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族是随着信仰伊斯兰教的外来民族与我国本土民族的长期融合逐渐形成的。斯兰教在中国的传入和发展,对回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伊斯兰教作为一种思想信仰和意识形态深入到了回族的各个领域,对回族的各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回族的民族意识、性格、人生观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同血液一样融入回族体内,成为回族重要的民族属性。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别民族的风俗习惯。回族作为一个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少数民族,在信仰、仪礼、民间生产、生活等方面同样保持着本民族风俗习惯的鲜明特色。了解回族的这些风俗习惯,不仅对于了解回族历史、信仰以及本民族文学的民族特色有着重要帮助,而且可以从中看到它们之间渊源而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回族人民有独特的风俗习惯。由于回族人民在历史上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他们的风俗习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颇大,除教义上规定的信仰条款和礼拜、念经、祈祷、静修等宗教仪式外,伊斯兰教的许多程式都已转化为回族的风俗习惯。它们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回族的一些风俗习惯也受到汉族等兄弟民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受伊斯兰教法影响,回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机关在行使民族立法自治权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保障回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婚姻习惯、清真食品、丧葬习惯和节庆习惯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回族习惯立法对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回回民族,简称回族,是中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之一。1982年人口普查,回族为六百二十一万九千多人(台湾省和港澳地区,待报),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最悠久而分布最广、族源最宽、和汉族杂居而又有小聚居点的操汉语的民族,是和汉族有直系血亲关系的民族。  相似文献   

6.
从回族语言解读其民族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十个民族,在这些民族中只有回族没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语.但经语言学的实际调查发现,其实回族使用的汉语很有特色,其间夹杂着很多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1].回族语言的这种独特性与回族的历史是有很大关系的.虽然伊斯兰教是回族民族认同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回族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作为表征民族性的符号,在其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更加广泛.因此,以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为特色的回族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回族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7.
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回族,伊斯兰教对其影响深刻而久远,尤其对服饰的影响更为鲜明.作为回族文化的载体和象征,回族服饰是本民族内涵与表象的综合反映,体现了风貌特征.同时回族服饰中沉积了丰富的历史、宗教以及社会习俗的内涵,蕴含着回族人对美的创造和对美的追求,投射出富有回族传统特色的视觉特征.以下主要通过对回族服饰男、女装的材质与形质、图案、色彩等的研究,进一步分析伊斯兰教对回族服饰的影响.旨在传承和保护回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8.
从回族语言看其民族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中,只有回族没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语。但经语言学协会的实际调查发现,其实回族使用的汉语很有特色,其间夹杂着很多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1]回族语言的这种独特性与回族的历史是有很大关系的。虽然伊斯兰教是回族民族认同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回族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作为表征民族性的符号,在其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更加广泛。因此,以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为特色的回族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回族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9.
"民族-宗教"(ethnie-religious)的统一性和地域差异构成回族婚俗的显著特征.回族婚俗的"民族-宗教"特色是伊斯兰婚姻制度和中国传统文化共同影响下的结果,回族婚俗的地域差异是回族人口分布分散性的结果.在围绕婚姻缔结而发生的一系列民俗事象的背后,所表达和体现的是伊斯兰信仰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文化的复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回族是我国境内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也是在西部广泛分布的少数民族,研究回族伊斯兰文化、挖掘回族伊斯兰文化的资源优势,对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和谐文化建设乃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