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菊生  张启良 《统计研究》2001,18(11):40-42
一、产业结构演变呈现七大可喜趋势   1 江西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实现了由“二、一、三”型向“三、二、一”型的历史性转型。“九五”时期 ,江西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 7% ,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0 5 % ,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2 2 %。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宏观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关系 ,由 1995年的 32 0∶34 5∶33 5变为 2 0 0 0年的 2 4 2∶34 8∶4 1 0。三次产业结构次序从 1996年开始 ,由“二、三、一”型进入“三、二、一”型 ,这是江西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性突破。改革开放以来的“六五”—“九五”四个五年计…  相似文献   

2.
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转变,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经济体制的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前提条件,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优化配置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兴安盟地区来说,我们要在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的同时应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以此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强地区经济实力,实现“两个提高”的目标。本文依据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及本地区资源优势,对我盟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优化配置提出己见,仅供参考。一、兴安盟三次产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3.
一、我区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据悉,1947年全区生产总值仅为5.37亿元,1978年发展到58.04亿元,2005年达到3822.77亿元。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比1947年增长163倍,年均增长9.2%,其中1979—2005年平均增长11.4%,特别是“十五”时期,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6%。全区人均生产总值由1947年的96元、1978年的317元迅速提高到2005年的16026元。1947年全区农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7%,1978年这一比重下降到32.7%。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构成由1978年的32.7∶45.4∶21.9调整为2005年的15.1∶45.5∶39.4,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4.
经济理论显示,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当拥有与之相适应的就业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与要素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转向第三产业,最终合意的结果为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都达到均衡。三次产业结构均衡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性产业均衡条件要求三次产业的边际产出和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都相等。实证通过推导产业均衡条件得出产业偏离度的概念,找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在1978-2011年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远远高于同一期间全国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32.7:45.4:21.9变为2011年的9.1:56.0:34.9。内蒙古三次产业的变动对其经济增长产生怎样的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又是多少?本文试图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期提出旨在提高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一、三次产业变动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内蒙古经  相似文献   

6.
2001年是“十五”计划开局之年,浙江经济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平稳运行,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全年调控预期目标。一、经济运行的总体判断浙江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从全年经济运行情况看,虽然前三季度增速略有回落,但第四季度出现企稳迹象,且经济运行质量继续保持较好水平。全年10.5%的增速超出了调控预期目标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0∶52.7∶36.3调整为10.3∶51.3∶38.4。从生产供给角度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销售产值的月度增幅从一季度开始的下滑势头至9月份得到遏止,随后出现了稳中略升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以来,江苏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和战略性重组,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结构实现了重大转变。一、产业结构全面升级三次产业构成呈现出明显的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动趋势。1997年到2001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达到3.6  相似文献   

8.
优化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前提。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有所加快,但是一些主要经济比例关系还存在不够合理的方面。1、三次产业结构有了显著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仍然偏低自78年以来,我市三次产业都有较快的发展,且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快于一、二产业。到95年的十七年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倍多,而一、二产业增加值分别只增长2.3倍和3.5倍,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十多年来,包头市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虽…  相似文献   

9.
兰毅 《四川省情》2003,(2):39-40
1996年成都市对高新区区划进行调整后,武侯区区域缩小,综合实力削弱,在此形势下,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提出了“三年打基础,五年再创辉煌”的第二次创业目标。1999年在提前实现第二次创业目标后,提出第三次创业目标,即在2008年把我区建成西部一流经济强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6年来,我区进一步调整了产业结构,坚持“优化第一产业,加强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使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由1996年的54.98亿元,增加到2001年97.52亿元,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  相似文献   

10.
十年来,四川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25.4:37.0:37.6调整为2008年的18.9:46.3:34.8,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农业、重大装备、高新技术、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旅游业等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三、内蒙古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一)调整速度不断加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变动速度明显加快。1990年———1995年农村产业结构变动值是1980年———1985年的5.7倍;1990年———1995年粮食作物结构...  相似文献   

12.
结构优化,总量不断跨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遂宁经济进入加快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综合实力几上台阶。2018 年,遂宁市地区生产总值1221.39亿元,是1949 年的1508 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8.5%,尤其是“十二五”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1.1%,总量连跨8 个百亿台阶。产业结构实现由“一三二”到“二三一”的转变升级,2018 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6∶46.3∶40.1。  相似文献   

13.
要实现国家提出的长三角"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在三次产业结构、农业结构、工业结构、第三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结构和原材料、能源结构等诸方面进行战略性调整。本文试对上述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我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可概括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快速上升。随着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开展,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区产业结构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时期,三次产业比重由35.7:40.0:24.3调整到1990年的35.3:32.1:32.6。总的发展趋势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经历了“高一低一高”的变化过程,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基本上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则正好与第一产业相反,出现了“低一高一低”的反复。见下表: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情》2009,(2):I0007-I0007
图表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三次产业结构,在发展中促调整,以调整促发展,基本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良性互动,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次产业中,1979~2008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5.2%,第二产业增长12.1%,第三产业增长12.0%。  相似文献   

16.
敬艳辉  谢佳 《四川省情》2005,(12):35-36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分析产业结构的现状和调整方向,对于发展地区经济的意义重大。本文利用四川省2002年投入产出表,分析四川的产业结构关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川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现状2002年四川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1.08%、40.66%、38.26%,其产业结构与全国和西部地区对比如表1所示:表12002年四川三次产业结构对比情况表(%)区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全国14.5351.7433.72西部20.0541.3138.65四川21.0840.6638.26资料来源:四川统计信息网与全国相比,四川省产业结构的突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模型,以2000-2005年为考察期,对湖北省17个市(州)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竞争能力及其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效用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目的是识别和认识各市(州)产业结构及竞争力的相对优势与劣势,为相关部门调整产业结构、缩小区域差异和改善全省经济增长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云和县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云和县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加强,传统产业得到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国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云和县国民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总量健康、稳步攀升。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构建五大支撑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偏差不仅体现在三大产业的结构比上 ,同时也表现为城乡区域差异和东中西的地域偏差。据悉 ,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为1 8 1∶48 7∶3 2 9,第三产业与发达国家的 6 0 %~80 %的比重相比显得过低。入世后我国的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要构造五大支撑体系。  一、市场支撑体系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目标导向是以发达国家成熟产业体系为参照的 ,力图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龙头、以效益为主线的产业分布结构。从我国的产业发展情况来看 ,传统的农业在联产承包制的制度约束下 ,土地的规模经营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 ,人口的大规…  相似文献   

20.
一、产业结构的总体变化 10年来,我区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第三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9.56亿元,比1993年增长4.8倍,年平均增长1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7.9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5.99亿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60.1%、5.3倍和5.8倍.三次产业比例结构由1993年的13.1.61.3:25.6调整为4.0:63.0:33.0.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椒江经济增长格局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推动逐步转变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