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贤 《江淮论坛》2014,(1):188-192
元代赵孟頫喜欢画渊明像时并书《归去来辞》和将渊明的绘事独立片段,以连环画的形式依次呈现。他画陶甚勤,有所寄托,笔墨下的渊明呈现出一种生拙混融,简率萧散的风貌,元代学习和后世题跋赵孟頫陶画的画家、诗人不乏其人。元代的陶渊明绘事丰富了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理解和接受,也表明陶渊明越来越深入地融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2.
八股文宗师王鏊的科举经义时文的学术渊源可循有二:一是受元代江西庐陵彭士奇所编彭氏家族宋元经义的影响.彭士奇是元代科举活动的重要参加者,是元代"股体"时文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和他有关的科举经义材料是现存最完整最真实的元代科举经义材料.彭士奇所编辑彭氏家族宋、元两朝科试经义全部程文,被明正统十年进士昆山叶盛在景泰四年得到....  相似文献   

3.
亦集乃路的黑水城是元代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是明朝的必争之地。明军攻克黑水城,该路大族把都帖木儿(吴允诚)家族降明,其家族由亦集乃路迁至凉州,后定居于京畿地区。居地变迁拉近了吴氏家族与明朝的距离,促进家族成员军职升迁,同时,也推动该家族婚姻关系及家族文化的转变。把都帖木儿家族作为蒙古归降民众中的上层代表,其家族在民族交融中对北元归降的少数民族群体发挥了引导和表率作用,有利于降人群体建立对明朝的认同并促进其积极参与到多民族交往交融中,亦有利于边疆的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4.
清雍正年间在上家族地区实施的改土归流是上家族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使士家族地区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土司统治,促进了土家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土家族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就土家族地区改土归流的原因、特点、社会作用谈点粗浅的认识。一、土家族地区改土归流的原因元代统治者建立全国政权以后,为了强化中央集权,遂对少数民族地区加强治理。元代在宋代羁糜制度的基础上,创立了一套上司制度,以此来强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此时,土家族地区设立了许多军民长官司。明代在元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土司制度。有…  相似文献   

5.
漠南弘吉剌氏是元代重要的贵族世家,从成吉思汗开始至元朝终结,该家族始终是汗室最重要的世婚之家,其首领在分地、王爵、赏赐诸方面所得到的待遇明显优于其他汗室姻亲和勋臣。漠南弘吉剌氏则与汗室在军事、政治等方面密切配合,对元代的军事、政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左东岭 《江海学刊》2023,(1):229-236
元代平江文坛是吴中地域文学演变的典型代表。它的形成过程有三类家族可以作为代表:以袁氏家族三代人为代表的书香世家,他们坚守着平江文人崇尚隐逸而嗜好山水诗歌审美的传统;以王氏家族三代人为代表的仕宦之家,他们由朝廷重臣逐渐向酷爱诗画隐逸的文艺审美方面演化;以沈氏家族为代表的巨富之家,他们由“勤慎敦愿”到收藏图书古玩,再到“辄能别识”审美鉴赏的演变。元代的平江文坛经由这三类家族的文化积累与地域染化,终于形成了崇尚山水隐逸与爱好书画诗赋的文艺审美生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元代撒马尔干籍也里可温马薛里吉思家族为中心,考察其嫁接希腊医学和阿拉伯医学文化的重要作用及在中国传播回回医药文化的贡献,以家族个案佐证中古景教方伎化的华化特点。  相似文献   

8.
赵孟頫的画最为元人所称,被认为是"元四大家"之首,而董其昌则将倪瓒替换之.倪画在元代没有受到普遍的重视,而在明清两代,人们因其人品而推重其画,又视之为逸品的典范,入之于南宗画统系,受到明清画坛主流的推崇和模仿.人品之高与画道之变,最终确立了倪瓒崇高的画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元代黄公望的浅绛彩画不是促使浅绛彩瓷兴起的根本原因.黄公望等元代文人画家逸笔聊写胸中逸气的艺术精神经过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明清文人画家的演变后,逸气已经消解,逸笔也嬗变成为引书入画,尤其是清中后期经过金石学风的催化,更进一步将明末清初文人画家倡导的引书入画嬗变成为写意笔法画,即“写画”.这使得文人画与画工画在创作理念、表现形式、审美趣味等方面趋同,这是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起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剑锋 《文史哲》2006,(4):102-107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首先在唐代入画。其画表现的是仙人的生活,风格以“魁奇”出俗为主,与宋代的淡远风格不同。历史上第一位有功于陶渊明的大画家是北宋的李公麟,第二位是元代赵孟頫,他对李公麟画法有继承也有开拓。宋元人请陶入画与他们崇敬陶渊明的态度密切相关。明清两代与陶渊明相关的画很多,陈洪绶的陶渊明画是很有特色的一家。历史上的陶渊明绘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意义是多方面的:如它表明陶渊明及其作品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和画是相通的,而中国的诗和画之间的关系又有其特殊性;应该注重以优秀作家作品为中心的深入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元世祖朝色目官僚政见分歧刍议张沛之色目人在元代民族四等级制中位居第二,长期被蒙古贵族作为维护其特权统治的重要依靠力量。有元一代,色目人做官从政者甚多,尤其在世祖朝的政治舞台上,色目官僚相当活跃。迄今多数学者认为色国官僚是作为一个政治集团被蒙古贵族利用...  相似文献   

12.
在蒙古族法制传统的影响下,以及考虑到元代建立之初的特殊政治形势,元廷废弃了律令法典,同时编集条格和断例,将宋代以来各种法律形式按其内容整合为刑事和非刑事两大类,整体表现为"弃律用格例"的倾向。随着律令法典被废弃,判例在元代的地位和作用达到顶峰,元代法律出现了强烈的"例化"的特点,这既是蒙古民族法制传统的延续,也是唐代后期以来古代中国法律体系整体发展趋势之结果。明清王朝恢复了法典传统,但其法律体系不再是"律令法律体系"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典为纲、例为目,成文法与判例相混合、互为补充、相互转化的"典例法律体系",这一法律体系的形成及特点,与元代"弃律用格例"之下法律体系的变迁及特点有着密切联系。由此,元代成为明清"典例法律体系"形成之前夜,元代法律体系在中国法律史上据有承前启后的承接和中转地位,再次佐证了中华法律文化之整体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13.
判例是司法活动的产物,在东西方司法实践中,判例制度不断演进反映的是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民族特性。元代因其少数民族政权特性,判例制度更具有特色。元代习惯法在法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法律与习惯之间的博弈始终贯穿始终,在与中原法制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判例所起的作用超过了成文法本身。立足元代“断例”,从与之相关联的条画、条格入手,深入分析蒙元判例的产生与适用,在其判例形成和方法技艺中找寻最适合民族习惯和成文法融合的节点,可以展现传统社会判例制度之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曲周县近年新出土元代诺怀墓志。墓志介绍了志主诺怀的姓氏、籍贯、职官、先世职官及生平事迹,为研究元代史提供了新的材料。蒙古酎温台氏家族五代在汉地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受汉文化影响,并融入汉族文化圈,但在婚姻等方面他们族群意识明显。  相似文献   

15.
邓文原题画诗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文原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诗人, 他所著的《素履斋稿》中, 有一半以上的诗歌是缘画而作的题画诗。这些题画诗或就画论画, 或寄情志于画中山水人物, 或阐发艺术理论, 既融入了诗人自身深刻的人生体验, 客观上也反映了有元一代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同时, 这些题画诗也有相当鲜明突出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宗喀巴大师的家世放在吐蕃、宋、元、明时期湟水流域各部族的聚合、衍化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同时依据有限的藏汉文史料和一些口碑资料,对有关宗喀巴大师家世的"华锐玛姓家族说"和"宗喀十三族之祁家族说"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认为根据历史大线索,宗喀巴大师的祖上为"宗喀十三族之祁家族"的可能性最大。同时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元代以后,其家族已归入了"宗喀十三族"或纳入了"宗喀十三族"活动的地域,明代以后又进一步纳入到"塔尔寺五族"的范围内了。  相似文献   

17.
题画诗在元代最为繁盛,尤其在艺术表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它作为审美再创作的产物表现出了"画中有我"的自寓性,作为诗、书、画三者融合的艺术产物,则巧妙运用想象、象征、通感等表现手法将静止不动的画作变得生动逼真。  相似文献   

18.
王冕提倡复古,追溯晋唐。他认为书法是绘画的基础,主张以书入画,画法即书法,这在元代是一种思潮,更是一种大胆的艺术创新。王冕通过创造性的艺术实践,开启了传统文人篆刻艺术的大门,将诗、书、画、印熔于一炉,浑然天成。这种艺术创新,不仅奠定了王冕在元代独特的艺术地位,而且对元以后书画艺术创作影响深远,逐渐成为一种定制。  相似文献   

19.
元代诗人大都兼擅书画 ,故题画诗特别多。倪瓒的题画诗多是对画中意境的进一步阐扬 ,更充分地表现了他所处的特定时期的时代情绪。他作诗主要以唐人韦、柳为宗 ,一洗元人丽之习 ,写其胸中逸气 ,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形成了简淡秀雅的风格 ,在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爬梳元人文集、方志、碑刻等相关传世文献资料,探讨廉氏家族成员的活动与行实,重点厘清学术界对该家族成员还存在一些争议的史事,意在从一个侧面窥测当时内迁畏兀儿人与元代社会交融互动的某些实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