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树恂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4)
彝族,是祖国大家庭中一个勤劳、精明、聪敏、武勇善战的伟大民族。他们长于根据自己强健的身体素质、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利用熟悉的气候、山川,即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条件,无数次地粉碎了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所谓征剿、攻伐,总结出一套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创立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军事学,也为祖国古代军事学增添了光辉。他们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故在频繁的冤家械斗中,不曾分崩离析。由于对军事的重视和研究,所以能够以寡敌众,以弱克强;不仅没有被灭绝,而且还求得了生存和壮大。军事者,乃生死存亡之道也。 相似文献
2.
郭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2)
<正> 应该纪念沈括。安徽人民对于沈括应该怀有一种亲切的感情。因为沈括在安徽住过,为安徽人民办过好事。沈括三十一岁那年(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曾任宣州宁国县县令(见《长兴集·万春圩图记》),上过《论圩田》五说,奉转运使差,去过芜湖视察当时已荒废的秦家圩,视察后,力排众议、主张修复,并参加了修复工作,工成,把秦家圩改名为颇有意义的万春圩(见同上),也是这一年,他还在宁国完成了他的《乐论》(见《长兴集·上 相似文献
3.
诸葛达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6):13-18
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对祖国抗战的经济支援,这是他们对祖国抗战作出的最大贡献.华侨对祖国抗战经济支援的方式:捐款、购债、侨汇、投资和捐献物资.他们在祖国抗战中能作出如此重大经济贡献的主要原因: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爱国侨领起了重大作用和国共两党都对华侨抗日救国运动起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四川少数民族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抗日战争是我国各族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在这场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四川作为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对八年抗战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四川人民以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援了抗战,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四川人民的贡献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全省5200多万人民的贡献。聚居在大小凉山的彝 相似文献
5.
明代是中国古代文论家和各种诗学文论思想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各种“诗文评”著作层出不穷,“诗文评”正是在明代得以命名,明代“诗文评”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前后七子的辩驳论争,左派王学影响下的新鲜文论思想的活跃,徐渭、李贽、三袁、汤显祖等的大胆“叛逆”而充满独创思想的言论等,使明代文论以至整个学界热闹非凡;戏曲理论(曲话)、小说评点、叙事文论的发展等也是明代文论的新亮点。这些成就的取得,一方面,与当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历代积累的结果,文论家们在继承先秦以来优秀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阐发或提出新见。正是在阳明心学,特别是左派王学的启蒙、导引之下,明代中后期出现了一股从文艺创作到文艺思想的张扬情感(乃至情欲)、张扬个性、张扬独创的潮流,成为中国“诗文评”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明代前后七子的诗学有自己的特色,而明后期在王门后学影响下李贽、三袁等以其“叛逆性”思想引人注目,在中国“诗文评”史上有重要意义。对诗学文论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6.
谷苞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5):1-5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以来,新疆始终是祖国领土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现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民族观和宗教观的视角,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与交流的历史层面,试述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历史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李吉和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3):10-14
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移民对内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习俗的影响。该文认为 ,少数民族移民迁入内地 ,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军事力量 ,并改变了某些地区的民族人口构成 ,促进了民族融合。少数民族移民对内地畜牧业、商业的发展 ,对内地汉族文化、饮食习俗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少数民族移民生产方式变农为牧 ,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这是中华民族能够亘古到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生活在今四川地域上的古代巴蜀人民和我国其他各族人民一样,酷爱自由,不畏强暴,主张和平友好,反对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他们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解放,反对暴力统治和外来压迫,曾多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怕流血和牺牲,努力去维护祖国的统一,为历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历史上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本文仅举其大而要者叙述于后: 相似文献
9.
冯云章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
在中国古代史学的源流中,可以说儒家思想以一贯之。儒家之始祖,自然首推孔子。因此,孔子在中国史学上也就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就孔子在史学上的贡献做一概述。一、在史学文献上的贡献。孔子处于春秋末期,时值周王朝衰微,诸国混战。为了发表自己的政见,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劝说各国诸侯施行其儒家的“仁政”学说,但结果是“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困于陈蔡……”,“累累若丧 相似文献
10.
刘振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
马端临对中国古代目录学的贡献刘振华马端监(1254-1323)字贵与,宋未元初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元灭南宋后,端临拒绝元廷的多次诏请,隐居不仕,以保存故国文献为己任,倾全力于历代典章制度等的研究,用20余年的时间,至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 相似文献
11.
钱学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5):57-62
钱学森回国50多年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于文化大革命之后,在继续搞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工作的同时,兼而深入探索、研究社会科学与哲学等许多新的领域,对于如何更加科学而民主地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提出一系列独创的、前瞻性的科学理论与设想,有些已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其价值和意义不亚于、甚至超过了他对中国两弹一星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华儿女(海外版)》2001,(22)
翻阅青海“十五”计划,发现一个特点,生态保护地位非常突出,不但专列一章,写得详尽周密,而且在省长赵乐际关於“十五”计划的报告中,也反复强调,一再提及,并把之称为青海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请问赵省长,为什么要把生态保护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 “这是从青海省情出发作出的必然选择。” 省情 谈到青海省情,赵乐际常提及两个数字,一个是三,一个是四。 三者,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之源头是也。“青海集中了全国三大河流的源头,而这三条河流量的49%、25%和15%都出自一省,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四者… 相似文献
13.
孙玉华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91-93
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古代哲学为基石的.唐代杜甫论画诗折射其儒家的审美理想,宋代苏轼论画诗则倾向道家的美学立场.剖析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质,中国纯艺术精神应是由道家思想引发而来. 相似文献
14.
苏琪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2):91-95
作为创作个体,不同画家有不同的人格独特性,但从职业活动的场暗示效应来看,中国山水画的认知风格、“经营位置”的构图方式和色彩的运用及其美学追求等,必会使其创作者的人格活动显现出鲜明的专业特征。长期与山水自然为伍以及山水艺术美的创造活动又会使山水画家的人格特征得到进一步强化。通过采用问卷测量法和文献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炼概括出中国古代山水画家人格的部分重要特质,它们是隐、静、真、逸和神。 相似文献
15.
贾文昭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
<正> 我国古代的诗歌理论,基本上是抒情诗的理论。我们今天要继承的古代诗论的传统,也基本上是抒情诗论的传统。要继承这个传统,先得对它的内涵有一个确切的理解。而目前的理解似乎还不够确切,还值得进一步研究。目前流行这样一种看法:古代诗论的传统主张是两个,一个是“言志”说,另一个是“缘情”说,前者来自《尚书·虞书》的“诗言志”,后者来自陆机《文赋》的“诗缘情而绮靡”。看到这种看法,内心里不由得产生几个问号: 一、古代诗论的传统主张只有这两个吗? “诗道性情”说哪里去了? 二、“缘情”说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吗?它能够把一切主“情”的理论都囊括其中 相似文献
16.
陈建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1):58-61
文章认为,发式是中国古代区别不同民族的重要表征。文章叙述了中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的主要发式及演变概况,澄清了对一些词语的误解,如“被发”,不仅指“披发”与“散发”,而且也可用来指“剪发”和“辩发”。 相似文献
17.
汤效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
孔子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杰出建设者和传播者。他大约从“而立”之年以后,便开始了教学生涯。在教育园地里,他滋兰树蕙,辛勤耕耘了四十余年,可谓成绩卓著,桃李满墙。 孔子生前,人们很敬重他。叔孙武叔欲“毁孔子”,子贡就劝他不要干这样的蠢事,说:“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仪地一个边防官更称颂孔子为 相似文献
18.
19.
董锦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白族具有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这与较早接触汉文化及外来文化密不可分。另一方面,白族的音乐文化对中原以及东南亚诸国的音乐文化曾有过重要影响。本文以白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事实,阐述了白族音乐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的贡献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洲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
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东汉著名经学家。他遍注群经,虽以古文经说为主,但兼采今文经说,集汉代经说之大成。郑玄平生著述极丰,以《诗经》注解为例,除作《诗谱》外,还为《毛序》、《毛传》作了笺释。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