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着重考察了德国伊朗学家赫尔曼在21世纪初公布的28件阿耳迭必勒波斯文命令文书。这些文书对于研究蒙古统治伊朗时期的民事法律惯习,特别是研究与土地所有权相关的法律具有极高价值。阿耳迭必勒命令文书中频繁出现伊利汗国时期的几种重要法律渊源,包括蒙古统治者及其代理人颁布的圣旨(yarlīgh)和命令(üge)、伊斯兰教法(sharī?a)和部分地方习惯,呈现了沙里亚法以及沙里亚法与蒙古法互动关系的许多具体细节。由于蒙古人在被征服地域在法律领域实施"各依本俗法"的"属人主义"统治原则,并未试图以蒙古法来取代穆斯林族群通行的伊斯兰教法,上述几种法律渊源在土地所有权关系的调整方面均具有法律约束力,构成了一种彼此互补和支撑的共存格局。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叙事民歌中反复出现的"风水宝地出英雄"母题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元素,这一母题是蒙古族故土风水信仰与英雄崇拜相结合的产物.它源于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地母信仰与汉、藏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源于蒙古族英雄史诗中的英雄神奇诞生母题,是在具有史诗传统的科尔沁地区特殊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环境中产生的新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清末随着新政改革的兴起,帝王雩祀制度断裂、终止,而民间祈雨信仰仍在延续、活跃。清末民初东北社会各阶层的祈雨信仰与心理态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东北社会下层民众是祈雨信仰的主体,其祈雨活动既是无力抗拒自然灾害的敬畏与恐惧心理的体现,又是应对自然灾害的一种自我生存保护手段。东北社会中层的乡绅视祈雨仪式为己任;商人则借助社区祈雨活动谋取地方公共事务权力;新知识精英借批判祈雨仪式传播改良社会主张。东北社会上层,名为体恤民瘼的官方参与祈雨,实为对民众的规训,借此缓解社会压力,维持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蒙古民族“腾格里”观念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苏鲁格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蒙古民族最早触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从思考天人关系开始的。当人们从众多复杂的自然现象中抽象出一个“腾格里”观念来,就意...  相似文献   

5.
蒙古马与古代蒙古骑兵作战艺术纳古单夫蒙古人从远方传说中的“化铁熔山”走出“额尔古涅昆”的深山密林,祖居蒙古大草原以来,他们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蒙古人说自己是“马背上生,马背上长”;其他民族则说蒙古人是“骑马的民族”,“马上行国。”①的确,爱马与善骑是...  相似文献   

6.
包路芳 《社会科学》2007,(9):106-114
蒙古族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深受萨满教和喇嘛教的影响,这也是蒙古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两大因素。从蒙古族人临终前后的一系列仪式中,我们可以看到蒙古人对待死亡的从容态度,这些仪式也集中体现了蒙古人的宗教信仰和人生观。对蒙古族而言,生死是一种正常的轮回,死亡是渺小的个体无力抵抗的自然规律,生命最终要回归大自然的怀抱,而灵魂却是生生不息的。我们要尊重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信仰和习俗,使医学的临终关怀救助和地方民族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关于《蒙古秘史》军事思想的研究,笔者曾在几篇文章中作了探讨,本文再专门就《蒙古秘史》(以下简称《秘史》)的时间、空间问题作一讨论。 1 首先,我们看看《秘史》是怎样表述时间、空间问题的。 《秘史》这部充满草原气息的战争史著作,向人们展示了古代蒙古民族对时间和空间的把握,表现了游牧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蒙克腾格里”(长生天、永恒的天)除了具有天人关系的认识论意义外,还具有时间观念的意义。《秘史》中的“蒙克腾格里”,已具有时间是无限的思想内容。所谓长生天、永恒的天,是说苍天不老,永远存在。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蒙古草原上,蒙古民族一代又一代生息、繁衍着,“蒙克腾格里”永远伴随着他们的生生世世。因此,他们把天看作是永恒的,其拜天之俗礼,除了对宗教(萨满教)的信仰外,也来自于内心对这一永恒时间的感叹、依赖乃至赞美,表现了古代蒙古族对时间无限的朴素认识。  相似文献   

8.
论新疆图瓦蒙古人的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作者在新疆图瓦人聚居区为期一年的田野凋查为基础,以图瓦蒙古人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万物有灵"是图瓦蒙古人崇拜大自然的主要根源、图瓦蒙古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及其表现形式、图瓦蒙古人的生态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观等三个方面对其数千年来所遵循的生态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旨在为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实践给与启迪.  相似文献   

9.
蒙古人最初信仰原始的萨满教(亦作珊蛮教)。“萨满”是通古斯语的音译,即“巫”的意思。我同古代北方各游牧民族,都曾普遍信仰过这种宗教。萨满(巫师)的活动,主要是以装神弄鬼为人“驱邪治病”;用火炙羊胛骨为人“占卜吉凶”;借鬼话神语解答人生祸福、生死诸难题。还有蒙古人颇为重视的祭祀活动,也均须由巫师击鼓诵经,膜拜祈祷。此外,萨满教的禁忌也很多,除有关生活卫生者外,多属迷信讲究。 蒙古人在对这各路鬼神、日月山川、风雪雷电等自然物的崇拜信仰中,是以“天”为至尊的。《蒙古秘史》一开始就记述成吉思汗始祖孛儿怗亦那,是“受有天命而降生的”。后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在鄂嫩河畔即大汗位时,萨满教巫师阔阔出在会上庄严宣告:“今奉天命命  相似文献   

10.
论蒙古《格斯尔》的"天"─腾格里格日勒扎布《格斯尔》与《格萨尔》在内容上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中,关于"天"─腾格里的描述就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例子,这也是蒙古《格斯尔》有别于藏族《格萨尔》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着重就"天"在《格斯尔》中的作用与意义等问题,简...  相似文献   

11.
敬畏感是人们对某种力量既敬重又畏惧的情感。敬畏感与人所生存的文化背景有着直接的关联。生活在基督教文明中的西方人,其敬畏感来自上帝。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其敬畏感则来自"天命"。而从深层心理来分析,人们真正敬畏的是人自己。不同的民族性格决定着对信仰对象拥有不同的敬畏感。西方人执着的民族性格和中国人爱"变通"的民族性格及其在敬畏感上的鲜明特点表现着各自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传统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蒙古人的饮食中主要包括 :五畜的肉、酸马奶及作为补充的猎物 ;蒙古帝国建立后 ,米、面、茶等也进入到古代蒙古人的饮食中。在现代蒙古人的饮食中主要包括 :肉食、奶食、谷物、蔬菜水果等。据有关专家研究 ,酸马奶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自元代在蒙古地区开始传播后,尤其是16世纪末逐渐在蒙古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对于蒙古族后来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蒙古佛教史也成为现当代蒙古史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4.
蒙古人民共和国现有居民人口约186.63万人(据1985年统计),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居民1.17人。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居民现在统称为社会主义民族(HAUHH),民族成份比较单一,全国居民的80%以上是喀尔喀人,或称喀尔喀蒙古人,他们是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主体民族。蒙古人中除了喀尔喀人之外,还有一些人数不多、历史上曾属于统一蒙古民族的部族及族体。如杜尔伯特人、拜特人,达里甘加人、扎哈沁人、额鲁特人、土尔扈特人、布里亚特人等等。这些人大都操蒙古语,与喀尔喀方言略有区别,是蒙古语的各地区方言。现代蒙古标准语是以喀尔喀方言为基础构成的,据符拉基米尔佐夫的划分,喀尔喀方言是蒙古语的东支。不属于  相似文献   

15.
徐良利 《北方论丛》2016,(6):114-119
征服叙利亚和埃及是蒙古帝国的既定政策。1260年7月,蒙古人在艾因贾鲁特之战虽只是一次暂时性的、小规模的失败,但却成为蒙古帝国向西扩张的转折点,蒙古人曾经一路高歌西进的势头被遏制,幼发拉底河成为西亚的蒙古人和马木鲁克王朝的分界线。涣散的伊斯兰世界在一个外来的军事寡头政权马木鲁克王朝的支撑下,将西欧的十字军逐出近东地区,并阻止了蒙古人向西扩张,马木路克王朝在埃及和叙利亚扎下了根,并捍卫和传承了伊斯兰文明。  相似文献   

16.
论蒙元时期蒙汉种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元时期蒙古族与汉族的种族融合有两种 :一种为离开蒙古本土前往汉地的蒙古人的汉化 ;另一种为离开汉地前往蒙古高原的汉人蒙古化。  相似文献   

17.
方遥 《东南学术》2012,(4):201-214
妈祖信仰是起源于宋代福建莆田湄洲屿的一种民间信仰。妈祖的祭祀活动作为妈祖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主要的活动内容之一,受到各地妈祖信众与历代朝廷的重视。本文分为:"妈祖祭祀活动中的官祭与民祭"、"福建地区妈祖民祭活动中的民俗元素"、"其它地区妈祖民祭活动中的若干民俗特色"等三大部分,在简析妈祖信仰中官祭与民祭差异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妈祖信仰发源地及其它地区民祭活动中的民俗元素。  相似文献   

18.
两宋典籍所载宋太祖诞生神话,其五个主要情节除了必不可少的感生元素,显系因袭前代帝王而造作,其主体部分“胞衣如菡萏”及“异香”的情节,则是中古时期极为发达民俗信仰“莲花化生”的反映.由这一诞生神话包含民俗信仰色彩的独特性格,以及宋初的政治情势,可知其流布于太祖登位之初.五代动荡造成空前的合法性危机,使传统的合法性资源顿减,后周灭佛运动则留下了宗教恐怖的氛围.与之匹配的是带有佛教色彩的宋朝开国神话大量涌现,宋太祖诞生神话为之代表,并与之共同形成宋初政权重建合法性信仰的最初努力.  相似文献   

19.
近代蒙古学是研究蒙古地区和蒙古人的经济、政治、历史、文化、地理、风俗、宗教、哲学等的一种综合性人文科学。世界上许多国家很早以来就有人专门研究蒙古。近代蒙古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学科。自十九世纪中  相似文献   

20.
关于蒙古文字的若干问题已在一般蒙古语言学著作和专题著作中有所阐述,但大多数都是一些零星的非系统性的介绍.卡拉@捷尔吉(Kara Gyorgy)的<Книгимонгольскихкочевников>(<蒙古人的文字与书籍>)是第一部将蒙古人的文字历史和文献融为一体来进行描述的学术著作.从13世纪大蒙古国建立时期的回鹘蒙古文到现代标准蒙古语的形成,蒙古文字走过了近8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这些书面文字和书籍文献使我们了解了中亚、中国、印度等广大地域的文化以及游牧民族和土著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了萨满教、佛教、伊斯兰教和道教的发展,以及回鹘文、吐蕃文字在蒙古历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