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晓阳 《阴山学刊》2008,21(4):17-22
关于佛教在印度衰落的原因,中印西方学者已提出种种意见。此外,佛教在印度从未成为一统天下的宗教,在与婆罗门教互争雄长的过程中从未获得过压倒性的优势,这是佛教最终在印度衰落的原因之一;佛教虽然是作为反婆罗门教的“异端”出现,但其主要教义却出自婆罗门教的思想,后在发展过程中为争夺信众又吸收了婆罗门教的许多东西,这更成为佛教在印度衰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文史哲》2014,(6)
佛教之所以向东而非向西传播,原因之一是兼通梵汉语文的罽宾、大夏、大月支的一些佛教徒、商人是佛教东传的首批传播者,罽宾、大夏、大月、安息、康居及我国西域的龟兹、温宿、疏勒等国,早被佛教,这一地区成为印度佛教东渐的过渡地带,商路、婚姻和语言的沟通,为佛教东传提供了西传所没有的媒介。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佛教与中国传统儒、佛思想有文化上的类同因素,能够和儒、道思想通解。而西方的基督教,则与佛教有着更为本质和明显的文化差异,佛教西传至小亚细亚,遂受阻于基督教。  相似文献   

3.
<正> 佛教于两汉之际从印度逐渐传入中国内地,经过五个多世纪的传播与发展,于6世纪初经朝鲜传入日本。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法相唯识、华严、律、天台、密、禅、净土相继传入日本。在日本经过六、七个世纪的传播与发展,大约在13世纪以后,佛教与日本的民族信仰和习惯相结合,形成了一些民族化的日本佛教宗派——净土真宗、日莲宗。历史上,日本曾向中国派遣了大量的“学问僧”,也有不少中国名僧去日本。在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史上,佛教占有重要的地位。佛教曾对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的历史,对于研究日本思想史与中日文化交流史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岭南佛教传播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佛·教·传·播·的·轨·迹黄权印度佛教约于两汉之际分三路传入我国:经中亚、新疆传入中土;经西藏传往蒙古;经海路,从交趾、徐闻、合浦、广州传入东南沿海。佛教传入岭南,即与岭南原有的传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佛教文化:超前性、务实性、兼...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的佛教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以唐代高僧玄奘为文化原型的神魔小说,它的取材是建立在非常真实的历史基础之上的。玄奘天竺求法的故事,经过了从本事本文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西游记平话》到《西游记杂剧》再到百回本《西游记》的发展演变,真实的佛教历史故事转变成了艺术的佛教文学故事。  相似文献   

6.
犍陀罗语与佛教在中亚的传播[德]弗兰兹·伯恩哈德著姚崇新译当斯文赫定尤其是斯坦因爵士在古楼兰王国境内发现大批古代文书后,举世震惊。这些写在木简、纸张、皮革或绢帛上的文书,不仅用卢文自右至左书写,而且表明该地区存在过一种中古印度方言,即西北俗语,现通称...  相似文献   

7.
戴长江  刘金柱 《河北学刊》2007,27(1):126-130
退之之于大颠,永叔之于居讷,这些千百年来传诵不衰的公案,其真实面目如何,后人已难以辨清。正史所载不外是二子的卫道故事和言辞,而关于二人与僧徒之交往,只能从其诗文中进行推测。晚年归释说,主要出自佛门典籍,出于利益考虑,佛门之记载必定多有美化自己的用意,当不足取信。但结合作品和史书记载,发现佛门编造的故事竟也入情入理,可见佛教为了发展和生存,确实用心良苦。  相似文献   

8.
<正> 那兰陀寺位于印度比哈尔省首府巴特那附近。藏族学者觉昂·吉赞卓哇大师在公元1608年所著《印度佛教源流》一书里指出:“那兰陀寺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阿里尼国王在位之时,龙树大师等曾任该寺的长老”。公元五世纪中叶,该寺得以扩建,成为宣讲佛教教义的最高学府。公元七世纪,比哈尔国王尕那干执政时期,重新扩建了那兰陀寺,至  相似文献   

9.
余树苹 《兰州学刊》2009,(9):224-226
印度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印度人对宗教有着特别的偏爱,他们富于哲学思想,关注人生的幸福,重视心灵的洁净与解脱。在印度宗教中,解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主题。原始佛教对解脱的追求是因为“苦”;解脱的获得,是无明的消除、轮回的断灭,是心的安宁,是寂灭与永恒,是一种与世俗世界有着本质差别的涅磐境界。笔者通过对解脱的含义和目的的论述,尝试阐明佛陀乃至印度人提出解脱理论的根源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浴佛”看印度佛教在鄯善国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佉卢文文书511号是鄯善国举行浴佛法会的祈愿词。该文书反映了鄯善国佛教信众因地制宜地改变了佛典规定的浴佛形式。该文书说明鄯善国的小乘佛教奉多佛说,属大众部。该文书也是若羌、且末地区皮肤病的最早的史料见证。  相似文献   

11.
略论西藏佛教在云南的传播及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佛教又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支。西藏佛教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融合印度佛教、汉地佛教和本教内容,而形成有自己特点的喇嘛教。西藏佛教在云南主要分布在藏、川、滇三省区交界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的丽江、宁蒗等县,为藏族、纳西族(摩梭人)和普米族所信仰。西藏佛教传入之始,就与这些民族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联系,与他们的原始宗教相融合,从而形成一系列独特点。  相似文献   

12.
13.
祁晓庆 《青海社会科学》2009,(2):154-157,169
三界寺是敦煌晚唐五代时的寺院之一。有关学士郎的相关记载反映了三界寺开办有寺学,教授儒家经典,弥补了当时官学教育贵族化的不足。五代时期,三界寺道真和尚在担任观音院主、法律、僧正、僧录期间,收集各寺古坏经文,并向朝廷和施主乞经,为俗家弟子授戒,这一系列的活动都为敦煌地区佛教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何庆 《西域研究》2006,(3):115-117
霍旭初、祁小山编著的《丝绸之路·新疆佛教艺术》已经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该画册选择新疆近60处佛教遗址,收录了500余张照片,并用汉、英、日三种文字对照刊印,纵观《丝绸之路·新疆佛教艺术》(以下简称《画册》)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运用宏观的视角揭示出了古代新疆佛教艺术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佛教是古代新疆居民信仰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影响最深远的宗教,佛教艺术又是古代新疆拥有的最繁盛、最灿烂的造型艺术之一。对于西域佛教及其艺术的产生、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作者在本书前言里做了概括叙述,认为:“丝绸之路影响了地中海文明、…  相似文献   

15.
在3—6世纪的佛教传播过程中,北方游牧民族和来自西域等地的所谓“胡人”确实发挥了比较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4世纪北方佛教的发展过程中更是如此。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胡人是较早接受和传播佛教信仰的群体,在北方尤为明显;第二,胡人南下造成的惨烈社会现实,迫使北方人民寻求一种寄托和安慰,客观上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看,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公元一世纪后印度文化的传人,主要是印度佛教的传人,它对中国文化发生了很大影响;第H次是从17世纪明朝中叶以后西方文明的传人,开始主要是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等传人的西方文明;第三次是“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这三次外来文化的传人中国,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时代的差异以及传人的方式和性质的不同,而在中国产生了不同的作用.这里只想就印度佛教传入的历史过程来看看外来文化与原有文化在接触之后所发生的一些现象,并透过这些现象看看我们能否从中得到某些…  相似文献   

17.
佛教通过北方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时值中国封建社会鼎盛前期.它在传入过程中逐渐改造自己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和;尤其是传入时注重宗教思想传播,没有什么政治图谋,这满足了统治者需要,因而受到支持.基督教的传入稍晚一些,虽然前后有三次,但是前两次没有传入哲学思想,时至16世纪时,第三次才大规模传入,而在第三次,其传入目的则是要使中国成为罗马教廷一个教区,因而为中国统治者与人民所抵制.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儒学产生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我们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采取了迎合依附、争夺受众、话语渗透等多种策略,造成了佛教在传播中的有意"误读"现象,同时对儒学的传播构成竞争挑战,并弱化了儒学对文化传播话语权的控制.促成了儒学的思想重构.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儒学产生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我们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采取了迎合依附、争夺受众、话语渗透等多种策略,造成了佛教在传播中的有意"误读"现象,同时对儒学的传播构成竞争挑战,并弱化了儒学对文化传播话语权的控制,促成了儒学的思想重构。  相似文献   

20.
从印度佛教的最初传入到晋宋之交,经历了四百多年的时间。在这四百多年中,印度佛教逐渐渗入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考察一下汉魏两晋时期中国对印度佛教文化的接受过程,于我们今天对外来文化的接受还是有借鉴意义的。一据史载,中国最早接触印度佛教,是在公元前一世纪。《三国志·魏志·东夷传》注引鱼豢《魏略·西戎传》载:“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