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照旧交粮纳税”、“着佃交粮”和田凭,是太平天国史中具有特色的社会经济政策。“照旧交粮纳税”政策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随着西征的展开和统治方式的转变,很自然采取的社会经济政策。后期苏福省、浙江省当局普遍实行的是“着佃交粮”与“招业收租”并举的政策。“着佃交粮”不仅没有改变当时农村社会生产关系,特别是土地所有权关系的现状,也没有减轻佃农的社会负担,因此不具有任何社会经济变革意义。颁发田凭是太平天国农村政治中最高水平的社会经济政策,其政治意义大于法律意义,不能作为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发挥革命性作用,因为它仅仅是对现有土地关系的确认。  相似文献   

2.
“照旧交粮纳税”、“着佃交粮”和田凭,是太平天国史中具有特色的社会经济政策。“照旧交粮纳税”政策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随着西征的展开和统治方式的转变,很自然采取的社会经济政策。后期苏福省、浙江省当局普遍实行的是“着佃交粮”与“招业收租”并举的政策。“着佃交粮”不仅没有改变当时农村社会生产关系,特别是土地所有权关系的现状,也没有减轻佃农的社会负担,因此不具有任何社会经济变革意义。颁发田凭是太平天国农村政治中最高水平的社会经济政策,其政治意义大于法律意义,不能作为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发挥革命性作用,因为它仅仅是对现有土地关系的确认。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的主要农业政策前期是照旧交粮纳税,后期是减免税赋。《天朝田亩制度》所表达的农业乌托邦与实践中的农业政策相距甚远。农业政策的失败是太平天国败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1853—1854年间,石达开奉命到安庆“抚民”,所谓“易制”一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对这个问题,史学界有过争论。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石达开安庆“易制”篡改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改变了革命的性质,是一种倒退行为。近年来不少同志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们的代表性看法是,石达开安庆“易制”改变了“东贼苛制”,所谓“东贼苛制”,“实际上就是指《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各项制度”。石达开安庆“易制”,“果断地撇开《天朝田亩制度》”,成为太平天国“照旧交粮纳税”政策的最初提出者和实行者;“易制”不仅不是倒退,而是推进农民革命事业的行之有效的积极行动。①我基本同意第二种意见,但对其中的某些提法持保留态度。我认为,石达开在安庆“易制”,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他并没有果断地撇开《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各项制度,而是部分地实行、部分地变更,因时制宜,收取实效。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起初主要靠攻陷城池接收官库、剥夺官绅浮财以及绅民进贡来筹措军饷,定都年余后确定“照旧交粮纳税”政策,以田赋作为固定饷源,并推行轻徭薄赋以争取民心.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轻徭薄赋政策在后期未能切实持久推行,为近乎竭泽而渔式的强制征敛所取代.筹饷问题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战略思想的片面性,尤其是在乡村治理上的失策,以及其内部存在的腐化享乐意识膨胀、拥兵自重、人心涣散等严重问题,对战局走势影响甚巨.  相似文献   

6.
论太平天国“着佃交粮”制张山太平天国攻占苏浙地区后,曾实行了“着佃交粮”这一新的田赋政策。史学界对此争论殊多,尤其是对“着佃交粮”制的得失问题,更有不同看法。本文拟就其中几个问题略陈管见。一、“着佃交粮”制实施的时间太平大国后期实行了“着佃交根”制,...  相似文献   

7.
关于太平天国玺的种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关于太平天国玺本身的问题,专家们发表了许多文章,提出了好些问题,归纳起来,约有几项:一是太平天国玉玺的真伪问题;一是太平天国玉玺上玺文的读法和“八位万岁”的解释问题;一是太平天国经常使用的金玺的时间问题等。其中又以讨论玺文的读法和解释“八位万岁”的文章最多,看法不一,未有定论。至于太平天国玺文所包涵的政治意义,则谈者较少,近有荣孟源同志的文章《太平天国的玺文》谈到这个问题(见《历史教学》1979年第6期——以下简称荣文),而这个问题,却是很重要的,它体现了太平天国前后  相似文献   

8.
黄彦同志在《历史研究》一九七八年第十二期上,发表了《太平天国有一个“革命哲学思想体系”吗?》一文,对我们前几年写的《太平天国哲学思想初探》提出了批评意见。前几年,在“左”的思潮影响下,我们对太平天国思想的估计是有偏高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政权性质问题是当前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一个争论问题.笔者在《太平天国政权性质问题商榷》(载《社会科学辑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以下简称“拙文”)一文中,对主张太平天国政权是“新封建政权”的观点,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本文想就这一问题,作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0.
“太平玉玺”真假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福铭同志所作《关于东王杨秀清称“万岁”和“逼封万岁”真相问题考》(《江苏师院学报》1980年第四期),指出“太平玉玺”非太平天国的真玺。但文中所持四点论据,值得商榷。本文拟根据庄文所列的四个方面,试作分析:一、据文献记载,太平天国是有玉玺的。《李秀成自述》谈到:“天王在长沙南门制造玉玺。”又《幼天王自述》说:“登  相似文献   

11.
吴善中同志《追叙“科炭”功释疑》一文(见《扬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2期),对邢凤麟同志《追叙“科炭”功质疑》的若干论点提出异议,论证拜上帝会“科炭”救人和太平天国叙“科炭”功都是历史事实。我同意吴善中同志的观点。这里再就《释疑》文中没有提及的一些史料,对“科炭”  相似文献   

12.
试论太平天国妇女地位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建国以来,已发表的有关太平天国妇女问题的文章为数不少,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表明了对太平天国妇女地位的态度。七十年代以前,最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太平天国革命是次彻底的妇女解放运动”。八十年代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完全否认太平天国有任何妇女解放的意义,认为妇女的地位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有所下降。从历史发展的联系中考察这一问题,结论是什么呢?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略谈管见。  相似文献   

13.
《<磷血丛钞>辨伪》(以下简称《辨伪》)的作者说:“辨伪,是史料学的首要任务。”“1979年10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文史论丛增刊——太平天国史料专辑》发表了十三种新史料,其中有《磷血丛钞》的节选本。”他引用罗尔纲同志考证《江南春梦庵笔记》是大伪书的成果,摘引《磷血丛钞》上的资料与《江南春梦庵笔记》上的记载排比对照,指出《磷血  相似文献   

14.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是目前学术战线上引起热烈论争的问题之一。我们看到,参加讨论的同志,同是根据《李秀成自述》,得出的结论却截然不同:一种意见认为李秀成根本没有投降,他行的是一条“苦肉缓兵计”;一种意见认为李秀成彻底背叛了太平天国革命事业,成为革命的叛徒;一种意见认为李秀成晚节不终,但经过“功  相似文献   

15.
如何看待杨秀清“逼封万岁”一事,是关系能否正确评价杨秀清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此,过去罗尔纲先生于其所著《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考》一文中,进行过详细考证,曾指出:“太平天国丙辰六年(公元一八五六年)六、七月间,杨秀清迫洪秀全让位,谋夺取太平天国领导权。”等等。①近来,在史学界关于杨秀清评价问题讨论中,得读郭毅生同志及骆承烈同志两篇文章,②发现二位同志论及杨秀清“逼封万岁”时,恰与罗先生的上述断语完全相反,均认为不可断作篡位夺权。学习之中,对比两种相反意见,我基本同意前一种意见,不同意后一种意见。这里,仅就郭、骆二位同志提出的若干令自己产生疑问的见解,谈一点初步看法,并期望得到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苏州三县农村政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平天国苏州三县是苏福省的中心地区,受到李秀成的直接关注,其农村社会经济政策充分体现了李秀成的地方建设意图,是后期天国农村政治最成功的地区。三县太平天国当局重视乡官行为的标本示范作用,执行传统农村政治经济政策比较顺利,普遍推行了“轻租赋”的农业政策,特别是在执行“着佃交粮”时,有意对佃农加以照顾。具体操作中,为迅速恢复生产秩序,根据土地实际耕种的情况,采取“着佃交粮”和“招业收租”并举的政策。为减少统治成本,李秀成给予永昌徐氏一定程度的地方自治权力。  相似文献   

17.
孙祚民同志在《试论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以下简称试论)一文中,判定太平天国在天京建立的政权已经是“新的封建政权”.其理由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政权的构成形式“基本上是沿袭封建专制主义政权的”;二、从中央政权到地方政权“都是封建地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占着统治地位的”;三、建都天京以后“始终是保护地主土地所有制,支持地主收租的.”因此,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就“走完了向封建转化的道路”,“农民英雄们在南京建立的天国,已经是新的封建王朝了”.这些论断很值得商榷.笔者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冯云山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开创者,拜上帝会的创立者,金田起义的领导者之一,在太平天国早期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太平天国史研究领域中,对此十分重视。解放前后,均有一些论著先后问世。罗尔纲先生对此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其他学者在解放后也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尤其是“文化革命”后,罗尔纲:《太平天国·冯云山传)(1991年中华书局版),钟文典:《太平天国人物·冯云山》(1984年广西人民出版社版),邢风麟:《冯云山评传》1985年广东人民出版社版)等专著的出版,更是进一步地推进了这一研究,取得了新的成果。近年,鄙人受广西人民出版社之约撰写《冯云山传》,作为太平天国从书人物传记之一。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若干问题作了新的探索,现仅将三个问题作简要论列,祈同仁雅正。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的薄弱和落后,是大家共认的事实。单超同志的文章《略谈民族文学及其归属问题》(载本刊1983年第2期)不甘于这种落后的努力,是有意义的。“一石激起千重浪”,希望它引起更多的同志来参加讨论,使民族文学的理论研究向前推进一步。正是抱着这样的目的,笔者愿发表一点浅见,以就教于单超同志及其它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专家。限于水平,也限于刊物篇幅的要求,不可能对所谈问题作深入系统的论述,故名之曰“断想”。  相似文献   

20.
罗尔纲同志,研究太平天国史,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几十年如一日,他对太平天国史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功绩之巨,是前所未有的。在我国,与罗尔纲同志同时以研究太平天国史而斐声海内外的,有萧一山、郭廷以、简又文等。他们在搜集和排比史料等方面,各自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萧一山从海外辑录太平天国文献,郭廷以综合中英文资料编《太平天国史事日志》,简又文撰《太平天国典制通考》和《太平天国全史》,这些都在太平天国史学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比起他们来,罗尔纲同志的遭遇特别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