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被誉为“晚明的浮世绘”的长篇巨著《醒世姻缘传》,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冷落.甚至:对中国小说作了全面评述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没有提到它.长达一百多万字的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以家庭生活和官场生活为中心 反映了明代广阔的社会生活.胡适称它是“一部最丰富又最详细的文化史料,”是“研究十世世纪中国社会风俗史”“研究十七世纪中国政治腐败、民生苦痛、宗教生活”的必备之书,胡适的话不是过誉之辞,但仍未引来人们时此书的青睐.本文试从教育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这部巨著所反映的社会真实.  相似文献   

2.
韩愈的《毛颖传》与朝鲜林椿的《孔方传》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是以物喻人的假传体小说,二文皆篇幅不长,但所用意象鲜明,寓意深远。韩愈借《毛颖传》对统治者弃老臣如敝屣的行为提出了大胆的批评。林椿在《孔方传》中揭露了那些利欲熏心、不择手段捞取国家钱财的蠹虫。  相似文献   

3.
《小象》、《彖传》和《大象传》,历来易家都认为它们在《易传》中是比较早的著作。《小象》是专门解释传述周易“爻辞”的。但笔者感到《小象》在解释“爻辞”时往往出现许多矛盾现象;许多地方往往只是重复“爻辞”内容,给人以累赘之感;有的则断章取义;有的与原意完全相反,牵强附会,对大部份“爻辞”未予解释,类似这种矛盾现象大量存在,恕不多举,使人感到《小象》在解释“爻辞”上有治丝而益纷之  相似文献   

4.
《十二真君传》是初唐高宗时道士胡慧超所撰的一部关于晋代道士许逊及其弟子的传记。其中的《许真君》作为一篇仙传性质的作品 ,已基本上摆脱了六朝仙传叙事模式的制约 :说教与辅道的色彩开始淡化 ,想象力、描述性和情节性大大增强 ;在素材选择与处理上也具备了一些新的特征 :作者大量采取移花接木的手法来化用其他文献中的材料 ,以集中强化自己的创作意图 ,这与后世小说通过虚构以升华主题的手法十分相似。《吴真君》篇则在素材方面完全以正史《晋书》和志怪作品集《搜神记》为渊源 ,而《吴真君》和《兰公》两篇之撰述风格与意图又共同受到《晋书》中某些篇章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5.
1985年,我发表了论述白居易与道教的二篇论文,除了探讨白居易一生与道教的关系。重点在论述《长恨歌》的创作与唐朝道教有极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又发现了更有力的资料,故作补充的论证,是谓三论。《长恨歌》主旨在写李杨爱情悲剧,造成“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就主客体观察,李杨结合的全过程,是在道教的旗帜下进行的,李隆基获得杨玉环的爱情,(?)的是道教;贵妃死后,李隆基寄托深情,靠的也是道教。白居易写《长恨歌》时,正是他一生崇道最厉害的时期,也是在他的好友、道士王质夫请求下,才写《长恨歌》的。诗人借助道教的刺激,写出了这一千古名篇。现分而论之。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常见的<长恨歌传>的疑点提出解读,同时分析<长恨歌>与<长恨歌传>之区别,并提出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与科举文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随唐设立科举制度以后,开科举士一直成为历代选拔人才以及士人进身的主要途径。历代与科举有关的典籍文献汗牛充栋,不可以数计,在中华典籍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由国家组织编集的荟萃中华文化典籍的《四库全书》对之必然有所反映,从《四库全书》如何对待科举文献,也可见官方权威的治学态度和学术标准,对于进一步研究科举制度,进一步研究《四库全书》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诗经》与元代科举张祝平元代科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在行省一级举行,会试于次年二月在大都中书堂举行,殿试紧接会试在三月举行。乡试、会试考试内容和方式基本相同,殿试仅试以策论。《诗经》考试是在乡试、会试中进行。我们将元代科举的规定与唐、宋两代比...  相似文献   

9.
清代《雷峰塔奇传》是继明代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拟话本之后,《白蛇传》传说在小说体裁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部章回体通俗小说,它吸收了同时代以宝卷、戏剧、说话等多种形式流传的《白蛇传》传说的情节,并使用了多重叙事视角对这些情节进行改编,从而成功地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转换,肯定了白娘子的“主人公”地住,并进而影响了故事的主题,在从女妖害人的主题向肯定与宣扬真爱至上的主题流传演变过程中,真实地呈现了清代中期的人们情色爱欲与理性之间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构成悲剧的关键成分,决定着一出悲剧的情节发展和情感升格,表征主题的隐喻意象则明晰化了隐喻的这一重要作用.以某一意象为主隐喻的隐喻系统反映了其所表征主题的语言内部结构.以此为观照,考察学界长期争论的<哈姆雷特>主题归属问题,通过分析"悲"主题的"疾病"意象主隐喻系统和"仇"次主题的"狩猎"意象主隐喻系统,分析<哈姆雷特>主题误读的原因,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哈姆雷特>主题的悲剧性本质.  相似文献   

11.
国际屈原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五届年会1992年10月9日至13日在山西临汾举行,会议收到论文96篇。我刊特邀请四位屈学专家从中推荐出有代表性的部分作品,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这次盛会的学术概貌。限于篇幅,本期选登了13篇论文的提要,以飨同好.各篇提要,均录自会议印发的《论文提要》,其中两篇因原文太长,本刊作了部分删略。  相似文献   

12.
张亚军 《中州学刊》2012,(5):184-186
正史《文苑传》这一体例创始于范晔《后汉书》,《梁书》、《陈书》中均设有《文学传》,其中《梁书.文学传》纳入传主二十四位,《陈书.文学传》纳入传主十四位。较之前史而言,梁陈二史对梁、陈文人的记载更广泛、更集中,例如《文学传》中史传人物数量明显增多,史传人物的选择标准发生了变化,史传人物文集的辑录情况等等。史臣着重记述传主的文学活动,注重时人品誉,并最终确立了前序后论的史学体例。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梁陈二史不仅存留了丰富的文学史料,而且,其所具有的文学史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3.
《汉书》中《卫青霍去病传》所附之《公孙敖传》讹误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汉书》中《武帝纪》与《公孙敖传》的对照印证中 ,可发现二文在记载上有所出入。从《汉书》中搜取旁证可考查出《武帝纪》中关于公孙敖的事迹生平记载俱实 ,而《公孙敖传》之叙述则与史实相背  相似文献   

14.
韦伯的跨文化研究对汉学研究有重要启迪,但他把儒学当作西方文化意义上的宗教来认识,无视从功能比附意义上而言的世俗信仰与从“终极关切”意义上来说的救赎宗教之间的重要差别,是他误读中国宗教和文化现象的一个重要诱因。同样的问题还表现在他对“天人合一”以及祖先崇拜的认识上。这些都表明韦伯是以西方文化的概念、范畴和标准来解读中国文化现象。事实上,任何普遍化的价值都是内容丰富的、地域色彩浓厚的文化的产物,而这种普遍化价值被多民族的实践所肯定并被常规化后就表现为传统,因而,现代性和全球性所体现的普遍化价值也应有传统性和地域性的构成要素,并应建立在多元文明共享的根基之上。  相似文献   

15.
<正> 藏族地区流传的格萨尔的故事和《岭·格萨尔王传》,虽然都是述说岭·格萨尔(或格萨尔)这个英雄的故事,传说、神话、传奇,但是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很不一致的,有明显的变异。我们在整  相似文献   

16.
韦伯的<儒教与道教>是比较宗教社会学的代表作之一,它对东西方的宗教文化分析产生了深远的意义.通过对韦伯作品中基督新教、儒教、道教的跨文化比较,重点分析它们在伦理观上与资本主义经济契合上所具有的差别.反思传统文化与东亚模式、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选》学从隋唐开始就成为显学,纵观《选》学史,大致经历了隋唐的兴盛、宋元的衰退、明评点的繁荣和清代的全面复兴。考察其兴衰,发现与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沿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 自从科举制度确立起来的千余年时间里,和科举制度关系至为密切的文人,大约可以说无过于蒲松龄了。他几乎终生在科举应试的泥潭中挣扎,而且在长达半个世纪左右的写作生涯中屡屡以之为题材。蒲松龄生在山东淄川蒲家庄的一个世代耕读之家。祖上虽没有出过高官显宦,可终究是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到得蒲松龄一代,其家虽已很消乏,但琅琅书声并未绝响。其父蒲槃虽因家计艰难,加以二十几岁尚未能掇一芹,于是弃儒经商。不过待到家境亨泰以后,便又  相似文献   

19.
在绚烂夺目的藏族古典文学宝库中,独具特色的传记文学是倍受人们珍视的瑰宝。她不仅以其数量众多、内容翔实、史料价值高而受到重视,还以她那多彩的丰姿、高度的艺术成就吸引着众多的读者。《米拉日巴传》和《颇罗鼐传》,是琳琅满目的藏族传记文学宝藏中闪闪发光的明珠。 对《米拉日巴传》和《颇罗鼐传》,人们已多有研究,成就卓著。笔者在学习中感  相似文献   

20.
林昊 《船山学刊》2022,(4):95-104
《书传会选》和《四书五经大全》是明代科举的官方参考书。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从编纂缘起、编纂特色、价值评判等方面对《书传会选》进行反思和评判,对该书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顾炎武认为《四书五经大全》多抄袭旧书,这一看法是从《四书五经大全》造成了晚明的空虚学风的视角而提出的。为了总结明朝覆亡的历史教训,身为遗民的顾炎武,力图建立以经学为特征的道统谱系,并以是否有利于经学道统的传承为标准,对《书传会选》和《四书五经大全》进行了褒贬。这是顾炎武“明道救世”实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