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色,是最辉煌的光泽色,更是大自然中至高无上的色彩——它是太阳的颜色,代表着温暖与幸福,也拥有照耀人间、光芒四射的魅力。金色同时具有高贵、神圣、名誉及忠诚等象征意义。金色元素的流行饰品及装饰还具有一个奇妙的特  相似文献   

2.
正贴年画,是中国人迎接农历新年的一项传统习俗。而年画这种完全出自民间的艺术形式,也因其别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意义非凡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中国传统美术和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观念和神灵信俗。中国早期的年画都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这两个主题有着密切关系,在祈祷丰收、祭祀祖宗、驱妖除怪等民间风俗习俗化  相似文献   

3.
一进农历腊月,外面天寒地冻,隐居大山褶皱里的满族人,便铺陈开一年中最精彩的部分——婶子大娘们把浸泡的糯米磨了,包上红豆,用鏊子烙成两面金黄,然后装进仓房的泥缸里,一直吃到来年开春。中国东北地区的满族人对年的感知,似乎比其他地方早许多,尤其居住在辽东山区的满族人更是如此。山里的生活,不如大城市丰富多彩,但  相似文献   

4.
春节渐至,喜庆的节日气氛越来越浓。幸福时刻总是让我们难忘。今年,让我们用DV记录下那些特别的日子吧,让欢乐随时直播。快乐过大年,DV开拍啦!  相似文献   

5.
新年的钟声带着节庆的欢愉气氛降临了!想要在新的一年里有一个好的开头吗?让我们从妆容开始,体验全新的新年妆,成为时尚又美丽的新新人!  相似文献   

6.
春节到了,明星们都是怎样过大年的呢?他们对春节都有哪些感受呢?这一期我们搜罗诸多明星的过年方式和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7.
春节临近,归家的脚步越来越急,年迈的父母倚门望子,岁月的沧桑虽堆满了老人们的脸,却遮不住期盼团圆的欣喜.一年到头忙于工作,回家看望父母的时间总是显得很有限,春节孝敬父母是个难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新春佳节,亲人团聚,在笑声四溢其乐融融之时,全家人一起动手,各展所长,十个碟子八个碗,一桌香气弥漫的家庭盛宴便隆重登场了.传统的过年方式合家欢乐,一同守岁,一家人围坐一桌,在城中的某个小店追忆旧年,展望新年,或是带着老人孩子漫步于南国竹林、驰骋于北国雪原,虽然少了传统的浓厚年味,却多了几份惬意、浪漫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于丽 《青岛画报》2006,(7):8-17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标志.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产业的崛起与发展,更是在当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特色.它涵盖面宽,辐射力强,产出投入比高,对于活跃与繁荣文化市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文化的活力和竞争力,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向世界全面展示我们中华文化的魅力与风采,都有无可代替的时代功能.  相似文献   

10.
高句丽是我国东北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开始了同中原及北方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高句丽人充分利用居住地区“多大山深谷”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发展农业和渔猎经济,促进手工业生产的进步,形成了自己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高句丽人的风俗和习惯。 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我们可以把高句丽这一古老而又充满神奇色彩的民族的风俗习惯作一大概的描述。 高句丽民俗大体上可分为物质生活方面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两大类。物质方面如衣食住行,主要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生产力水平的影响。而精神文化方…  相似文献   

11.
流传几千年的清明节,在民间形成了很多风俗习惯: 其一是"扫墓"。清明扫墓始于战国(另一说法始于周朝),盛于唐朝,到宋代,皆以清明时节扫墓添土,摆放供品,焚香烧纸,叩拜祭祖,后亦称"上墓"、"上坟"。到清代,上坟扫墓从清明前到立夏之日,持续一月。唐代白居易对古代扫墓景象作了生动的描绘:"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尽是死生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  相似文献   

12.
正明代大才子唐寅《元宵》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正月十五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由于元宵节时长安城灯市规模恢弘,皇帝命令工匠制作的各种灯楼壮观。于是以后历代使元宵节灯会不断丰盛、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青岛的元宵节,文化民俗活动精彩纷呈,从热闹的灯会、喜庆的秧歌,到具有地域风情的民俗展演,以及传统民间艺术拎淋花表演,无不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3.
14.
印度的民俗根植于多民族的文化生活土壤之中,伴着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而不断变化。因此,印度的民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也非常丰富。加之印度特殊的社会沿革、意识形态、自然环境等,构成了印度民俗本身的许多特点,使它有别于其它国家。  相似文献   

15.
16.
加拿大民族与民俗●聂艳加拿大地处朔方,漫天风雪,无限荒漠。在这片9,997,610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生活着100多个民族,共约2540多万人。其中英裔居民占45%,法裔居民占29%,还有土著民族印第安人和英纽特人,其它各大洲移民如意大利人,德意志...  相似文献   

17.
句吴与于越同属古越族,有共同的民俗,表现在衣、食、住、行、婚、丧、喜、庆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现分别谈一谈。“断发文身”是吴越的重要习俗之一。记载吴越“断发文身”的材料颇多。首先就句吴讲,《左传》哀公七年曰:“太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岂礼也哉,有由然也”。《史记·吴太伯世家》云:“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断发文身,示不可用。”这是讲太伯、仲雍到吴地后,跟随吴越人的习俗,也“断发文身”,《论衡·四讳篇》云:“昔太伯见王季有圣子文王,知太王竟欲立之,入吴采药,断发文身,以随吴俗……曰:吾之吴越,吴越之俗,断发文身”。所以《风俗通义》云:“裸国,今吴郡也。被发文身,裸以为饰”。《论衡·书虚篇》云:“禹时,吴为裸国,断发文身。”可见,吴地的土著本来就有断发文身的习俗。正因为如此,故句吴立国后,就把它作为“国俗”。凡是投顺吴国的入,都必须服从这种“国俗”。《左传》昭公三年载:“吴灭徐,徐子章禹断其发,……  相似文献   

18.
竹枝词与北京民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竹枝词与北京民俗段天顺(一)明、清时期,尤其在晚清和民国初年,出现了大量专门描写北京民俗民风方面的竹枝词“或写之状,或操市井之谈,或抒过眼之繁华,或溯赏心之乐事”(《续都门竹枝词》序)“搜刮凤城,描摹象管”,数量之大,品类之多,可谓五彩纷呈,琳琅...  相似文献   

19.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得天独厚的人文与地理环境造就了古老而灿烂的三秦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陕西民间习俗。从语言方面来看,陕西方言保留了很多的古语成分。本文从调查陕西方言入手,挖掘出既反映当今陕西民俗又见于古典文学作品的词语数条。这些材料不但可直接为方言学、民俗学的研究服务,同时也可以为我们了解、考察或研究汉民族的古文化环境、文化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及扩散等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0.
陈创生 《探求》2002,(5):70-73
人类生活的经验世界,是一个充满了民俗象征符号的世界。民俗符号系统是由俗民生活中鲜活生动的民俗事象本身固有的结构所构成,由表现体、对象、背景性概念三个要素的关系之间作用而形成规律。民俗符号可分为语言系统的民俗符号和非语言系统的民俗符号,它们都各自蕴含着丰富、深刻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