护法录》,钱氏序作于万历丙辰年(1616)冬,钱氏订之《护法录》,刊刻于天启元年(1621)至天启三年(1623),入《嘉兴藏》。《皇明护法录》与《宋文宪公护法录》从源流来看,是父子关系,《宋文宪公护法录》流传至今,成为近世刊印的祖本,《皇明护法录》佚失。二者因通称《护法录》而产生混淆,又与其他护法集混淆,故厘清源流,辨章称谓,裨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宋濂是由元入明的文学家,为明代文臣之首。《阅江楼记》是宋濂的名作,其结构孕育着八股文的胚基,其文气即作者强烈的历史意识。宋濂的散文艺术,上承宋人王禹傅,下启清人刘曾。宋濂不同于王、刘之处在于他那特别强烈的绵延之感。在绵延中,过去、现在和将来互相渗透浑然一体。绵延是不可量度的精神活动,而文人在此活动中快乐无比极其幸福。中华民族文化的绵延是宋濂最为关心的问题。宋濂对历史的把握是一种带有其个性特征的时间感,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宋濂散文的文本品质。  相似文献   

9.
李娟娟 《北京纪事》2011,(4):110-112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叫“夹道”的不少,比如北海公园附近有名的“北海夹道”、后海附近宋庆齡故居(也是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府的花园)旁的“府夹道”,  相似文献   

10.
宋濂是站在历史交合点上的大文学家,其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实践对整个明代文学具有奠基性的导向作用。明代文学的走向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即明代文学的特质、与前代文学的差异以及对后代的文学的影响。宋濂《文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名篇,它集中地表达了宋濂的文学思想,又代表了宋濂散文的高度成就。明代是中国科举制度的极盛时期,科举考试所用的文体是八股文。八股文在结构上的奥妙隐含在宋濂的《文原》之中,因而宋濂通过这篇文章影响了明代士子,进而也启迪了清代文人。  相似文献   

11.
以宋濂的人生起落为主线,从人生期待与角色扮演两个角度,可探讨其仕明前后的心态变化。儒者身份和济世情怀是宋濂弃元仕明的主要原因。明初,宋濂因政治影响而逐渐丧失儒者身份,沦为“文人”角色。这种不以文人自期而终归文人的心态变化,造成了宋濂文章由沉雄尚气到中正典雅的演变。由此,可以进一步探讨宋濂文学思想的形成以及元明之际文化思潮的变动。  相似文献   

12.
尽管宋濂“调和朱陆,折衷儒佛”,但从根本上,仍然是“主圣经而奴百氏”.对宋濂学术思想影响最大的仍然是朱熹的理学.这一点,可以通过对宋濂师承关系的考察得到证实.宋濂的师承关系,据《宋元学案·文宪宋潜溪先生濂》,“尝从闻人梦吉授《春秋》”,“继从柳贯、黄潘、吴莱学古文词”.而宋濂所师从的闻人梦吉、柳贯、黄潘和吴莱,就其师承关系而论,均可以上溯到朱熹.作为朱熹的嫡派传人,宋濂对朱熹极为推崇,并从儒学、文学与史学等方面肯定了朱熹的成就与贡献.  相似文献   

13.
《郑氏家族藏书及其著述》一文(发表于《浙江师大学报》1994年第2期),拈出郑氏家族中私人藏书家及著述者21人。一个家族历代有如此多藏书家和著述者,在藏书史上殊为难得。笔年近年披阅诸种史料,发现该文尚有遗漏.又拈得16人,现分述如下。1、郑济(1335-1403)明代人,字仲辨。浦江郑义门人,曾受学于宋濂,诗文多有新意,不蹈袭古人语。又善书法,得晋唐诸体精髓。方孝孺《逊志斋集》在《题王羲之(游目帖)》中曾誉“浦江郑君仲辨最博雅善书”。洪武二十一年(1393)召受左春坊左庶子。其人颇有著述.现存《潜溪文粹石识》[1]。2、…  相似文献   

14.
与明代宋濂文学接受经历先扬后抑再扬的波状起伏不同,有清一代,宋濂文学赢得普遍赞扬,但出现扬文抑诗现象,从初期的“明代第一文人”到清末的“文章冠冕”,人们对宋濂散文成就一致称赞,推扬极高,但由于《萝山集》失传,清人对宋濂诗歌评价不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处境下宋濂的活动及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场的失败、社会的动荡以及吏治的腐败,使宋濂对元朝的统治失去了信心,命运让他与朱元璋结合在一起,在辅佐朱元璋从草泽英雄到开国皇帝的道路上,宋濂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入明后,宋濂得到了来自朱元璋的许多殊遇,并写了不少歌功颂德的文章,人们往往因此而对宋濂生憎恶之心.但如果我们对宋濂入明后极端严酷的生存环境给予足够的了解,就会感觉到宋濂极不平常的心态.不同处境的变化,使宋濂的文学创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入明前,他的文章泼辣大胆,自由奔放,富有批判情神;入明后的文章批判锋芒则大为减弱,但仍然有不少值得称赞的文章.尤其是身处庙堂的宋濂依然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作传,一个封建士大夫能做到这一点,委实不易.  相似文献   

16.
宋濂的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濂是明代“开国文人之首”,在文学和史学上都有重要的贡献。宋濂在学术思想方面是宋元以来浙东学派的嫡传.重视学术的经世致用,且调和朱、陆之学的倾向;同时又有一定的释道二教的影响。宋濂的史学思想是既在天道观、认识论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又在对历史治乱兴衰的解释中表现出浓厚的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和实践理性的精神,这些特点构成了宋濂史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北宋四川籍的文豪苏辙有诗说:“蜀吴共此一江水”;南宋江苏籍的诗人范成大有诗道:“蜀江流水贯吴城”。这些都是前人在诗歌领域里反映了蜀吴两地的文化交流历史。这里我想谈一谈范成大是怎样在他的诗篇中描绘巴蜀风物的。范成大(1126—1193),字致仁,号石湖居上,南宋平江府(今苏州市)人,与同时期的陆游、杨万里、尤表并称南宋四大家。进土出身,历任朝官及地方官职,曾出使金国,执行过艰虞的外交使命,以爱国爱民著称。孝宗淳熙元年(1174)为四)11制置使、知成都府,在任Th年,以疾告归。他在接奉赴)11任命后呈奏皇帝的谢表…  相似文献   

18.
张之楠 《东方论坛》2010,(4):13-18,24
宋濂作为明初最重要的理学家和文学家之一,理学传承可上溯到朱熹和吕祖谦,文学传承可上溯到方凤。宋濂在理学上没有固守一家之说,而是综览百家之说,丰富自己的理学思想。对于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宋濂不偏向于一家,而是调和二家之说,提出自己的明心、识心之说。  相似文献   

19.
新发现现存各类宋濂文集中均未收录的三篇文章。三篇佚文是:《唯庵然和尚语录序》,载于《松隐唯庵然和尚语录》;《送心泉毖上人谒空室和尚》,载于《恕中无愠禅师语录》;《慈云普济禅师了庵欲公行道记》,载于《了庵清欲禅师语录》。三篇文章均发现于僧人文集中,其对研究宋濂与佛学、宋濂与僧人的交游以及宋濂全集的编辑出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宋濂说:“无师之学,虽多不工。”“师道之立,善人斯多。”他重视师承接受,十分尊敬老师,“终身称述师门不少量”。(吴之器《婺州书》)从少年到中年,宋濂先后师事包廷藻、闻人梦吉、方麒、吴莱、柳贯、黄溍等六位老师,搞清宋濂与他们之间的交游,对于了解、研究宋濂的生平与思想无疑是必要的。对今天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也有借鉴意义。一、宋濂与包廷藻宋濂12岁师事包廷藻,深得包之常识;其后入府学,亦得包对他父亲之劝导。据《宋文宪公全集》卷23《南涧子包公碣》(以下凡引《宋文宪公全集》,只注卷次、篇名,不再注出书名)载,包廷藻(1265——1336),字文叔,号南涧子,义乌人,合肥包拯之远裔。清嘉庆《义乌县志》有传。廷藻性嗜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