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郎樱 《西域研究》2001,(4):70-75
本文对自先秦以来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关系进行概述,旨在说明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无论对于西域文化或是中原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初洛阳僧人玄奘所撰<大唐西域记>一书,反映了当时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和互相影响.其中关于新疆于阗政权的毗沙门天王和金银大鼠的记载,被隐居嵩山的书生李筌加以改造,写入<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一书中,使毗沙门天王在唐代演变成中国的战神,形成一种军礼制度和军事文化.关于"烈士"协助隐士求仙失败的故事,启发和促使了唐代类似题材小说的创作.这体现了该书所传达的西域文化对唐代中原文化的濡染和渗透.  相似文献   

3.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时间很长,政权更替频繁,战乱影响较大,内地与西域以及徼外地区的关系如何,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怎样,是一个值得重视、研究的问题。近年来,黄烈先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与内地的关系》一文中(1),结合文献资料和文物考古材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提出许多精辟见解,丰  相似文献   

5.
明代西域回回的入附中原问题,是有明一代极为重要的西北边疆民族问题之一。薛文波先生在其《明代与回民之关系》与《我国西北地区何以穆斯林居多》①两文中稍涉一二。其前文中《明初拒绝外族内徙》一节,云:“明初,感于元代异族之压迫,故惟恐异族昌炽,不特严分种族畛域,而使已定居之外族不能伸张其势力,外族内徙者亦受限制。”遂仅以洪武中明太祖遣撒马儿罕商旅返国一事为据②,断然定论,悖左史实,笔者不敢苟同。本文即爰此发韧,非敢求疵于前辈,仅略述明代西域回回入附始末,冀以引起史界同仁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中原纷乱时期--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和宋辽金西夏诸政权对西域管辖的类型和形式.  相似文献   

7.
建设中原经济区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河南为主体,涵盖周边的中原地区,是一个山水相连、血缘相亲、文脉相承、经济相联、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建设中原经济区,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对于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建设中原经济区,要按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形成"两横两纵"经济带的总体要求,向东融合、向西拓展,凝聚发展合力,强化大局意识,在支撑中部崛起、强化东西联动、服务全国大局中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艺术长河中,中原地区戏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西域少数民族戏剧,尤其是胡文化中的乐舞戏剧,为其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该文以时间为线索,以输入中原的西域胡文化中的乐舞戏剧为依据,梳理了汉代、南北朝、隋唐以及元各个时代西域胡文化之乐舞戏剧在中原的发展、呈现。通过此种阐述以期对异域文化中的戏剧因素有所认识,进一步了解我国中原戏剧发展的过程和脉络。  相似文献   

9.
聂静洁 《西域研究》2005,(1):99-108
本文是对 2 0世纪中国大陆学者在西域佛教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业绩的回顾。主要涉及早期佛教东渐问题、西域佛教的兴衰、西域的佛教艺术、印度佛教对西域的影响、西域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对外经济贸易部20世纪中国大陆学者在西域佛教领域所取得的业绩的回顾。主要涉及早期佛教东渐问题,西域佛教的兴衰,两域的佛教艺术。印度佛教对西域的影响,西域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殷晴 《西域研究》2013,(1):1-8,140
西域都护府建立后,采取各项措施,贯彻以“安辑”为主的施政方针,凭藉中原充盈的财力,团结争取西域各绿洲城国.当时憧憬中原的西域上层人物,派遣至京城的使者络绎不绝,形成了人员交往的热潮,推动着民族间的融和与社会的演进,也使代表汉廷的都护府赢得了各绿洲城国的信赖,享有很高的威望.故王莽失败东汉初建时,西域各地屡次请求归附,期盼汉廷重派都护.正是在此有利的情势下,著名的班氏父子得到有力的支持,重新完成了国家统一西域的大业.  相似文献   

12.
西域歌舞戏对中原戏剧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郎樱 《西域研究》2003,(1):55-61
本文论述西域歌舞戏的发展轨迹及其传入中原后对唐代歌舞戏形成发展的影响 ,并指出它对中国戏剧发展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刘振伟 《西域研究》2007,(2):133-136
西域文化对中原文学的影响,历来是中国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然而这种影响是长期存在并且难以忽视的。盖山林曾指出:“我国艺术源远流长,它有两个源泉:一个源泉是以汉族为主的中原和南方的农业民族创造的艺术;另一个源泉是北方草原民族创造的艺术。两种艺术的接触、交流、汇合,形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中原处于大动荡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而此时的西域亦是各地方政权相互兼并,民族大交会大融合时期.中原虽然对西域的管理较薄弱,但却从未中断.而西域各地方政权也从不自外于中原,仍与中原王朝保持着联系.这些联系可以从曹魏西晋在西域的管理;十六国时期前秦和河西地方政权同西域的关系;北魏及南朝各政权同西域的密切联系三个方面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5.
汉唐中原西向求法促进了汉语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相互学习佛经,中原僧人在西域的影响日重;建筑佛寺,开凿洞窟,留有大量汉风遗迹;西域佛教中心的逐步东移,高昌成为三大佛教中心之一;加深了民族间的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6.
中原夏文化研究历经百年,经历萌芽、发展、高潮、沉寂、振兴五个阶段,在夏文化定义、夏文化区域、二里头遗址考古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面临理论瓶颈、信心危机、周边挑战等诸多问题。应该排除困扰,回归考古材料与文献结合的正道,做好夏文化遗址考古,加大夏文化考古与研究的宣传力度,进行夏文化公众考古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一历史上,连接东西方的交通大道——丝绸之路,横贯新疆。作为丝路贸易的集散之地,西域诸绿洲城镇,曾有过繁荣的岁月。据考古资料,中西交通和丝路贸易的拓展,早发其端,并非以张骞通西域为始。公元前10世纪前后,以天山南北为中介地的金属文化的传播,于阗玉石源源不断地东运,我国中原丝绸已出现在埃及法老的府邸,都说明我国中原和中、西亚地区早已发生交往。进而在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丝绸已传至欧洲,并享有美誉。当然,就正式的官方关系而言,我国政府同西方各国的接触,还是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武帝遣张骞出使西域…  相似文献   

18.
汉代统一西域,拓展丝路,掀起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热潮.在为此奋斗的无数先民中,起家于大西北的班氏是个值得探究彰显的文化家族.公元前3世纪班姓崛起于我国北方牧区,在西汉后期特别在东汉时期,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不仅有班超、班勇这样亲履西陲、历尽艰险而作出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也有注重西域写出过不朽著作的著名学者班彪、班固等.而助成上述伟业的还有一些杰出的女性,如具有匈奴血统的班母、"博学高才"的班昭等等.本文为此系列研究的开篇综述,有关围绕主旨的专题研究将陆续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通过对西域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入挖掘、研究,进一步唤醒人们深刻认识它们的文化意蕴和人文价值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唐代西域与西域文明──安西大都护府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9月11日于龟兹研究所所在地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召开。到会学者来自德国、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中国台湾、北京、南京、武汉等不同国家和我国各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其中包括德人WinterWerner、WinterInsrid、KlausT.Schmidt,日人砂冈和子、玉井述士、中川原玉子、广中智之,韩人皮善英,台湾台南艺术学院博物馆学研究所林春美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金维诺教授、罗致平教授、武汉大学陈国灿教授、南京大学刘迎胜教授、张之恒教授、湖北大学程喜霖教授、中国美协宫其格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