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实行大规模转移时,江南最后撤出的一块红色根据地.这块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为配合中央红军的转移和西征起了巨大的作用.这块根据地为什么能够在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层层包围之中生存发展,并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如此伟大光辉业绩,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根据地行政法的创制和实施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探讨这块根据地行政法的创制和实施,研究这块根据地行政法的内  相似文献   

2.
<正> 湘郭川黔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在长江南岸所开辟的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从1933年12月“大村会议”提出“创造湘鄂川黔边新苏区”的口号并开始着手创建,到1936年春完全退出根据地,前后经历了两年多的艰  相似文献   

3.
聂荣臻对中国革命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聂荣臻对创建晋察冀边区的贡献主要是在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府,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军事上发动群众参军,改造杂色武装;在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发行边区货币,发展生产;在文化上发展学校教育、新闻出版事业、戏剧创作.在聂荣臻的领导下,晋察冀根据地不仅成为了敌后抗战的坚强堡垒,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晋察冀根据地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毛泽东肯定并推广了晋察冀根据地的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建立的红色根据地之一.它是在以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肖克、王震、张子意等同志为代表的中央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的具体领导下,在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所建立的黔东特区的基础上,经过红二、六军团全体指战员的努力奋斗而发展起来的.从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创造湘鄂川黔边新苏区”口号的提出,并于次年七月建立了黔东特区起,经红二、六军团会师的巩固和扩大,到一九三六年春留守根据地的红十八师最后退出,前后经历了两年多的艰苦历程.  相似文献   

5.
<正> 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行政组织法的制定,是中国共产党为领导革命而进行的一项意义十分重大的工作.当时我党对根据地苏维埃政权建设十分重视.1927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开始提出建立苏维埃政权问题.1928年3月10日中央就关于没收土地和建立苏维埃政权问题发出了第37号通告.具体规定了各级苏维埃政权组织的方法.尔后各地随之制定了地方苏维埃组织法.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公布后,依据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存在大量贫困儿童.战前,贫童特别是农村贫童难以接受基本的教育;战时,许多农村抗日根据地对贫童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使根据地贫童入学率大大提高,为抗战胜利和新中国建设培养有生力量,所以在饱受战争迫害的农村根据地,广大贫苦儿童享受了从未有过的知识教育.笔者以晋察冀、晋绥、太岳、太行等抗日根据地为研究范围,以这些抗日根据地的贫童教育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析抗日根据地之贫童教育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进而从一个侧面探求抗日根据地贫童教育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刘少奇、陈毅等新四军军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从1940年10月到1945年8月,活动在盐阜区的新四军围绕抗日斗争,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歌咏等文艺活动,宣传抗日,表现根据地新生活,体现出苏北抗日根据地文化昂扬的主旋律.而且文艺活动形式多样、种类齐全,对抗战斗争和苏北抗日根据地文化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贺龙同志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直接领导下,率领一二○师于一九三七年八月开赴晋西北,先后和关向应、肖克、周士弟、甘泗淇、林枫、李开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开辟建立立晋绥革命根据地同生死,共患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本文就他所率领的一二○师在开辟建立晋绥革命根据地中的地位和作用,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理论界掀起了多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研究的高潮,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以独特的视角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深刻反思,产生了不少研究成果。随着国内外环境变化、社会科学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研究出现了一些新倾向,主要表现为:研究由历史考察为主向学术化倾向转变;研究的多元化趋向越来越明显;研究的实证化趋向开始显现。这些新趋向对拓展和深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研究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任弼时,是我党我军的卓越领导人.第二次国内命革战争时期,他与贺龙等同志一起始终领导着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无论在军事指挥、干部培养、群众工作、根据地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里仅就他对根据地党的建设的贡献作一概述.一、帮助红二军团恢复党的组织和政治工作机关帮助红二军团(即红三军)恢复党的组织,是任弼时踏上湘鄂川黔这块土地后所作的第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各地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到1930年,两湖、两广、福建等省相继建立起10余块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十余万人.男青年参军打仗保卫苏维埃政权,农村百分之七八十是妇女.所以,动员广大妇女参加土地革命,保卫、建设根据地便成为根据地妇女运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皖江根据地领导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完成了根据地社会变迁的基础性工程,推动了根据地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变迁.皖江根据地的社会变迁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其推动社会变迁的实践经验对当前中国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13.
革命战争是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的,没有必要的物质保障,根据地就难以巩固和发展,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和边界党十分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采取了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积极拓展根据地的外贸等措施.这些措施保障了根据地的军需民用,活跃和繁荣了根据地经济.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应当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我党是怎样倡导、促成和维护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是我党怎样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放手发动群众,在敌后发展了以根据地为依托的抗日游击战争.二者各有侧重,彼此又有密切联系,没有统一战线这个前提或条件,敌后根据地就难以建立、巩固和发展;同样,没有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巩固与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际上也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5.
半个世纪以前,正当世界法西斯势力极度猖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关头,根据地“处于极端困难的地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均已到了最紧张的时刻,作为时代儿子的新文学不能不直面现实,作出新的选择与调节。身为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革命领袖的毛泽东同志,不仅敏锐地发现了“五四以来的革命文艺运动——这个运动在二十三年中对于革命的伟大贡献以及它的许多缺点;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这些根据地里面大批文艺工作者和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工人农民的结合;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文艺工作者环境和任务的区别;目前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已经发生的争论  相似文献   

16.
胶东革命根据地是民主革命时期我党在山东半岛东部建立起来的一块根据地.它创建于1938年胶东地区的蓬莱、黄县、掖县,后来发展到包括潍坊、昌邑以东,诸城、五莲以北至半岛沿海的广大地区.1946年辖有东海、北海、西海、南海和滨北五个地区、四十个县,面积为3.5万平方公里,人口1100余万.其面积和人口均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居全省之首.胶东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从胶东的实际出发,适应于民族解放战争的发展,服务于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制定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措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7.
关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建设问题,国内外学界近40年来的专门研究仍然薄弱。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进入严重困难时期以后,中央军委于1941年11月7日发出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是第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指导性文件;中共中央不久又提出了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的重要政策。此后到1943年间,中共领导下的陕甘宁、华北及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在贯彻“精兵简政”政策的同时,八路军、新四军的主力部队实行精兵建设、大力发展地方武装与人民武装及其武器装备,敌后抗战渡过了难关,人民抗日力量进入“再上升”阶段。抗战严重困难时期,中共审时度势,果断转变人民军队的发展战略而进行的根据地军事建设,不但适应了经济力量对于战争的决定性作用之历史规律,也是对于根据地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与促进。八路军、新四军注重质量的精兵建设之路,为人民军队此后的历次精简整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正式形成,则是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上的巨大成就和一大创新。  相似文献   

18.
皖江根据地为保护根据地资源,成立大江银行,采取排斥、限制伪币、法币、及时回笼大江币、保证大江币购买力等措施,有效地巩固了根据地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9.
抗战之初的华北乡村,家庭暴力主要以妇女普遍遭受虐待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反对虐待妇女成为华北抗日根据地反对家庭暴力的主旋律.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反家庭暴力,前期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以行政手段强力制止;后期,则大力倡导“和睦家庭”建设,引导妇女参加生产,以迂回方式抑制家庭暴力.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反家庭暴力,提高了妇女地位,减少了妇女受虐悲剧的发生,对当今社会反对家庭暴力、构建和谐家庭也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艰苦卓绝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地方政府、政治保卫局实行了邮政检查制度,对各类邮件、包裹进行了必要的邮政检查。主要原因有四方面:一是为了获得有价值的政治、军事情报,为保卫根据地作好必要的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准备;二是为了搜集地方情报,肃清根据地内潜伏的各种反动分子;三是为了加强对白区的政治宣传,扩大中国共产党、中国工衣红军、苏维埃根据地的政治影响;四是为了反制敌人的邮政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