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次大战后国际贸易出现了传统理论所不能解释的新现象.主要表现为产业内贸易出现和工业国家间的贸易大量增加.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突破传统的假设条件,强调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提出一系列新理论和模型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补充和发展了传统理论.  相似文献   

2.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因在分析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区位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被授予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979年克鲁格曼在<国际经济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经典论文--<规模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他用十分简单、通俗、易懂的数学模型论证了资源相似的两国也可以进行国际贸易,且贸易可以发生在同一行业."这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对近30年来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这篇文章中,克鲁格曼提出了垄断竞争贸易理论,这一理论最核心的创新就是把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引入了国际贸易研究.克鲁格曼不仅在他的新贸易理论中引进了规模经济这一因素,而且还将"消费者喜好消费的多样性"这一假设作为基础.虽然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也有一定的弱点,没有考虑企业的异质性,但其新贸易理论的优势在于能够与传统贸易理论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通常认为新经济地理学出现的标志是1991年克鲁格曼的开创性文章--<报酬递增和经济地理>,其中提出的"中心-外围模型"从区域非均衡层面为劳动力和企业在城市的集聚提供了一种解释.通过这一模型使我们了解了城市产生的原因和自我维持机制,而模型的逆转又向大家揭示了城市集聚的空间演化还有其他可能性.克鲁格曼的金融学研究背景,使其对历史上两次金融危机作出了成功预言,也让这次奖项的颁布格外令人回味.克鲁格曼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众经济学家,对美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和社会不平等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3.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对外经济发展是国内市场和交换的延伸,国际分工是由比较利益决定的。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和大卫·李嘉图的相对利益学说奠定了对外贸易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和列宁的著作中,又将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联系在一起。赫克歇尔(E.Heckscher,1919)和俄林(B.Ohlin,1933)将比较优势建立在生产要素和资源禀赋之上,从而创立了比较优势理论。整个看来,"赫克歇尔-俄林-萨缨尔森定理"服从于国际分工体系和专业化生产的要求。新古典贸易理论增加了外部性、规模经济和不完全信息等条件,提出动态比较成本论(Krugman,19…  相似文献   

4.
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引入贸易研究,包括对建立在寡头和垄 断竞争等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上国际贸易的分析,对技术在贸易中作用的重新认识和外部经济条件下贸易 的研究,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最优贸易政策的探讨。由于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具有一定 的市场垄断力量,使商品的价格不等于边际成本,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又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这种偏离使 自由贸易失去了帕累托最优性,引发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新思考。在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南京民营开放 型经济如何发展,是本文讨论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新贸易理论的形成、内涵及其政策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贸易理论一向以古典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来解释国与国间贸易存在的原因。但这已不足以解释战后国际贸易的现状。新贸易理论则认为规模经济的存在才是贸易发生的主要原因。这是由于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该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相异产品等理论构筑了新的理论模型,并主张政府干预贸易的“管理贸易”政策。新贸易理论对我国外贸政策的制订和外贸战略的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迄今为止的资本主义性质本身,应当对环境的退化和经济逻辑的危机负主要责任。因为资本主义性质意味着资本不断地免费占有自然资源。在资本主义下面,即使进行环境改革,这种改革也是极为有限的,不能保证经济逻辑的可持续性。他们认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为经济逻辑的可持续性提供条件,为超越劳动价值论创造前提条件。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廖达基斯①(GeorgeLiodakis)。本文主要根据乔治·廖达基斯的有关论述,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理论观点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现实类型大概经历了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和产品内分工三个阶段,概括而言,比较优势的传统力量可以对一组产品发挥作用,新贸易理论则适用于解释由于规模经济和产品异质性所导致的产业内分工贸易模式;而当分工深入到产品内之后,贸易的技术结构和垂直专业化水平成为新的分工形式下衡量贸易结构的主要基准.  相似文献   

8.
传统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提出与实施20世纪80年代,格罗斯曼(G.Grosman),斯本瑟(B.Spencer),布兰得(J.Brander),狄克西特(A.dixit)等人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理论为前提,以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为研究工具,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StrategicTradePolicy)。后经巴格瓦蒂(Bhagwati)和克鲁格曼(Krugman)等人的进一步研究,现已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如下。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前提下(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政府应采取下列政策:(1)有关用关税来抽取外国寡头厂商的垄断利润。(2)有关用出口补…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江卫东陈丽芬(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4)一、技术创新的内涵创新理论是由美籍奥地利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  相似文献   

10.
邓霆 《社会科学》2000,(10):37-40
无论是亚当·斯密还是其以后的经济学家 ,对于规模经济的定义基本上是围绕平均成本的概念来展开的。斯密从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出发 ,揭示了大头针制作工序细分带来效率的原因 ,这可以说是规模经济的一种古典解释。边际学派及其以后的新古典经济学则把固定投资成本引入规模 ,在边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规模报酬的三个阶段。在边际学派的理论中 ,规模化生产引起管理成本节约被认为是重要的因素。而以科斯为代表的交易费用理论则进一步阐明了企业代替市场交易从而管理对规模经济所起的作用。一、规模经济的指标概括起来 ,对于规模经济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新发展观的三个贡献●金平从本世纪60年代以来,以法国经济学家F·亻风鲁、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罗马俱乐部的D·梅多斯和M·梅萨罗维克等人为代表的学者,摒弃了传统的社会经济发展思想,提出了一整套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理论,形成了新发展观。我...  相似文献   

12.
<正> 抑制与深化,是以落后经济为研究对象的一种集经济发展理论和货币金融理论为一体的崭新理论。以此理论为基础,理论的创始人、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家罗纳德·I·麦金农教授和爱德华·肖教授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定金融环境,又提出了一种新型改革思路。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这种以“落后经济”为研究对象的金融抑制与深化理论,并指出它不同以往的思想结晶,它能为欠发达经济中的改革提供哪些裨益,以及实施这种改革思路的条件。一、抑制的特征在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看来,经济中的金融部门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金融机制会促使被抑制的经济摆脱徘徊不前的局面,加速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金融领域本身被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中,但是产品同质化这一不可避免的现象不断地在国际贸易中凸显,特别是同产业之间的贸易,这种现象更加突出,这对比较优势理论等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解决这一产业内贸易所存在的问题,成为经济专家较多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产业内贸易的定义入手,运用中美之间贸易产品的数据来分析两国的产业内贸易现状,指出产品同质化的问题所在,并结合该现状提出了中美两国贸易的发展对策与建议,主要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规模经济;对支柱产业加以扶持与引导,保持国际竞争力;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学习跨国公司的经验与技术。  相似文献   

14.
试评马尔库塞的“文化工业论”吴海,周启杰一赫伯特·马尔库塞是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是法兰克福学派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哲学研究生崖中,他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存在主义及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在他的后半生,主要侧重于探讨“批判的社会理论”、这...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理论开始了一场革命,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代表的不完全竞争贸易理论成为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前沿,产业内贸易理论不同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理论,其理论基础是产品差别化和规模经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也是一个贸易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额大幅度上升,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容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容易导致无序的出口竞争.因此,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贸易方式,增加产业内贸易额的比重,这对我国外贸长期、高效、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金融发展的双重规定和现实判断鱼建光一、我国金融发展的双重规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发展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因此研究金融发展必须以有关金融结构(主要是指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在短期或长期内变化情况及其数量信息为基础。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17.
战略性贸易理论是和布兰德(JBrander)、斯潘塞(B.Spencer)、克鲁格曼(P.R.Krugman)、鲍尔温(R.Baldwin)、赫尔普曼(Helpman)等经济学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自80年代产生以来,受到了许多国家的关注。我国学者对战略性贸易理论的讨论也有不少。有的学者认为,战略性贸易政策基本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这等于基本上否定了战略性贸易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指导作用。笔者认为,照搬战略性贸易政策是不可取的,但是战略性贸易理论有某客观的合理性,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中得到诸多启示。一、战略性贸易理论的若干观点…  相似文献   

18.
当前传统的贸易理论和发达国家的贸易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是否适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传统贸易理论的解释一般来说,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可以归为下列五个基本问题:(l)国际贸易是如何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增长结构和性质的?即贸易是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2)国际贸易是如何改变收入和财富在一国内部和国际间的再分配的?贸易是否促进了一国内部和各国的间的平等或不平等?(3)在哪些条件下的国际贸易才能使发展中国家实现其发展目标?(4)发展中国家能否决定自己的贸易量?(5)鉴…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初,为了论证自由贸易的优越性,大卫·李加图(David Ricardo)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国际分工理论——绝对成本说,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李加图把这理论作为他国际贸易的理论依据。以前,我国的经济理论界一般都从该理论曾服务于资产阶级向外扩张的目的出发,来分析、评价比较成本学说,因此对该理论持基本否定的态度。今天,为了打破我国原有的闭关自守的经济体系,尽快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并且根据  相似文献   

20.
以“比较成本学说”指导我国的国内贸易,既可以使我国的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又可以以发达地区的经济带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提高我国的整体经济效益。“比较成本学说”最早由大卫·李加图提出,他认为国际贸易是由于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这一学说的最后完成,是赫克歇尔——俄林模式。这一模式把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