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来源于对这一制度优越性的深刻认知认同.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至少有五个方面的优越性,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高效执政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着眼长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维护社会稳定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干部人才培养和选拔优势.这些已被社会实践证明并继续证明的优越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新的科学概括,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第一、揭示了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规律。首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取代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并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现在,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有哪些优越性等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优越?能否正确搞清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能否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样一个大问题。然而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又决定于是否有正确的比较原则和方法。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孰优孰劣的比较原则及尺度,做些探讨。 一、以辩证法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比较原则 比较原则是一个由世界观所决定的方法论问题,正确的比较原则是进行正确比较乃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更替,之所以是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这是由小生产决定的;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之所以必然为社会所有制所代替,而不是为私有制所代替,这是由社会化大生产决定的.在马恩看来,将要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是实行社会所有制、没有商品货币关系、没有阶级和国家的社会主义.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马恩是从实现整个人类彻底解放的高度来考虑问题的."两个决不会"不是对"两个必然"的否定,它与"两个必然"都是唯物史观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区别在于,它是结合了社会制度与经济制度两方面优越性的制度,它比资本主义更加优越,要从物质财富创造的效率性和社会建设的更多公平正义性两方面体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为主体不能在政府偏袒下去实现,而要发挥公有资本的资本属性,使之在资本的逐利中壮大,并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实现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私有经济要比资本主义制度下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效率做更多的贡献。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会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7.
中国继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在短短的四十多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上,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经济上,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但是,我国目前的经济文化还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人断言落后的根源是社会主义制度,这种说法完全错误!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还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事实。但是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从根本上说,是解放以前的历史造成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造成的。”(《邓小平文选》153页)这就是说,封建主义的长期统治,特别是帝国主义从鸦片战争以后对中国长达100多年的疯狂侵略和掠夺,是造成和加重中国长期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与中国落后的关系,一部中国近代史早已提供了无可辩驳的铁证。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的大趋势。但是,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复杂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必然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社会主义在其前进过程中受过挫折,走过夸路;各种非社会主义因素,包括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残余仍在侵蚀着社会主义的机体;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对社会主义更是严重的挑战。社会主义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使得一些人产生了社会主义制度到底有没有优越性的困惑和疑虑。当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中国社会到底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中国究竟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哲学工作者应做出哲学的思考和回答。一、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中国没有经历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历史合乎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受双重规律支配的。一方面要服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又要遵循“各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决  相似文献   

10.
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 ,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 ,它具体表现为三种关系 :双方的对立关系、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共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集中的体现。但是,公有制的优越性不是自发实现的。当人们按照它的运动规律去办,优越性就会逐步发挥出来;反之,如果违背了它的运动规律,不仅谈不上优越性,甚至公有制本身还会遭受损害和破坏。这些年来,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长期干扰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反复和曲折,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和破坏。因而,有人对公有制抱怀疑态度,甚至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是不妥当的、错误的。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我们在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反复和曲折中有那些经验教训?怎样才能发挥公有制的优越性?这是本文研究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自六十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高工资、高福利、高消费”的经济政策,封八十年代,耐用消费品已普及到大多数工人的消费领域。据此,有些人特别是一些青年学生,便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了怀疑。为了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本文拟从对两种社会制度下消费水平的比较研究中来回答这个问题。一、比较研究的意义和方法比较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当前,进行两种社会制度下消费水平的比较研究,从思想教育的角度能够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这对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地自我完善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进步的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比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经济上看,社会主义公有制能够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形成,基于他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以及资本主义发展趋向的辩证理解。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两者在经济发展上的共同要求,决定社会主义有必要向资本主义开放;两者本质上的对立以及社会发展规律表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此,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对外开放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人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示出了无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对为何与何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回应和内在依据。基于认同理论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实现是重要途径和致思理路,只有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和自信,从而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这有利于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对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发生巨大变化,科技革命的发展将加速资本主义的灭亡;科技革命的发展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对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了一些消极与负面影响,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代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最高形式,它的一切调整都是为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做准备,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这再次印证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难以根除自身固有的基本矛盾的论断。根据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今重新审视"两个决不会"思想,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现状,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而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念。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世界经济潮流,其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进步性。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应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但是,由于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的拓展和延伸,所以,社会主义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独特历史使命则是采取相应对策,在维护本国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同时,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全球化取代资本主义全球化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明末到新中国成立300年间,前人曾八次尝试走资本主义道路均告失败的史实,论证了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新、旧中国的纵向比较和中国与印度、大陆与台湾的横向比较,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初步显示出优越性,从而阐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如何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制度国家间关系 ,是列宁当时面临的一个全新问题。对这一问题马克思没有提出更多的建议 ,因为他始终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几个或多数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社会主义很快取代资本主义 ,不存在两种制度长期共存的情况。列宁从俄国的实际和当时的国际形势出发 ,开创性地提出以和平的方式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并逐步形成了其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