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实践上探索的最大成果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上探索的最大成果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发展是一致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中确定主题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确定主题到初步开辟阶段;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六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形成和不断完善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深化和拓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坚持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一方面,继承经典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原理,这样才能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原质;另一方面,又要根据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实际,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理论创新重要成果,具有深刻独特的意识形态意蕴。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意识形态建设应积极回应时代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坚持以系统观念作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破局之道,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创新之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建设,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意识形态建设的逻辑必然性,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性方向性,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着力推进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如何在高等教育领域筑牢根基,其理论与现实意义重大而深远,且日益凸显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价值与功能。高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目标任务与发力点何在?这显然不是一道单纯的理论研究命题,也不是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工作的简单叠加,它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的方向抉择与实践走向,其中的核心论题就是如何推进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尤其在发展对策层面要重点研究和谋划。首先要坚持整体论,完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体系;其次要突出重点论,把好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重要关口;最后要注重方法论,推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与建设,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在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取得了一系列思想创新的成果,这集中体现在:形成了对待马克思主义要秉承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的科学态度;明确了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主线;提升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主体意识;进入新时代,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现的新问题,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坚持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通过全方位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运用新思路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等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奠定了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贯穿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全过程并起主导作用的基本规律。掌握并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二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回答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要性;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有其科学内涵,具有阶级性、层次性、能动性等特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提供了哲学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的创新发展,有效适应了国内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新变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指导下的先进性和大众性的统一。新形势下,科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能动反作用理论为指导,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阶级性理论为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理论为警示,坚持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开放性。具体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放性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因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发展性的理论体系,中国具体实践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需要拓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放性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坚持国际与国内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坚持基础与发展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需要大力培育并弘扬时代精神,发展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方法,拓展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视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坚持理论创新是江泽民同志一贯倡导的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论述的理论品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论著,系统完整地体现了江泽民同志理论创新的思想。要着重从坚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理论创新的思想指南、理论成熟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目的等三个方面理解江泽民同志的理论创新的思想。本文首次提出了理论成熟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70年,经历了初步构建、曲折整合、拨乱反正、转型重塑、创新发展以及全面深化等不同发展阶段。回顾和审视70年建设历程,提炼和总结其中的宝贵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些经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遵循;契合国家发展的中心工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原则;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取向;应对各种思想文化的交锋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还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增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性;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夯实意识形态物质基础,提升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工作导向,彰显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民性;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社会主义国际影响,寻求意识形态建设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立有其合法性,它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并在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精华,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选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启动中国传统文化,把中西文化有机地统一起来,探索一条不同于西方经济发展模式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市场经济的弊端,完成对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超越。届时,中国将以自己的发展模式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这种贡献,只有在漫长的历史中才能称出其真正的意义和重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经历了以经济体制为主的改革并取得巨大成效之后,在新时期进入了以社会建构和文化体制改革为主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推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时代性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中国社会指导思想的基础,在新时期为适应理论、实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其中国化的进程中日益凸显出文化诉求。以多种途径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诉求,有助于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理论,开辟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路。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主题之一,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思想解决中国民生问题。民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民生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明确了民生问题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价值目标,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对建设和指导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需要通过市场的运作来发展,但市场的双重属性,使得文化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文化市场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断与时俱进,以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更有效地指导中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的成功与否只能由中国的实践来检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理论基础是已经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经验基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它的提出顺应了世界发展的主流。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丰富的思想体系,也是党的执政思想的飞跃,必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有作为自身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理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看,新制度经济学本身是一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成威胁。基于这一基本前提,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的基本框架包含:从柏拉图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流变;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形成的威胁;两种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与透析;应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威胁,要在着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的同时,构建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成功推进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效抵制了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潮的负面影响,实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科学发展。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深入研究社会思潮的新变化、新特点、新任务,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理论、道路、制度引领社会思潮的探索实践,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规划再次提出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因此,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看,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方向,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律,提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维范式。从实践上看,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启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积极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国内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