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和以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七下西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与东南亚及亚非地区间的经贸、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展了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同时也为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把郑和学术研究推向全世界,这对促进世界和平及各国间经济文化交流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主席先生,非常感谢您邀请我在第二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上致辞。根据历史记载,郑和,这位中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在15世纪中叶发现了世界的很多“新大陆”。他率领了7次伟大的航行,访问了东南亚、非洲和阿拉伯的37个国家。这些史诗式的远航标志着中国曾经在航海科学发展史上处于重要地位。郑和是云南穆斯林,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赴麦加朝圣。那么云南的穆斯林是怎样形成的?700年前的元朝时期,云南省的一位平章政事为中国尤其是云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及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他仍然活在他工作过的地方的人们心目中。这个人…  相似文献   

3.
吴文藻传略     
在中国民族学发展史上,吴文藻先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在学术上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整个民族学事业的发展和培养人才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认为把他的一生写出来,不仅是对他的一种纪念,而且对我们研究中国民族学史、鼓励民族学新秀为中国民族学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明清两朝的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历史上,出现过4位视“以儒诠经”为己任的回族伊斯兰教大师王岱舆(真回老人)、马注(文炳)、刘智(介廉)、马德新(复初),他们以学贯中西(天方西域),兼通回、儒、佛、耶四教的深厚学养和磅礴气势,掀起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对话高潮,开启了伊斯兰教中国本土化的文化运动。其中,生活在清代的云南滇西大理籍的回族伊斯兰教学者马复初,无疑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是4人中最晚的一位学者,也是4人中承先启后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的贡献,奠定了他在中国回族穆斯林社会崇高的伊斯兰经学大师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文明史的角度对伊斯兰教与科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物理学、天文学、化学、医学、农业科学和建筑学等方面揭示了伊斯兰文明对科学的贡献;在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比如哲学、史学、文学和其他社会学科等,伊斯兰文明也为人类作出了很大贡献.最后的结论是,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互补的关系.在过去,它们难以分离;在现在,它们还是相互...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有过重大贡献,两大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影响广远,有着许多共同或相似的内在精神和历史命运,例如两大文化显著的和平精神与深邃的和谐理念就颇多相合。中华传统文化倡导不狂不狷的中庸之道,追求和而不同的和谐之境;伊斯兰文化倡导敬主爱人,强调守正不偏,追求和平中正的和谐之道。早在明清时期,中国穆斯林先贤就已注意到两大文化的共通之处,着力构建"回儒一体"的思想体系,将中华文化的中庸之道与伊斯兰文化的中正之道融会贯通,提出了"真忠正道"这一颇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思想理论,为沟通中、伊两大文化,促进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肖宪 《回族研究》2003,(1):97-102
近年来,对于郑和下西洋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活动和意义,国内很多学者都作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然而,对郑和航海与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之间的联系,目前见到的研究成果还不多。当然,这与涉及这一问题的史料较少有很大关系。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伊斯兰教在东南亚,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传播与郑和的航行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在今天中国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走向世界的时候,开展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知道,伊斯兰教在全世界的传播路线和时间大致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余振贵 《回族研究》2006,(2):114-114
马德新是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的阿洪和学者,著译颇丰,有《四典要会》、《大化总归》、《朝觐途记》等数十部汉文、阿拉伯文、波斯文著作和译作,阐述伊斯兰教教义、教法、礼仪、哲理以及天文、历算、地理及阿拉伯文法知识。马德新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云南一派的开创人,曾经培养了一批兼通阿拉伯和汉文化的优秀人才,为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很大贡献。马德新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著作,不仅是中国部分地区穆斯林经堂教育的教材,而且流传海外,扩大了中国伊斯兰教在伊斯兰世界的影响。马德新在清朝后期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一方面沿着…  相似文献   

9.
刘智作为中国回儒的代表,他的思想中蕴含着许多伊斯兰哲学思想的主题,其中"完人"思想,就是对伊斯兰哲学思想传统中"完人"思想的儒家式表述。这一主题既是对伊本.阿拉比等的伊斯兰哲学思想的承续,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造性转化。对刘智这一思想的探讨,对于加深回儒对话,加深对中国伊斯兰思想文化的深化认识具有积极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平 《回族研究》2003,(1):61-62
当代的世界是一个变幻莫测、飞速发展的世界;当代的中国则是一个充满生气、全面开放的中国。中国人从未像今天这样具有时代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迅猛冲击的世界大环境下,学术界深入研究郑和下西洋,具有全新的时代意义。一、中华民族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继续做出贡献中国的国力及科学技术水平,曾经在以往的历史上达到过世界领先地位。汉唐之兼收并蓄、雄浑旷达的气魄固然令人赞叹不已,而明代也在政治、文化和科技方面有过上乘表现,例如郑和大型船队远航下西洋的壮举,堪称是前无古人的大手笔。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在本土化、民族化的进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像王岱舆、刘智等学通四教的著名学者,他们在促进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代云南回族学者马德新在继承前辈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本文从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的不同关怀、共同之处和回族穆斯林的两种关怀和双重认同几个方面论述了马德新的学术思想,对当今回族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回族研究》2015,(1):53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丁士仁教授主编《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上)》一书,于2013年12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的经堂教育,是以传承和发扬伊斯兰文化为目的的具有浓重宗教色彩的专业教育体系。长期以来,它以清真寺为依托,以学习伊斯兰教经典为宗旨,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传承伊斯兰文化和信仰的宗教专业人才,为伊斯兰文化的延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该书收集了先贤和老中青学者论述经堂教育的30多篇文  相似文献   

13.
东方文化大师季羡林先生把伊斯兰文化列为绵延不断、传承至今的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之一,指出:"纷繁复杂的文化,根据其共同之点,共可分为四个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自古希腊罗马一直到今天欧美的文化体系."②伊斯兰文化不仅在人类文化史上曾起到过沟通东西、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独特作用,而且也是一种具有重大现实影响力的世界性文化.  相似文献   

14.
郑和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历史人物之一,从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时间里,他率领中国远洋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他的伟大航海壮举,被记入中国和世界航海史册。对他及其航海事业的研究近年来愈来愈热,但是在有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在郑和航海600周年之际,许多地方都在以各种形式举办郑和航海600周年的纪念活动。本文从中国穆斯林的角度对郑和及他的航海事业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爱国心民族情--访著名穆斯林学者李华英先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这是北京初春少有的好天气,灿烂的阳光,轻柔的春风。清晨,我们如约叩开李华英老师的家门,夫妇俩满面笑容,热情接待,其情其景让我们备感亲切。身为《人民画报》译审,李华英先生为我国的对外宣传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亲自见证了中国当代回族穆斯林发展历程。在和他的长谈中,他对祖国和民族怀有的那份深沉的爱和厚重的情怀不止一次给我们的心灵以强烈的冲击。路,在苦中踏出李先生说:“我本人是中国伊斯兰教新旧两种教育制度的受益者。由于既受过经堂教育,又受过新式伊斯兰教育,并且作为终生从事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工作的知识分子,在同龄人…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伊斯兰文化与回族历史,不外乎史论的确立和史实考订。但开始研究之前,必须先打好一种基础,这就是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对中国古代汉族文人学士而言,伊斯兰文化是域外文化,回回是外来蕃客,“自古华夏,不育异类”(《左传》),所以,当两个民族、两种宗教、两类文化在相互接触与交融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时,被对方加以排斥就是不难理解的了。伊斯兰文化活动与回回人的生活,不仅难进入汉族正统文人的视野,而回回宗教上层和众多教民也视读汉书、写汉字、接受汉礼俗为弃典忘祖。在这种背景下,不但有关伊斯兰文化与回回历史的阿拉伯文、波斯文…  相似文献   

17.
唐宋时代,阿拉伯、波斯人掌握有先进的航海技术,拥有精确的海程记载。元代回回人继承了唐宋时代阿拉伯、波斯人的航海技术。明太祖、明成祖两代帝王了解唐宋元数百年间回回民族及其先民阿拉伯、波斯人在中国的海外贸易中的贡献及其所处的重要地位。所以当明成祖物色出使西洋的领导人员时,很可能把预选人员锁定在具有航海经验的回族官吏中,这样郑和才有了浮出的机会。郑和是伊斯兰教圣裔,他七次出使西洋所到国家,有伊斯兰国家,也有佛教国家。作为统帅的郑和要顺利地完成出使西洋的任务,必须充分尊重各国家、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不同的风俗习惯。为此,郑和曾在航海过程中多次参加佛教、道教活动,此实为作为出使西洋的正使的政治家的政治行为,不是他个人宗教信仰的具体功修和实践的表现。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返航时亡于古里,此说言之有据。  相似文献   

18.
哈德成(1888—1943)大阿洪,在现代中国伊斯兰教史上与王静斋、达浦生、马松亭并称为“四大阿洪”。他身处中国现代社会的急剧变革时期,为国家、为民族的文化事业辛苦奔波,殚精竭虑,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穆斯林中爱国爱教的一代典范,本文从四个方面比较翔实地描述了哈德成大阿洪一生的奋斗足迹与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历史上,汉族儒家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主流文化,也作为一种相对先进的封建文化,曾赢得过其他民族的广泛认可,并对他们的文化给予过各式各样的影响,由此不断地增进着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一致性、共同性与亲缘性,这是产生中华民族之凝聚力的一个不能被忽视的历史现象。 回儒对话就是这个历史现象中的一部分。明末清初,正是回回民族意识形成的关键时刻,这时及后来,一批经儒兼通(或曰四教即伊斯兰、儒家、佛和道兼通)的回回伊斯兰学者如王岱舆、马注、刘智和马德新等,在致力于汉文伊斯兰文化译著的同时,也开启了回儒之间长达几个世纪的对话之门。  相似文献   

20.
英国退休潜艇指挥官孟席斯对中国明代郑和航海的研究,引起很多人的兴趣。他主张的郑和船队是人类第一支环球航行并首先到达美洲的船队这一见解,虽然还是一种推测,但却不无道理。孟席斯面对的最大难题是缺乏支持他的结论的文献资料。他认为那些文献包括航海图,因政治动荡和明皇朝转而实行禁海而被销毁了。文献销毁的具体情况如何,他也没有说。阅读这些报道,使我想起好几年前读到过的一些资料,似乎与孟席斯的研究有些关系。我凭印象翻检书籍,找到了几则。这几则史料在以前不会引起人们多大注意,现在有孟席斯的研究作背景,就有些意思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