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和个体对外语能力的需求是外语教育发展的动力,我国的外语教育长期存在重视社会价值、忽视人的价值的现象。人的发展是外语教育的本体价值之所在,促进人的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外语教育的终极价值,外语教育的实质是要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素质的发展和自身价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新技术在通讯领域里的使用和网络的普及 ,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国际交流与使用更加频繁。这对外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不仅要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合适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不仅要培养人才的外语素质 ,而且还要培养其文化素质 ,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为 2 1世纪培养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外语教学应体现素质教育理念,重视能力培养.外语能力结构研究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培养学生外语能力有积极意义.对外语学习技能的培养可以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五种学习能力",外语思维的训练手段除可以采用三种策略外,教师还应明确几点认识.此外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促进外语各方面能力提高方面也必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汤红娟 《天府新论》2008,(6):157-160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外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减弱,就业压力增加.其原因主要在于: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上存在缺陷;外语教育忽视学生多元化就业的需求;教学目的没有反映社会与市场对综合外语能力的需求.实施中国特色外语通识教育,提高外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主要方法是:在教学理念上进行创新;在教学模式与内容上进行改革;在外语教材使用上要挑选知识性强的教材.在教学中应加大文化背景知识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5.
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是外语教育工作者的中心工作。我国高校的外语专业教育在办学层面、学生培养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教师素质的提升,则可以部分解决高校外语专业教育目前所面临的困境。通过分析办学层面的"三大障碍"和学生角度的"三大矛盾",指明必须要实现教师角度在教育观念、育人意识和知识结构方面的"三大转变"。这既是提高我国外语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外语人才能力素质体系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省大学外语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我省外语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21世纪外语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能力素质。因此,我省高校及各中学教育管理部门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及早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外语综合素质的培养,制订出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跨世纪外语人才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进行了探索,论述了创新思维的本质与内涵、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等问题,认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培养创新思维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格,主张通过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网络化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依托现代网络技术搭建师生沟通平台等途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构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平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管理思维是管理人才的首要能力,管理教育应贯彻管理思维能力导向。培养学生现代管理思维,要以人文素质为基础,以积极的职业态度为前提,在教学中应用“双主”教育思想,运用模拟教学方法,并在管理技能训练过程中注重管理思维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育思维素质、提高思维能力和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三个方面来论述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就是创新教育 ,是否关注培育思维素质、提高思维能力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分界线。不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还是培育思维素质提高思维能力 ,最终都得落实到学生的个体学习行为上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7,(8):38-43
外语教育中"人的失落"主要表现在外语教育中学习者被"异化",并出现丧失自我、内在精神世界迷失以及疏离赖以生存的生活世界等倾向。追根溯源,这类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认识论哲学观、工业化社会背景和传统外语教学模式。要引导外语教育中"人的回归",就要超越认识论哲学观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对现行外语教育的影响,强调学习者对外语学习的内在需求,回归学习者的生活世界。语言哲学是一门通过语言来揭示人的世界、恢复人的存在的科学,通过语言哲学的视角去关照外语教育,可以发现外语教育中"人的世界",即恢复外语教育中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应用能力:大学外语教育的培养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外语能力呈多元化的需求态势,大学外语教育的工具性、应用性特征愈加明显。从大学公共外语课的教学方向和目标入手,对外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进行探索,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外语教师必须具有优秀的品格、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情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掌握与外语教学相关的一些边缘学科的知识,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学会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与手段等。  相似文献   

13.
高校外语专业教学不仅旨在传授语言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外语专业的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有能力的全面人才。Swain提出的可理解输出假设(comprehensibleoutputhypothesis)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对语言进行检验、修正和调节的同时,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这给进行外语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我国的外语教学改革和发展已到了关键时期,为使外语教学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我们应从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思维能力是人的精神活动能力,是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制约和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应用写作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下功夫,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使学生走出传统写作的思维模式,形成应用写作思维。教学中应从多角度、多手段、全方位地培养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反思型外语教师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兰 《理论界》2005,(12):248-248,F0003
由于行为主义的影响,我国外语教师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倡导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师教育观,以确立教师“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反思型教师教育模式以教师思维的改变来带动其行为的改变,培养教师的“教学艺术”,达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李学森 《理论界》2003,(6):133-134
在21世纪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里,高等教育已将素质教育和通才教育放在首位,以培养能适应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信息社会的高质量人才为主要任务。教育是发展和提高人的素质最主要的手段,外语教学也不例外。学习外语本身就是学习人类文明的成果,这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文化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与信息的发展,社会对外语人才和外语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当前外语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使人才培养兼顾社会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为此,高校应转变教育观念,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采用多种教学法,提高师资水平,全面推进外语教学改革,努力培育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时代的发展是需要人们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的学生为目标。所有的这些是需要外语做好切实的保障的。并且要设计出一整套适合学生发展的以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主导的的方案来培养学生,以便未来的高职毕业生在拥有外语的基础上能够顺利的走入社会,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个人的技术能力强、拓展知识面、从而提高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为社会提供合格的有素质的高层次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校外语专业轻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单一外语"倾向,并对其弊端和潜在危害进行了揭示.围绕西部外语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实例,阐释了母语基础、传统文化素养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的作用,提出了西部高校外语专业必须转变"单一外语"的传统思维,夯实母语基础,提高中外文化素质,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