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研究人的主体性的心理结构出发,探索了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培养问题。本文认为,主体性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心理结构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人类实践活动能力,主体性教育的目的即在于塑造学生的主体性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交互主体理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互主体理论是当代人学的一个崭新门类,它研究人的交往活动以及人与人在交往中构成的交互主体性关系和作为主体群的交互主体。本文从哲学角度对交互主体理论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探讨。包括:交往活动对交互主体的基础作用,交互主体的构成和演变,交互主体性关系的微观展现,交往活动的主要媒介,交互主体和成员主体的辩证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人文意蕴在于对人之主体性的深层关注。教育的主体性日渐成为当代教育最深层次的一种人文关怀的主导话语。弘扬和培植学生的主体性 ,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 ,也是现代主体教育理论的基本精神。主体性品质主要包括自觉积极性、自主能动性和主体创造性等方面。当代教育可以从强化主体意识、改善师生关系、注重引导训练等多方面谋求学生主体性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代视野下的主体性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发展人,而实现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培养人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主体性道德教育就是培育和发展人的道德主体性,即以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人的道德人格完善、思想境界提升、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主体性德育正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逐步确立和社会发展的强烈呼唤中成为当代德育的重要课题。学校教育倡导并实践主体性德育就是要澄清并还原德育的主体地位,把德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德育的实施逻辑向学生倾斜,把德育的内容向学生移近。让德育从天理回到人心,让德育从天上回到人间。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教育的内在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性教育强调教育应以人为本 ,将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和最基础的出发点 ,以尊重人、发展人为教育的根本宗旨。主体性教育观应是以教育、教师、学生为主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育要以人为本 ,其主要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 ,教学也同样 ,必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在数学教育中 ,小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主要是在教师的教育下 ,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为今后的终身学习 ,不断认识客观世界奠定扎实的学习基础 ,同时形成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 ,因此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且要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注意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一、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体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学习知识 ,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小…  相似文献   

7.
进行主体性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主体性。在系统整体的教学活动中,显性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和隐性教学主体共同构成教学主体,且相互影响和制约。隐性教学主体主要包括教育行政管理者、教学理论工作者等,他们在其活动中存在抑制教师主体性的诸多问题。教师的主体性对学生主体性乃至教育教学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相应原则,并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大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等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主体性教学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在实施主体性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全体性、全面性、差异性、自主性、合作性、民主性原则,通过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体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主体性教学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在实施主体性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全体性、全面性、差异性、自主性、合作性、民主性原则,通过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体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通识教育的教育价值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完整的人";通识教育的知识观重视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掌握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识教育的学生观是主体性的学生观,也就是要树立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生活的主体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人的主体性及其发展问题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教育主要是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来实现其各项社会功能的。教育在实现主体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施主体性教学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最大限度地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主体教育是以培养主体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是使教育以主体性的方式培养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活动,是主体性的教育目的和主体性的教育方式的结合。历史地考察主体教育的发展,近代教育培养的是单子式的个人主体,发展的是占有性个人主体性;当代教育正在转向主体间性教育,从由培养单子式个人主体转变为培养类主体,发展人的“共生”或“交互”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是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缺失表现是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求被动化,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动机功利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态度消极化。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强烈的主体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呆板陈旧。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对策,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主体性教育;优化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时代新内容;切实提高"两课"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合理发挥;科学构建评价体系,促进教育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的个性不仅仅指人的心理特征,而是指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主体行为特征。人的个性发展就是发展人的主体性,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参与的自觉性。学校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的主渠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当前学校教育中亟待落实的莫过于加强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建设,开好活动课,教学过程的科学化和考试的正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文锐  赵文荣 《新天地》2011,(9):104-104
小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是在教师的教育下,学生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或等待领取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自身积极地、全面地开展内部认知心理活动,主动获取知识,为今后终身学习,不断认识客观世界奠定扎实的学习基础,同时形成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因此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要注意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人的主体性是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能动地作用于客体所表现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它的生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展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主体性发生与发展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塑造功能和凝聚功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发展人的主体性,就要抛弃错误的价值取向,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方法观、主体观和任务观。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教育是启发、发展、建构人的主体性结构的一种教育活动。人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自立性、自为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对主体、主体性、主体性教育的探讨,揭示了主体性教育是现在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涵,并论述了主体性教育对建构现代课堂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蒋平 《百色学院学报》2012,25(1):130-134
主体间性是人在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品质,是主体性的三大品质之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对"主—客"二分单子式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走出单一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走进教育生活,回归生活世界,在教育主体的社会交往中开展。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主体性培养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在于学生独特的主体性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五性”:独特性、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整体性。强化主体性培养,培养创新性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更新课程观,强调“创新性”课程、“协商式”课程,强调主体性课程设置,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丰富教育活动的形式;同时要具有良好的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