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贴年画,是中国人迎接农历新年的一项传统习俗。而年画这种完全出自民间的艺术形式,也因其别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意义非凡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中国传统美术和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观念和神灵信俗。中国早期的年画都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这两个主题有着密切关系,在祈祷丰收、祭祀祖宗、驱妖除怪等民间风俗习俗化  相似文献   

2.
2010年是"俄罗斯汉语年",为深入推进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2010年9月22日至10月10日以"悠扬民韵-中国风"为主题的沈阳理工大学文化巡展团在俄罗斯5个城市开展了巡展活动.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的民间形态——文化视阈下的中国民间年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画是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衍生形成的.年画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和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流派,其作品反映了相关地区各自不同的文化品性和地域特色.年画以最贴近民众、最贴近生活的文化形态,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为民族和文化的生存和延续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年画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和自身特有的文化功能.年画将为发展和繁荣现代中国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民意基础、历史依据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正天津杨柳青、陕西凤翔、河北武强、山东高密……一提及这些响当当的名号,自然会想到喜气洋洋的年画,妆点着屋里屋外,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这些享誉国内外的木版年画名号,早已树立起一张张特色浓郁的地方文化名片。在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同样也有木版年画的存在,名气上虽略逊风采,可硬刀刻板的真功夫却不输其后,它的历史和  相似文献   

5.
王宇  李莎 《青岛画报》2011,(5):78-81
胶南乡村,素来以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广袤的山水景观吸引着八方来客。乡村有小桥流水、鸟语花香、茂林修竹、缕缕夕烟,使久居城里的游人身心释然、如鹤在野。有人畅言:胶南乡村游的文化羽翼一旦绚丽开屏,辉映于人们的视野,便会成为青岛旅游途中一道方兴未艾的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   

6.
晓英 《今日辽宁》2001,(6):30-31
一个辽西农村的孩子,不知为什么对画与字着了迷.每逢春节前夕农村开始贴年画的那几天,他就挨家挨户地窜,站在别人家的画前一动不动地看.村里的民办教师写对联,他就陪在那儿,一盯就是一天.平时谁家要是买了一个带字带画的镜子、柜子,他准跑过去看个没完.村里的大人们说,这孩子的爱好可真怪.1 979年别人劝他去考朝阳地区师范学院的美术专业班,他去了.考试时,别人都拿着像模像样的画板,他拿的却是一个棋盘,招来不少笑声.就是这个拿棋盘作画板的考生,却名列榜首.  相似文献   

7.
王宇 《青岛画报》2012,(5):58-61
胶南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海滨之都,她气候宜人,拥有156公里的海岸线,坐落在山东东南沿海、青岛市西海岸,早在6000多年前,胶南原是古代的琅琊郡,就有人类居住在这里,开创了灿烂的琅琊文化.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这里置琅琊邑,称"东境上邑",当时人们赞誉这里为"东方胜地".  相似文献   

8.
贺中 《青岛画报》2011,(2):50-53
登临琅琊,感慨万千,在胶南——这片厚重的土地上,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再到秦皇汉武,五千多年来曾经上演过多少风云际会、铁戟沉沙。悠久的历史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的足迹烙印在了这片大地的记忆里,历史的注脚铭刻在了经久沧桑的碑石和古建筑中,历史的典故给了胶南人得以拍着胸脯娓娓道来的不朽话题和自豪情感。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胶南设置琅琊邑,被赞誉为"东境上邑",至少让9位帝王乐不思蜀;如今,这座拥有30多处历史名胜和古文化遗址的县级优秀旅游城市,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寓于壮美的山海风光中,让海内外游人恋恋不舍,仍不愧于"东方胜地"的美誉。  相似文献   

9.
王宇 《青岛画报》2012,(10):70-73
新秋的灵山湾,拂面的清风像林中的鸟儿在细语,在耳畔轻轻提醒我们;在胶南秀美的海岸线边,各种豪华的旅游娱乐套餐精彩上演;黄海之滨呈现出精美绝伦的文化饕餮大宴,令人目不暇接.胶南人喜欢一切与海有关的文化、历史和古老的传说,想必是看到了大海的宽厚、智慧和包容,如同胶南自己的性格.大海孕育着古老的渔家文化,在胶南,你不会仅仅追寻到古老的拉网捕鱼.还可欣赏到渔家风韵、渔家美食、沙滩体育、汽车群英汇、乡村采摘旅游节等跳跃在灵山湾畔的金色音符,编制出的奔放旋律;或深情、或狂野、或优雅、或摩登……胶南蓝调让人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10.
王宇  贺中  张力 《青岛画报》2012,(1):44-47
作为青岛西海岸一个县级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市20年来胶南的发展历程,概括起来讲,就是一个不断抢抓新机遇、推进大开放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极融入大青岛、建设新胶南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步摆脱低水平、迈向现代化的过程。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如今胶南已跨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迎来了与青岛一体发展的同城时代。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实现转型跨越,为建设青岛现代化国际新城区而努力奋斗。"胶南市委书记万建忠在中共胶南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说。  相似文献   

11.
王宇  张力 《青岛画报》2012,(2):54-57
胶南,这座迅速崛起的现代化新城区,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大交通系统建设也取得了跨越式进步.胶南交通体系建设始终牢固树立服务城市的理念,加快构建统一高效的城市大交通.胶南的城市交通以建设"现代化大交通"为战略目标,204国道、疏港高速、汽车总站等区域交通设施,以及规划建设中的开城路、南北大通道、灵山卫公交枢纽站将进一步强化胶南枢纽城市地位.公共交通服务由保障型向优质型转变,注重塑造舒适的交通服务.胶南一体化大交通体系建设在发展中快速推进.  相似文献   

12.
本埠要闻     
4月3日,2010'中国琅琊旅游文化节暨胶南杜鹃花会开幕。活动以胶南历史文化为背景,以琅琊台、灵山湾和北方罕见的万亩野生杜鹃花等旅游资源为基础,策划了一系列精彩互动活动。  相似文献   

13.
李莎 《青岛画报》2011,(4):68-71
又是一年芳草绿,正值踏青赏花时。每年3月—5月,素有"青岛早春第一游"之称的胶南杜鹃花会都会给游客留下一个又一个温馨美好的回忆,胶南都洋溢在杜鹃花的海洋中,让人心生羡慕与向往。我们也慕名前往,奔名扬遐迩的大珠山而去,奔花香四溢的杜鹃而去。  相似文献   

14.
一座新兴的海滨城市,一座古老的琅琊名城——两种截然不同的城市性格在这里碰撞在一起。这就是胶南——座年轻的海滨名城。一座雕塑、一盏路灯或一道路桥……在城市设计师的构思中,都是制造城市魅力的重要元素。胶南,这座新兴的海滨城市,整体规划和特色建设艺术的典范,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  相似文献   

15.
正为什么众多楼堂馆所和家庭显要位置都会悬挂梅花?为什么自古以来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咏梅颂梅,以梅花为题材的文化艺术创作经久不衰?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梅花,甚至用"梅"字命名勉励人生呢?因为,梅花是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的象征。梅花自然形态的美、精神象征的美,足以打动人心!纵观中国绘画史,早在南北朝时期,梅花便已入画,并很快成为花鸟画中最  相似文献   

16.
正当代国际藏书票巡展于2018年12月21日在黑龙江省美术馆开展。以版画藏书票承载丝路文明,通过巡展回放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景观,弘扬新时代丝路精神,这是一个颇富创意的项目,因为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均没有以"丝绸之路与世界文明"为主题的藏书票巡展活动,所以在国际上具有独特性与唯一性。丝绸之路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通,至今已逾二千余载,这条历史上横贯欧亚、连接东西的经贸之路,又是一  相似文献   

17.
为艺术奋斗了一生的艺术家、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文彬于2001年逝世,走完了他的艺术人生.今年是他的逝世12周年. 王文彬1928年生于青岛,可能受身为民间艺人的外公(老人还能刻木版年画)的影响,从小就爱画画,小学五年级时,也即在他十岁时就喜欢写生,爱画襁褓中的小孩,而且能画出他的形神. 1941年,那时他才13岁,当时在青岛市中读书,是学生文艺社团"星火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好友纪福和也是当时"星火"的骨干.他把鲁迅有关文艺的使命当作自己写作的动力,对他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那时他们虽然幼稚,却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写批判杂文,以手抄本的形式定期出版《星火》,秘密在同学中传阅,这在日本占领下的学校中产生了影响,一年后被校方发现痛加训斥,下令"解散".  相似文献   

18.
要闻     
杜鹃花海韵腾胶南4月5日起,为期30天的2008山东·胶南杜鹃花会在大珠山风景区绽放。2008山东胶南杜鹃花会是充分展示自然美、人文美、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盛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华彩乐章。花会吸引四海宾朋来胶南相聚,登山赏花,徜徉在杜鹃花海里,把美好的理想和幸福的祈愿,放飞到灿烂的春光。  相似文献   

19.
正过年了,挂上年画,以喜庆、吉祥、通俗、鲜明的内容和形式融会于节日的氛围中,这是广大老百姓一年到头的享受。年画寄托了他们对丰收的喜悦、对幸福的向往。因此,色彩的乡土感和明快性,造型的朴素感和趣味性,以及画面扑面而来的欢乐,构成了年画喜闻乐见的基本特征。年画,作为美术园地色彩缤纷的花朵,经久绽放,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20.
正坊间很多人知道,戴顺智先生有个"追牛教授"的雅号。一个"追"字,形象生动。画家以画牛名世,画架上,画案上,墙壁上,都有栩栩如生的水牛图。田间野外,常有画家画牛的身影。就这样,十几年时间,戴顺智围着牛追着牛画,无意之中,给自己的作品贴上了鲜明的标识:那可是戴先生的水牛图!对牛,想必没有人不喜欢。牛,勤劳有耐力,倔强又温顺,与人的关系,尤其在农耕文明时代,是极为亲近密切的。戴顺智笔下的牛确是戴家的。江岸袅娜的垂柳下,或桃花嫣红里,几头牛,或俯或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