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娇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4(6):34-35
<圣经>是基督教的宗教典籍.它本身也具有非凡的文学意义.在<圣经>的众多文学体裁中,叙事占有重要地位.对<圣经>第一章<创世纪>中的不同叙事视角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了它所取得的叙事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3.
在明清两朝长篇世情小说中,书信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叙事形式,它不仅是一种整合叙事结构,穿插故事情节,突显人物性格的手段,而且是一种具有强烈美学内涵,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书信叙事是中晚明尺牍文化流行的结果,不仅展示了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复杂的情感关系,丰富了作品的审美内涵。此外,书信叙事还展现了人物的思想变化和成长,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思想变迁和社会观念的演变。本文进一步阐释了书信叙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思考和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
刘加媚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6):141-144
后现代主义小说不仅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内部结构,而且对小说这一形式和叙述本身进行反思、解构和颠覆.后现代主义小说与现代主义小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打破了美与丑,文学与非文学,能指和所指的界限.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泾渭分明、清晰可辨,而是既异中有同,也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边城小说以富有意味的叙事形态探索与表现各种生命形式,揭示民族生存之路,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超脱世俗的人格内涵,赋予他的边城世界迷人而独特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小说《德米安》出版于1919年,当时的欧洲刚刚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政治和经济都陷入了巨大动荡期.当时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都渴望发动一次改革或是战役,从而为改变和新生寻找到一线生机,人们期待的不是看着成千上万的人死去,而是新的人类的诞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德米安》应运而生,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踏上追寻自我的征程.至今,这部小说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老舍的《猫城记》是一部寓言小说,作者通过塑造猫城来隐喻讽刺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黑暗政治和混乱局势,列强入侵,国民政府昏庸无能,猫城便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翻版。老舍先生在小说中描绘了我在火星猫城的所见所闻。本文拟从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角度切入,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结合文本来深入研究《猫城记》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文中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不仅具备反讽意义,更是具备闯入者和出走者的双重身份,本文将结合叙事学理论着重探讨《猫城记》中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以明星为主角的真人秀节目日渐火爆,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在取得良好的牧视率和收视人群后,真人秀节目的阵地也由银屏转向了银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面对这种现状,需通过多方面进行分析真人秀电影取得成绩的原因以及其现状,并针对目前真人秀改编电影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以明星为主角的真人秀节目日渐火爆,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在取得良好的收视率和收视人群后,真人秀节目的阵地也由银屏转向了银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面对这种现状,需通过多方面进行分析真人秀电影取得成绩的原因以及其现状,并针对目前真人秀改编电影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末期,"新写实小说"对普通人日常生存困窘和烦恼的关注,为文坛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视角:生存观照和生存体验。本文以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小人物生存处境的实况、凡俗化叙事语言和生活流式叙事结构三个层面探讨了作品对日常化生存窘迫的叙写。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的《红楼梦》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都采用了具有现代主义特色的叙事手法,借以谱写一个庞大家族的历史,同时展现了作者自身对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叙事手法之比较,凸显其文本特征上的异同,对于提升传统叙事小说的审美艺术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容本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1):94-98
张承志自创作长篇小说《金牧场》之后,进入了其创作道路上的转型期或过渡期,这一时期,他相继创作了三部中篇诗体小说,对小说创造艺术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体现出了作家强烈的前卫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言:“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意思大概是说,一个时代的文化状况与当时的社会兴衰是息息相关的。中国,在历经数十年的经济大潮的冲击与挟裹下,我们每每感叹当下的文坛, 相似文献
14.
以“共同意识”作为切入点,采用较为深度的泛文本语境方法,对“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品进行叙事层面的剖析,尝试对其间的话语策略进行归纳,并着重探讨其如何通过影像化、故事化叙述共同历史、共同故事,诠释民族关系和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探讨影像与时代话语间的互动关系,分析个体身份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建构路径。这一时期有着独特的叙事话语方式,总是倾向于以国家话语统合族群、家庭观念,以家国情感取代个体情感,以阶级认同重构他者阵营、以阶级矛盾替代故事冲突从而实现国家意识形态融入民族题材的书写;其间旖旎多姿的少数民族地域风光再现、与汉杂糅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再造、敢于斗争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塑造,又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民族话语对国家话语兼容之下的“黄金年代”,并成为时代符号而深深嵌入一代观众的集体记忆当中;还多采用黑暗与光明的象征、身体与疾病的隐喻、身份与认同的建构等方式进行共同文化的叙事。经由国家话语的规训、民族话语的兼容以及“国族、家国同构”的话语体系,如何建构关于新中国的文化想象与共同体想象,塑造出一个通过异域空间、民族风情、人物形象等景观展示出来的“共和国”,将各民族同胞通过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凝聚在一起,通过“讲述过去”“讲述当下”,进而“塑造未来”,从而印证“意识形态工具是‘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话语本质”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折毛”创作古罗斯地方史的事件引发了公众的持续关注。一贯提倡消解学科边界的文学人类学在聚焦此事件的同时也在尝试拓展自身的对象域和问题域。本文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关注“折毛”创作“罗斯宇宙”的个案,提出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词条体小说。在文学人类学的视野下进行词条叙事的新文体探索,重新探讨“虚构事实”之间的关系。结合人类学独特的方法审视“折毛”写作词条体小说的实践过程,分析在进行地方性知识写作实践时所依托的共享文化符号池,以期为文学人类学的发展开辟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17.
当代彝族女性作家阿蕾以其细腻的笔法,倾力表现农村彝族妇女的喜怒哀乐,揭示彝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人生命运,反思彝族传统的文化悲剧.她的小说语言风格独特,叙事结构多元,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浓郁,为彝汉双语小说创作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18.
现代民族学及新史学对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与图像叙事(icon narrative)的研究方法在原始文化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专家学者从民族学角度,对传世的、新发现的出土实物与图像材料,诸如原始人所创作的岩画、制作的彩陶等文化符号进行了考察,发现原始人所创造的这些符号是一种叙事方式,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用意象的手法叙述着自己的生活历史.同时,这些文化符号历经数千年的演进逐渐艺术化,形成了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独具特色的意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十八相送》和《送表妹》拥有相同叙事结构、相似叙事场景。两段戏曲中主角的身份地位略有不同、处理矛盾的方式有所差别,二者结局并不相同,呈现出不同的主题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0.
电影《芳华》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有成功也有不足的地方。其改编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缺陷:其一,影片中主人公背景缺失导致观众无法深入理解人物;其二,单线索叙事图解了小说主题;其三,影片对细节的屏蔽造成人物形象扁平。如果线下补充人物背景,导演适度控制个人审美喜好,传者注重小说与影视的双向互动,则能使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