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聂佳佳  熊中楷 《管理工程学报》2010,24(3):136-143,131
本文利用随机微分对策理论研究了供应链中的纵向合作广告问题,建立了一个随机微分对策模型。运用汉密尔顿-雅可比-贝尔曼方程分别求得了Stackelberg博弈和合作博弈下均衡的全国性广告投入、地方性广告投入、制造商商誉的期望值、方差和商誉的概率分布函数以及Stackelberg博弈下均衡的广告分担比例。并对此两种博弈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合作博弈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广告投入分别高于Stackelberg博弈下的广告投入,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合作博弈下供应链的总利润高于Stackelberg博弈下的总利润。同时,合作博弈下制造商的商誉期望值高于Stackelberg博弈下的期望值,但其方差也高于Stackelberg博弈下商誉的方差。而且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制造商具有一致渐进稳定的商誉概率分布函数。最后,运用效用理论对系统增量利润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2.
考虑单电网公司与双发电商所组成的渠道结构,构建了发电商投资减排、电网公司投资消纳的优势互补的异质型垂直合作减排的随机微分对策模型,先后考察并比较了分散决策和集成决策下的反馈均衡结果。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利润共享契约下系统增量利润的分配问题。研究表明:对于分散决策,电网公司选择性承担发电商的减排费用;两种决策下的发电商减排和电网公司购电价格以及分散决策下的减排补贴与发电商之间的减排竞争强度相关;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合作博弈有利于提高电网公司购电电价,同时为此所带来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3.
零售商竞争下纵向合作广告的微分对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随机微分对策理论研究了供应链中零售商竞争下的纵向合作广告问题,建立了一个随机微分对策模型.运用汉密尔顿-雅可比-贝尔曼方程分别求得了Stackelberg博弈和合作博弈下均衡的全国性广告投入、地方性广告投入、制造商商誉的期望值和方差、商誉的概率分布函数以及Stackelberg博弈下的广告分担比例,并对此两种博弈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种博弈下的零售商的地方性广告投入和制造商的商誉与零售商之间的广告竞争强度相关;在一定条件下,制造商具有一致渐进稳定的商誉概率分布函数.最后,运用效用理论对合作博弈下的增量利润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4.
在多寡头竞争下,本文利用微分对策理论研究了电力市场中考虑水平合作的碳减排竞争问题。发展了Bass等提出的双寡头竞争模型,构建了多寡头竞争微分对策碳减排模型,并运用汉密尔顿-雅可比-贝尔曼方程求解了该模型的最优上网电价、初始竞争性碳减排和水平合作碳减排投入以及均衡价值函数。在非对称发电商情形下,考虑了水平合作碳减排对市场份额的影响,给出了稳定时发电商所占的市场份额解析式,扩展了Prasad和Sethi关于市场份额的结论;在对称发电商情形下,分析了合作碳减排成本占总碳减排成本比例与市场份额的相关性,并讨论了市场最优发电商数量满足的参数约束。研究结果表明:非对称发电商的初始市场份额相等,投入碳减排成本最大的发电商在稳定时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而投入减排成本最小的发电商稳定的市场份额则最小;即使对称发电商的初始市场份额存在差异,某个对称发电商完全垄断整个市场的极端情形也不会出现,而是由各自趋于承担相同电力供给任务;双、三寡头电力市场总能保证对称发电商都能获得正利润,一旦发电商数量增至大于三个将无法保证。  相似文献   

5.
利用行为经济学理论研究了电力市场中异质发电商竞争下的减排锦标博弈问题,先后讨论了不同市场与奖金结构下均衡的边际获胜概率及其最优减排努力程度.从实验经济学角度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验检验,在此基础上将模型拓展到考虑影响发电商减排决策的非金钱因素,如社会比较的减排锦标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最优参数估计与均衡预测值.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在3、4人减排锦标赛中,针对不同发电主体构成,增加胜利者奖励数量既不能驱动强者提高也不会迫使弱者降低各自的最优减排量;无论初始调度禀赋如何,只要检验实验信息完全公开,所有发电商均存在过度减排投资行为,且在双强者单弱者参与情形下,强势发电商的减排努力水平与获胜者数量正相关关系与标准理论预测相悖;对参数的约束条件显著降低行为经济学模型拟合度,其中广义模型均衡预测最契合检验实验的基本特征,而特定嵌套模型验证理论预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黄守军  杨俊 《管理科学》2017,20(12):52-71
利用行为经济学理论研究了电力市场中异质发电商竞争下的减排锦标博弈问题,先后讨论了不同市场与奖金结构下均衡的边际获胜概率及其最优减排努力程度. 从实验经济学角度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验检验,在此基础上将模型拓展到考虑影响发电商减排决策的非金钱因素,如社会比较的减排锦标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最优参数估计与均衡预测值.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在3、4 人减排锦标赛中,针对不同发电主体构成,增加胜利者奖励数量既不能驱动强者提高也不会迫使弱者降低各自的最优减排量; 无论初始调度禀赋如何,只要检验实验信息完全公开,所有发电商均存在过度减排投资行为,且在双强者单弱者参与情形下,强势发电商的减排努力水平与获胜者数量正相关关系与标准理论预测相悖; 对参数的约束条件显著降低行为经济学模型拟合度,其中广义模型均衡预测最契合检验实验的基本特征,而特定嵌套模型验证理论预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第三方物流服务分包管理中的质量博弈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宇 《管理科学》2006,19(2):2-5
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在整合、调度社会资源为第三方物流需求方服务时,如何管理、控制分包商的运作质量,使之符合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方的质量标准,从第三方物流提供者与分包商的质量博弈行为出发,构建了第三方物流服务分包管理中质量博弈的Nash均衡模型、Stackelberg均衡模型和合作博弈模型.在对三种博弈结构进行比较后发现,尽管合作博弈均衡下的渠道总收益最大,但与Nash均衡博弈结构相比,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更愿意采取Stackelberg博弈结构,而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分包商才会选择Stackelberg博弈结构;同时,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在合作博弈结构中的质量投入比在Stackelberg博弈结构中要大,但在一定条件下,合作博弈结构中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质量投入比在Nash均衡博弈结构中的要少.  相似文献   

8.
针对制造商在线渠道与传统零售渠道同时存在价格和广告竞争下的合作广告问题,建立双渠道供应链的价格折扣和广告需求模型,分别求出了集中决策和Stackelberg主从博弈下的均衡广告投入和广告分担比例,分析了价格折扣变化对合作广告决策的影响,并探讨了渠道市场结构影响下的最优价格折扣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价格折扣的提高将降低零售商广告投入的积极性;当价格折扣水平小于某一临界值,随着价格折扣的加大,制造商将提高在线渠道的折扣促销广告投入。通过对比集中决策和Stackelberg主从博弈下均衡的广告投入和价格折扣水平,在制造商分担部分传统零售商促销广告投入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在线渠道收益共享协调契约,可实现供应链系统协调。  相似文献   

9.
在碳交易和消费者具有低碳偏好的环境下,通过分析体现成本和减排效率的低碳技术特征,建立供应链低碳技术减排投入与合作的动态优化模型,采用微分博弈方法,求解产品碳排放和供应链利润的长期轨迹, 并且推导出实现双赢的低碳技术特征条件。鉴于现实中可选择的技术特征有限并考虑到零售商减排意愿合作水平,推导出促进零售商低碳合作的市场条件,并证明了将生产和使用两个环节排放同时纳入碳交易有利于激励供应商减排。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初期,电力市场输配售还处于未完全分开的状态。独立售电公司作为一种双角色主体首先要与电力批发商针对批发价进行博弈,然后与寄生公司进行市场博弈,形成了两阶段的Stackelberg博弈。本文采用逆推法,先用以价格为博弈策略的Bertrand博弈和以零售电量为博弈策略的Cournot博弈对第二阶段的最优目标进行求解,再通过Rubinstein博弈对第一阶段的均衡批发价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在线性需求曲线假定下,独立售电公司如果采用单一的价格博弈手段参与市场,会陷入无限循环的价格调整,最终被迫退出市场;而若采用零售电量为博弈策略,则即使在改革初期寄生公司具有绝对价格优势时,电力市场化依然可以降低均衡电价,提高市场竞争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V2G备用市场的风险中性交易特点及实践中常用的“保底收购,随行就市”合约价格机制,构建了电网公司实施期权进行套期保值前后的电动汽车用户电量预留决策模型,并对比分析了Stackelberg博弈和合作博弈下渠道双方的反馈均衡策略与最优收益。研究结果表明:仅简单地采用市场保护性的合约价格机制,将使得V2G备用市场的交易风险完全由电网公司来承担,从而无法防止其在市场行情不好时的机会主义行为;在此基础上,电网公司选择购买期权以规避由V2G备用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但是分散决策时的均衡收益小于集中决策最优收益。为此,进一步引入“B-S期权定价+预留协作+保证金”契约机制使得合作系统达到完美协调,且渠道双方的期望收益都得到Pareto改进,并给出了均衡时的V2G备用预留协作系数、交易保证金以及合约电价之间满足的解析关系。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模型与理论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非对称信息理论的第三方物流合作博弈分析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假定在物流外包过程中,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运作能力与努力水平双因素均为非对称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方(委托人)与提供商(代理人)之间的合作博弈模型;接着利用最大值原理求解得出博弈双方的合作策略;最后,在代理人为风险中性的假设下,进一步分析了物流外包方的风险成本、激励成本和总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3.
在合作中又有竞争的"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经济实体之间越来越多地体现出竞争与合作交织的特点,既有策略的选择,同时也有利益的分配或者成本的分摊,即竞争与合作相互联系。为此,Brandenburger和Stuart提出了非合作-合作两型博弈模型为这类博弈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目前非合作-合作两型博弈研究较少,且Brandenburger和Stuart提出的非合作-合作两型博弈存在一些不足:合作博弈用核心求解可能为空或者不唯一。Shapley值是一种重要的合作博弈单值解,满足匿名性、有效性、可加性和虚拟性,表达形式简单且唯一,对一些成本分摊问题和利益分配问题,给决策者提供了一个公平满意的分配方案。因此本文研究将Shapley值作为合作博弈的解时非合作-合作两型博弈解存在的条件。为了分析本文提出的基于Shapley值的非合作-合作两型博弈的新理论框架,首先给出了其特征函数满足的联盟无外部性条件。在满足此条件下,我们进一步证明了非合作-合作两型博弈解存在的条件及性质。结合数值实例比较分析合作博弈用核心和Shapley值求解非合作-合作两型博弈解的优缺点。研究表明:当用Shapley值求解合作博弈解,降低了非合作-合作两型博弈解存在条件。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弥补了Brandenburger和Stuart提出的非合作-合作两型博弈中合作博弈的核心为空或者不唯一的情况,而且为非合作-合作两型博弈的解提供新的理论框架,从而为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博弈问题提供新的求解方法,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非对称企业合作创新的进化博弈模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转型深化期,合作创新愈来愈多的在不同产业或规模、实力不同的非对称企业间开展。但实践表明,非对称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关系却大多难以长久维持,合作关系常因合作一方单方面违约而瓦解,近年来不乏研发联盟在合作一段时间后"突然"解散的例证。论文针对这一现实问题,运用进化博弈理论,在前人相关研究基础上,引入合作创新超额收益、违约额外收益、超额收益分配系数和违约成本等影响因素,构造不同产业或规模、实力不同的两家非对称企业合作创新的进化博弈模型,对合作创新策略做进化博弈分析,判断策略的进化稳定性,分析非对称企业间进行合作创新的策略选择。研究表明:如企业违约而获得的额外净收益大于继续合作创新所获得的超额收益,则企业策略选择将视对方策略选择概率而定,但合作创新终将因一方企业违约而终止;如企业违约而获得的额外净收益小于继续合作创新所获得的超额收益,则企业策略选择将不受对方策略选择影响,合作创新终会因双方企业遵守合作契约而得到维持。  相似文献   

15.
专利技术的研发投资策略不仅影响企业价值还会影响消费者剩余,两种影响通常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效应,从而导致专利研发投资决策对社会福利的不同影响.针对旨在通过研发专利技术从而垄断新兴市场的两非对称企业,结合投资时机选择期权博弈模型和消费者剩余模型得到非合作博弈(即专利竞赛)和合作博弈两种模式下的总投资净现值和消费者剩余,分析社会福利与影响其变化的诸多因素间的动态变化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创新政策建议.结果表明,若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则两企业的研发能力差异越小、专利技术的成长性越好、无风险利率越小、专利产品质量越低时,社会计划者的政策越应有利于合作研发模式;反之,政策越应鼓励竞争.而专利研发投资成本及初始价值会对两种模式下的社会福利差异的影响表现出"非线性"特征,政策的倾向性不确定.  相似文献   

16.
关涛  李一军  高晶 《管理学报》2010,7(2):187-191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的方法,分析价值网络模式下企业的协同竞争机制,构建企业主体间协同竞争的演化博弈模型,指出价值网络模式下企业协同竞争行为的博弈过程及特点,揭示出系统的初始状态、发展阶段及利益分配机制对演化博弈过程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由单供应商和多个零售商组成的二阶供应链中,研究碳交易机制下多零售商合作的订货决策问题。对完全信息下零售商合作的费用分配问题,应用合作博弈理论建立了费用分配的博弈模型,证明了博弈为子模博弈且设计了属于核心的费用分配方案,该方案不仅可通过总体单调分配机制实现而且可使大联盟长远稳定。对不完全信息下零售商合作的费用分配问题,证明了纯策略纳什均衡的存在性。研究结果表明,零售商的合作不仅能降低总费用,而且能降低碳排放量;各零售商在不完全信息下分担的费用大于完全信息下分担的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