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隐性腐败的特征及防范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反腐力度的加大、反腐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传统的粗放式官员腐败有所收敛。但是,这并未根本阻断腐败分子进行权力寻租的路径。在天网恢恢的反腐局面中,他们被迫转入腐败的隐蔽战线活动,以隐性腐败的形式重新铺开了腐败阵地。如何较为准确、全面地分析隐性腐败的特点,从有效打击的  相似文献   

2.
包容的张力     
《领导文萃》2011,(1):1-1
又是新年。2011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而别开生面。 与以往11个五年计划相比,"十二五"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不仅改革越来越进入深水区,摸着石头过河面临更大的风险,而且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国际上的挤压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反腐制度不可能单兵突进、单独设计。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使得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都与反腐斗争息息相关,个别领域的改革甚至还会生成新的腐败爆发点。反腐制度设计难以脱离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这也是包括反腐在内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所在。任何一项制度的顶层设计,都一定要周全考虑、稳步推进。反腐制度的纰漏,比滋生腐败的制度漏洞更可怕,返工的成本也更高。"笼子"扎得稳一点,是为了扎得好一点。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扎  相似文献   

4.
阚枫 《决策探索》2014,(1):76-76
中国官方日前发布文件,严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丧事活动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严禁借机收敛钱财。继严打"年节腐败"、狠刹"食住行游"等三公腐败之后,中央在2013年年底又将精细化反腐"重拳"对准更为隐蔽的殡葬领域。  相似文献   

5.
反腐进入深水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光,中共湖北省委原副书记、湖北省原省长,成为反腐风起云涌的2004年最后一个倒下的省部级高官。12月9日,他以受贿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在他的前面,有刘方仁、程维高、韩桂芝、田凤山等“赫赫有名”的腐败大吏,他们或在牢狱高墙或在阴曹地府等着张国光们的到来。谁将成为2005年落马高官的“先锋”,为进入深水区的反腐一试水深?这个稍有花边意味的猜测很快就会知晓,而2005年的中国廉政反腐,在今天可以感知到,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反腐,存亡之道2004年可谓中国反腐工作“硕果累累”之年。据统计,去年1到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  相似文献   

6.
霜沐 《决策探索》2010,(19):69-70
时下,有一种"双面贪官",说起反腐道理他全懂,而贪腐招数他也全会——有一种腐败叫"全懂全能型腐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腐败的成本将越来越高,腐败的空间会越来越小,而腐败的手段也将越来越隐蔽多样。在这样严峻复杂的反腐败形势下,  相似文献   

7.
李松 《决策探索》2010,(21):66-68
由于没有"即时收益"的腐败行为,较之于传统腐败手段,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隐藏系数更高……"‘十一五’期间,我国反腐成就显著,有力地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石勇 《领导文萃》2015,(1):27-29
<正>类似于改革一样,中国的反腐也已进入到了"深水区"。"副国级"的前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落马是一个象征。很清楚,中央的反腐,客观上,已是在当下中国诸多复杂问题的解决中,相当关键的一个战略。以其中的一个功能——拯救社会道德——来说,反腐正在通过建构一种政治伦理,来  相似文献   

9.
王衡  汤阳 《决策探索》2014,(19):75-76
当前国内反腐高压态势不减,打"老虎"拍"苍蝇"动作频出,大快民心。但记者在梳理被查处的官员腐败案时发现,"老虎"和"苍蝇"身边有一批"狐假虎威"之辈,依附于贪腐官员,大肆借权牟利,危害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0.
新视野     
《领导科学》2015,(7):20-21
<正>解决"地方集权"的路径抉择"地方集权"不完全简单等同于一般的官僚腐败,更不等同于地方自治。当地方的权力既不归属中央,也不归属当地人民,而是归属于一个地方官僚利益集团时,对于中央政府来说,这意味着一种治理上失控的风险。目前中国通过反腐风暴,清除官僚肌体中的毒瘤,刮骨疗伤,得到  相似文献   

11.
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十八大至今已超两年时间,本届中央纪委的工作也接近半程,特殊的时间节点也赋予了此次全会更多"承前启后"的意义。如何总结判断当前反腐形势?如何规划新一年的反腐败工作?本次会议看点颇多。2014年,中国反腐规模、深度、密集程度以及廉政法治探索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反腐事实上已经进入一个新常态。应当说,当前中国反腐正处于一个深水期,在这一特殊阶段,反腐越向前推进,遇到的  相似文献   

12.
新视野     
<正>反腐下一步:局势和路径关于反腐以及中国的局势如何变化,有这样几条轨迹:反腐突破到了腐败的利益结构的深层,腐败力量被恐惧感攫住,必然殊死抵抗,反腐形势已到"两军对垒"的时刻;这次反腐和以前不大一样的是,它指向的是整个政治结构的重整,因为  相似文献   

13.
秦德君 《决策》2014,(4):19-19
2013年"透明国际"公布的全球清廉指数中,香港排名第15位,居亚洲前列。多年来香港一直保持着"廉洁之都"的声誉,"廉洁"成为香港人最引以为豪的核心价值。但过去的香港,是全球闻名的腐败重灾区。当时有一种说法:"难以找到一个不腐败的警员"。一名叫韩德的警司从警19年,贪腐500多万。  相似文献   

14.
同欣 《领导广角》2003,(1):15-18
“腐败”定义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反腐范围与内容的确定。然而,目前社会上却出现了泛用与滥用“腐败”概念的不良倾向,把市场活动中甚至科研、文学等领域中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也归为腐败范围之内,这就将反腐败的范围和内容扩大化了,这不仅影响着人们对反腐的正确认识和人们的反腐信心,还直接影响着反腐成效的提高。因此,要增强反腐的成效,一个基础性和前提性的问题是必须先解决“腐败”要领的泛化与滥用的问题,最后才能达到提高反腐成效,增强人民反腐信心。  相似文献   

15.
<正>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了反腐力度,显性权力及其腐败得到了遏制,隐性权力及其腐败需要格外注意。一、隐性权力及其来源隐性权力是相对于显性权力的一种权力运作形态,其可能产生于显性权力的延伸和辐射、权力主体的个人魅力、正式权力角色形象的扩散、权力集中且不规范、权力非对称、官场潜规则、权力运行隐蔽且权力范围与责任不清等,同时往往还会表现在政治文化与心理层面。显性权力主体即职务权力主体,而隐性权力主体则更为  相似文献   

16.
腐败与反腐败是一场没有硝烟却激烈异常的战争。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败力度的逐渐加大和腐败空间的逐渐缩小,一些冥顽不灵、执迷不悟的腐败分子为了能继续把手中的权力转化为腰包里的金钱,绞尽脑汁地“创新”着腐败形式,于是,权力“期权化”便应运而生了。这种腐败形式因其难以定性举证、难以查处而成为反腐的一道难题。但是,任何形式的腐败都不会无迹可查,都会有规律。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其形式,透过现象探究其本质,把握其规律,并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反腐能力,那么,权力“期权化”就不再会是一道难以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公子"和"衙内"在中国古代社会,一般用来指官宦子弟。平头百姓之间说客套话,尊称对方的儿子为"公子",那是当不了真的。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公子"一词含褒义,至少是中性词。而“衙内”,贬义味道十足。  相似文献   

18.
何兵 《领导文萃》2013,(8):121-123
我在瑞典旁听过一起刑事审判。庭审结束后我问一位陪审员:你怎样防止自己腐败呢?他吃惊地问:我腐败?这怎么可能?许多观察者都观察到,中国正在掀起一场势头迅猛的反腐风暴。我想借此机会,谈点瑞典的反腐经验。8年前,瑞典隆德大学提供一笔资金,邀我去访学。期间既不用讲课,也不用做课题,就是领你转转,让你看看,感觉在混吃混喝。临别前我颇有点内  相似文献   

19.
刘韶华 《决策探索》2011,(16):32-32
腐败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阶段,能否有效解决腐败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提出,第一次从理论上结束了把腐败现象看作是一种思想作风问题或阶级斗争表现的历史,推动了中国反腐败斗争从清官反腐、重典反腐、运动反腐到制度反腐的重大转变,使中国的政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20.
<正>网民和反腐机构利用互联网揭露政府工作人员的腐败行为,从而影响政府反腐工作进程,这一现象被称为网络反腐。网络反腐之所以逐渐兴盛,一方面在于互联网全面而迅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于网络反腐主体意识到网络反腐无可比拟的优势。其便利性使反腐主体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其匿名性使反腐主体可以通过匿名方式有效保护自己;其交互性使反腐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