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4年,上海被日寇占领期间,范泉主编的《文艺春秋丛刊》在敌伪的缝隙中呱呱坠地。 《文艺春秋丛刊》第一辑《两年》1944年10月出版。在《两年》里,范泉遵照许广平的指示,用“本刊”的名义写了一篇《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八周年》的文章,展开了保卫鲁迅先生遗书遗物的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伊犁地区尼勒克县发现一处古铜矿遗址,并陆续出土了一批铜器,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但对此遗址遗物的时代、族属、考古及历史价值,尚待深入研究。这次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一些重要图版作为本期插页刊布,藉以补充和丰富学术研究资料。同时还组织了王炳华同志《古代新疆塞人历史钩沉》、王明哲同志《伊犁河流域塞人文化初探》两文一并发表,供学术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况周颐先生(一八五九——一九二六年),字(?)笙,晚年号(?)风词隐,广西临桂(今桂林)人,是清末我国四大词人之一.晚年寄寓上海,病逝时,曾遗下二十余箱生前心爱的用物、书稿、拓本以及晚年鬻文的杂志等。这些遗物在“四人帮”横行时曾遭到多次抄劫,几乎飘零殆尽。最近,在周颐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之际,寄居上海的况氏子女绵初、又韩等老人,尊照其先父怀念家乡的遗愿,将他们保存下来的三十余件遗物、遗著、遗稿捐赠桂林文博部门。捐赠的文物有:周颐幼年启蒙填词的《谷诒堂词选》、王国维题词、姜筠绘画的折扇、簃校朱砚、印章及未刊的《(?)风宦遗印》谱、李易安小像立轴抚本;还有晚年为大女结婚亲  相似文献   

4.
1956年9月,饶宗颐先生游巴黎,得观巴黎大学申国学院、策努斯奇博物院、归默博物院所藏甲骨文,剔去伪品,摹录以归,著为《巴黎所见甲骨录》(以下简称《巴黎》),于同年12月在香港出版。海内学术界遂知法国亦藏有我殷虚遗物。但饶氏所录仅有26片,且系摹本,读者尚不能了解法国藏甲全貌,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相似文献   

5.
中国境内聂斯脱利教遗物分布状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人文杂志》2003,(3):118-125
自明末起至今 ,中国境内陆续发现、出土有唐元二代聂斯脱利教遗物 ,有关这些遗物 ,前人的论述中多有不全面之处。本文综述中国境内聂斯脱利教遗物的分布状况 ,并指出这些遗物中尚有进一步进行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殷墟文化与商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熟完善三段曲折历程。若问重卦的作者在哪里 ,大抵如此而已。(二 )解决了《易经》的来源问题。关于《易经》的来源问题 ,千百年来为历代学者所迷惑不解 ,而仅滞留于司马迁伏羲画卦、文王演易之说。此中之缘由 ,就是从未找到在《易经》诞生之前一时代实物证据。用形象的说法就是《易经》之父何处觅。如今 ,从安阳殷墟出土的遗物中才真正认定了《易经》的父位。我们现在就以安阳小屯南地发现的易卦卜甲为例 ,并与《易经》上的基本内容相互对照来看看它们之间的“父子”承继关系。《易经》的框架结构 ,基本包括卦形、卦名、卦爻辞和九六学四…  相似文献   

7.
齐鲁电视台《每日新闻》频道2008年12月27日播出题为“大四女生因就业压力大留遗书跳楼身亡“的消息,消息中说:昨天山东体育学院一名女大学生跳楼身亡,在民警清理死者遗物时发现三封遗书。在她写给好朋友的信中说到:我是要能  相似文献   

8.
《恒训》是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因贿考案被判"斩监候"后在杭州狱中写的一篇家训,原训文稿已佚,现有鲁迅抄录的稿本存世。鲁迅对祖父贿考案一事有一种痛定思痛的隐痛,因此,在离开绍兴的时候,鲁迅有意识地消除了祖父在家庭中的其他遗物,却保留了自己手抄的《恒训》稿。《恒训》不仅是了解鲁迅故家败落的一份原始资料,而且也是解读鲁迅与祖父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文物参照。  相似文献   

9.
殷墟为殷都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后,罗振玉通过精心研究,确认其为“殷室王朝之遗物”,并首次指出甲骨文出土地——安阳小屯即殷墟。王国维通过对甲骨卜辞中商代先公先王之考证,确认《史记·殷本纪》所记商王世系之可信,断定《古本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之说之可靠,并指出盘庚所迁之殷为“洹水南之殷  相似文献   

10.
克林凯特博士的《古代摩尼教艺术》一书,已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作者系西德波恩大学宗教学学院教授,当今西方知名的摩尼教学者。克林凯特博士在本书中,以摩尼教的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为研究对象,别开生面,深达幽微。作者于宗教学素养颇深,又掌握了丰富的资料,因而在分析、考察这些艺术遗物,特别是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的伦理价值体系是一个蕴涵多元参照点的开放结构,具有吞吐道儒的鲜明主题,这突出地表现在对"慷慨遗物"、"反同于初","礼乐无常", "因好节文","仁又在道德之包"等命题和判断的阐论中.尽管《淮南子》对道儒的熔铸包含有相互悖反的论旨,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中国古代伦理系统的浓缩模型,对于现代道德意识的建构亦具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狄青谢世后,宋神宗曾挥毫作书,悼念这位著名的武将。遗憾的是,这一历史事实史学界很少道及。为了便利学术界对侬智高宋反斗争的研究和评价,笔者将此一史实简述如下: 狄青死后,其子谘“奏事延和殿”,力图治新改革的神宗皇帝,十分眷念这位南征北战的故将,他问青子谘道:“青征南,尝有遗书否?”谘便把父亲平南的遗物《平蛮记》、  相似文献   

13.
河姆渡文化和舜耕历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姆渡文化和舜耕历山邵九华余姚有舜耕历山、禹藏秘图的传说。历山位于余姚市东北的历山镇,高约百米,山上岩石突兀,形似桌、盆、壶,山下是田野,有泉眼、犁状巨石,传说都是舜的遗物。舜耕历山的传说在国内分布很广,《辞海》“历山”条择要罗列了山东、山西、浙江、...  相似文献   

14.
1961年12月30日《湖北日报》和1962年2月13日《光明日报》关于湖北宜城县郑集(在县南十五里)以东的楚皇城遗址的消息,报导了这个古城的方位、面积和遗物、遗迹的概况。1961年11月,我曾和湖北省博物馆的一位同志去这个遗址初步踏看了一下。楚皇城城址位于汉水与蛮河之间的岗地上,东去汉水约十二里,西距蛮河约二十里。城址周围有十几里,有八个城门遗迹(东、西、南、北各二),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主席子秒的两首词《归国谣·今宵月》和《贺新凉·挥手从兹去》,第一次发表于《中国风》创刊号(1992年11月出版)。本文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包括:《归国语》的写作时间当在1921年6月底、7月初,全词描写的情景都不是写实,而是革命浪漫主义的虚拟、借喻和象征;《贺新凉》有其相对独立存在的价值。意义和魅力等等。《中国风》创刊号在“本期导读”中写道:“毛泽东诗词五十首相继问世后.中外读者都翘盼着还有新的开掘。现从丁玲珍藏的遗物中欣喜地发现她保存的毛泽东手迹三幅。本刊为了庆祝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现首次发表…  相似文献   

16.
南京博物馆珍藏的《职贡图》,画有各国使者的人像十二个,这十二人依次是滑国、波斯国、百济国、龟兹国、倭国、狼牙修国、邓至国、周古柯国、呵跋檀国、胡密丹国、白题国、末国的使者。在每一个使者的画像之后,附有关于该国情况的题记,是一份极为宝贵的、图文并茂的遗物。在十二则使者画像和题记中,有八则为西域的国家,因此,《职贡图》对研究南北朝时期的西域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哈密自古以来是西域通往祖国内地的交通要地,素有“西域襟喉”、“新疆门户”之称。自汉至清,历代中央王朝经营西域,必先取得哈密。因而,在这里遗留下许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碑刻。这些碑刻有的补充了文献资料的不足,有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佐证。本文试结合有关资料,对哈密已发现和现存的汉、唐、清重要碑刻略作述评。一、汉碑新疆迄今已发现的汉朝碑刻有《任尚碑》、《裴岑碑》、《焕彩沟汉碑)、《刘平国碑》,均属东汉时期的遗物,其中前三块均发现于哈密地区。1.任尚碑:此碑原在巴里坤县松树塘北200米处,1957年8月自治区文管会…  相似文献   

18.
1950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还处于帝国主义国家敌视和封锁的时候,一位病卧在英国牛津医院的美国老太太却在临终前殷殷嘱咐,在她的葬礼中骨灰安葬在中国,遗物交给朱德总司令处理。她,就是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史沫特莱。 史沫特莱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从1929年初,她以《法兰克福时报》特派记者的向分来  相似文献   

19.
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是仅次于齐、察、楚、燕、赵、魏、韩的,与东西周、宋、卫诸国并称的千乘之国。关于中山国的历史,《战国策》、《左传》、《史记》、《吕氏春秋》以及《水经·滱水注》等文献虽有零散记载。但它的兴起、发展、诸王世次等问题,文献记载不明,这给后人研究中山国史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河北平山县中山国墓葬和遗址的发现,使人们得以看到二千多年前中山国的遗物和文字,给人们深入探讨中山国史和中山国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然而,战国时期的中山究竟是何族建立的国?战国中山与春秋鲜虞的关系究竟怎样?目前史学界和考古界尚有异议,这些问题如果不首先解决,对于中山国史的研究无疑是有影响的。 辨中山族属诸说之是非 战国时期的中山与春秋时期的鲜虞有一定的关系。《史记·赵世家》载:“中山武公初立。”《索隐》:“中山,古鲜虞国,姬姓也。”杜预《春秋释例》也悦:“鲜虞、中山、白狄、姬姓。”正由于史  相似文献   

20.
位于冀中平原的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从1965年发现以来,考古工作者曾几次调查、钻探,并于1973年组成了台西考古队,对这处以三个台疙瘩(北台、南台、西台)为中心、面积为10万平方米的古代遗址进行了发掘。在揭露近2000平方米的范围中,发现了房子14座,水井两眼,窑穴(灰坑)133个,墓葬112座,获遗物3000余件,初步揭示了冀中平原商代文化丰富多采的面貌。对研究我国奴隶社会的商代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许多新的线索,有不少遗物是前所罕见的,补正了过去历史学、考古界一些缺陷,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注意。 1972年底,在该遗址“西台”南侧一座中小奴隶主墓葬中发现的铁刃青铜钺,做为刑杀用的武器,第一次提出了我国用铁年代的起始问题。在文献上,《诗·公刘》“笃公刘,于豳斯馆,涉谓为乱,取厉取锻;”《逸周书·克殷》“先入,适王所,乃克射之,三发而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