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雷、齐彦芬在《西方文化概论》一书中以浪漫笔调写道:“文学是哲学、宗教、思想、文化的最美丽的花朵。”并断言:“西方文学是世界文学的尖兵和先锋部队”。如果以此为据,那么东方文学(包括中国文学、印度文学和日本文学等)就是世界文学的“后续部队”,这显然让人难以接受。因为无论从中西方文学史的纵向对比,还是某一时期中西文学创作成就的横向对比,都难以得出“西方文学是世界文学的尖兵和先锋部队”的结论,仅就小说《红楼梦》的思想水准和艺术成就而言,就敢于同西方任何一部文学名著相媲美。国际红  相似文献   

2.
金莉莉 《浙江学刊》2000,(3):118-120
中西童话与成人文学一样,既有相似之处又呈现出巨大差异。本文以叶圣陶的《稻草人》和王尔德的《快乐王子》这两篇典型的“三件事”童话模式为例,认为(1)童话叙事主体在中国童话中的控制权很大,在西方童话中较小;(2)叙事话语方面中国童话单纯、直接、不偏离主题,西方童话则有“漫溢”特点;(3)中国童话的隐含读者为理想儿童,与实际读者接受上产生错位,而西方童话接受者是成人儿童兼而有之。这些差异是由于东西方民族传统、文学风格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先生的“世界文化三期论” ,是一种大儒学学说。其基本的思想内容是站在文化哲学的角度 ,通过对于西方、中国和印度的三种不同文化之特质及其各自的文化历史发展的观察、分析和比较 ,提出了人类文化的发展表现为三种不同的路向、并依照这三种路向递次演进的观点 ,以及提出了未来的人类文化将是儒学代表的中国文化翻转为世界文化的思想。梁漱溟的这一思想对于后来的现代新儒学所主张的儒学复兴为世界文化的各种大儒学思想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西哲学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国和西方在哲学的本体论上具有各自的模式。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为“一体二元”,即在统一的世界本体中包含着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两个要素、两个单元;西方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是“二元并存”,即世界有两个并列的、相反的本原。这两个模式的相同点是都有“二元”存在,它表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世界本体论实质是二元的,而非一元的;两个模式的不同点是,中国强调“二元”的统一,西方注重“二元”的对立。强调统一,表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整体”或“有机”(曲线)的思维方式;注重对立,则反映了西方哲学家“具体”或“机械”(直线)的思维方式。中国和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了各异的民族特性,对科学文化的奠定,风俗名教的形成和社会政治制度的确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贾东海  李华 《社科纵横》2006,21(6):166-166
经中央文献研究室授权,由马福元先生编撰的《马克思恩格斯论阿拉伯文化》(民族出版社,北京,2005年4月版)一书,终于出版了,这是新中国建国后第一部《马克思恩格斯论阿拉伯文化》的坚实力作。一、这部文集作者收入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阿拉伯、伊斯兰教、穆斯林和阿拉伯国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与西方殖民主义国家间相互关系的重要论述和能查阅的全部文章。全书共分十二部分。(一)马恩“论阿拉伯;”(二)马恩“论伊斯兰教;”(三)马恩“论穆斯林;”(四)马恩“论叙利亚;”(五)马恩“论埃及;”(六)马恩“论阿尔及利亚”;(七)马恩“论摩洛哥;”(八…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中亚、南亚、欧洲及北非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在世界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世纪以来,“丝绸之路热”在国内外兴起,“丝路学”这门“当今世界显学”更为世界各国所关注。不仅学术文章层出不穷,而且国内还出版有旅游文化月刊《丝绸之路》杂志,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研究古代丝路,开发现代丝路,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了解丝路和丝路学,了解丝路所经地区的状况,获得有关的知识和信息,这就急需一部比较完整、系统而又简明扼要地全面介绍有关知识和信息的综合性工具书。近年来,有关丝绸之路的综合性工具书也已有四五种,比如雪犁主编的《中国丝绸之路辞典》(1994年10月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王尚寿、季成家主编的《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1995年8月红旗出版社出版)、王远新主编的《丝路文化大辞典》(2005年9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周伟洲、丁景泰主编的《丝绸之路大辞典》(2006年4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经过对这几种辞典的比较,笔者以为周伟洲、丁景泰主编的《丝绸之路大辞典》可谓是集大成者,既综合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又有编著者的独到心得,体例科学,资料翔实,堪称集学...  相似文献   

7.
犹太文化中的《圣经》文本和故事同民族的行为模式有着十分典型的关系;而犹太文化又通过《旧约》及其成员的流散,对西方文化及至世界文化发生了很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犹太文化意象及其结构,有助于深化西方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研究,对于文化学和社会学分析也具有理论上的意义。本文以《圣经》文本和故事的若干文化意象为例,分析了这些意象在西方文化中发生深刻影响的的机制;从“故事”、“文化规范”和“语言结构”三个向度分析了犹太文化意象的结构;并以美术、音乐、诗歌和科学为例示,论述了犹太文化意象同其文化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决不是一种独特的“西方模式”最近王宁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变体》(载《天津社会科学》1994.1)一文中指出,后现代主义确实已进入了中国,并且在同中国本土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既类似于西方后现代主义,同时又带有更多的第三...  相似文献   

9.
郑土有先生的《晓望洞天福地——中国的神仙与神仙信仰》一书最近已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系《羊角丛书》之一,其主旨是从中国人的神仙信仰这一角度分析积淀在中国人身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研究中国古人的神仙信仰。全书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主要介绍了神仙信仰这种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第二部分为“神仙世界的建构。”第三部分为“神仙信仰的历史发展轨迹”。第四部分阐述了“神仙信仰的三种表现形态”。第五部分论述了“神仙信仰在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的地位”。第六部分是对中国历史上的神仙信仰进行批判和反思。在这本专著中,作者对中国神仙信仰的研究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一是打破了将神仙放在道教中来研究的传统方法,大胆地把神仙及神仙信仰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来进行研究。这种做法是一种具有创  相似文献   

10.
一当代的文坛上,曾爆出过一个冷门:有人从表现手法上来划分,将其定为“中国式的荒诞派”。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陈建功的《鬈毛》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三部作品给我的总体感受,觉得用“中国式的荒诞派”来划分还是恰当的。这既区别于西方的“荒诞派文学”,又点明了它们是生长于中国的土壤,绝非“泊来品”。这一点很重要,有人就因为这“荒诞派”一词的来源,而整个否定这一文学样式在中国土壤中生存的价值。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审视,“荒诞派文学”长于描写人与客观世界分裂的现实,善于表  相似文献   

11.
1958年元旦,生活于海外的四位现代新儒家,牟宗三、唐君毅、张君劢,徐复观在香港《民主评论》上,联合发表了《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研究中国文化的态度和方法,表明他们对中国文化出路乃至人类前途的根本看法。可以说它代表当代新儒家共同的愿望、理想、情调和心境,在当代儒学史上居有重要的地位。今天读来,仍值得我们深思、玩味。一、“同情”和“敬意”的研究态度和方法当代新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严峻挑战的一种回应。它的渊源,在我们看来,可以上溯到康有为的儒学改造运动。康有为试图借资产阶级之尸,还儒学之魂,大胆地将封建圣人孔子塑造成资产阶级的教主。实质上,他努力想建立一个资本主义的儒教之国。故当时他有“孔教之路德”之称。但他的儒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对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的尝试。在西方批评界盛行一时的结构主义叙事学和文化批评都是相当有效的文本阅读方式。本文试图将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并加以改造,以构成一种适合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与叙事文本特点的新的阅读方式。这里即以《西游记》为例,从文本分析入手,进而进入文化语境分析,最后再重新回到对文本的解读。通过这种“循环阅读”,发现了《西游记》的文本意义网络与文化语境中的意义生成模式之间的同构关系,从而揭示出《西游记》文本世界背后隐含的深层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与世界经济》(ChinaandWorldEconomy)杂志创刊1 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与世界经济》编辑部于2 0 0 3年1 2月1 2日在北京举办了题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与世界经济》杂志是国内惟一用英语发行的经济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及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华夏中心”观,二是“华尊夷卑”观,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观基础之上的“华夷之辨”或“夷夏大防”的观念。鸦片战争后,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民族主义的这三种观念虽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开始萌发出新的世界观念和民族意识,但作为一种已根植于民族血液之中的思想,它不仅没有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在20世纪初这一特定的历史场景下,还和西方的近代民族主义一道,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西方的近代民族主义首先是由梁启超介绍到中国来的。就梁启超和知识界的其他一些人对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介绍和宣传来看,第一,他们都认为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实质就是“民族建国”,而“民族建国”所要建立的是单一民族的国家;第二,他们介绍和宣传的主要是德国和意大利的民族主义;第三,他们都视民族主义为救亡图存、建立民族国家的不二法门。但到了1903年后,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于20世纪初。推动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辛亥革命前后,建立独立、民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为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共识并得到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5.
在对当代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的“三个世界”的理论的评介中,有两种观点是值得讨论的。一种观点以黄顺基等同志为代表,认为波普的“三个世界”的理论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此,国内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我是不同意这种观点的。另一种观点则是回避“三个世界”的理论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多元论和“世界3”的客观唯心主义性质。例如杜汝楫同志在《三个“世界”的学说——波普哲学介绍之一》一文中(以下简称杜文),通俗地介绍了波普的“三个世界”的理论,这有助于人们了解这一学说,但杜文把从哲学基本问题上对“三个世界”的理论所作的分析说成是对波普的“误解”,认为“三个世界”的理论不是一个本体论问题,“世界3”与柏拉图的“理念”和黑格尔的“世界精神”“根本不同”。这种观点是难以使人同意的。本文想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与杜汝楫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改革与开放,理论学术界的空气十分活跃。大量的现代西方文化思潮被介绍进来,与此同时出现的是对东西方文化及思想(主要是中、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估价和比较的讨论也热闹非凡。学术上的自由讨论本身应该说是一个好的现象,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自由和思想解放的一个可喜的结果。然而,也有令人忧虑的地方。在各种各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估价和对西方文化的引进、介绍以及对两者进行比较的学术讨论中,出现两种片面的倾向。一种是对西方文化过分肯定的“全盘西化”论和对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17.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事实表明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就是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密切相联系的。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 ,他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并努力用先进文化引导中国社会的前进。他有志于改造中国 ,在文化领域中 ,大力介绍西方思想 ,抵排专制 ,号召青年解放思想 ,对推进“五四”新文化运动起了重要的作用。他认真研究、比较东西方文化 ,开展反孔教和批判孔子思想的斗争 ;主张吸取西方近代文化 ,构建先进文化用以指导中国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他将鲜明的创新意识融入中国文化建设的思考中 ,在文化的科学取向、经济变革与文化变革、世界一体的文化整合、文化内涵和发展趋势等方面 ,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可以说 ,鲜明的创新意识使李大钊在“五四”时期的社会变动中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学说中的生活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新概念,这就是“生活”范畴。正如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自由”等范畴对后来西方哲学有着广泛影响,并发展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和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等学说一样,马克思的生活范畴也对西方思想发生了重大影响。例如在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法国哲学家列裴伏尔就此专题写出《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1968年)的名著,卢卡奇的学生、匈牙利女学者阿格妮丝·赫勒写出《日常生活》(1970年)一书,等等。在当代西方学术中,日常生活的社会分析和研究正方兴未艾,而且这个理论在近来也已被介绍到…  相似文献   

19.
一、导言(一)改变中的世界经济数千年前,古代中国在比较厚实的基础之上,就已发展出灿烂的文化,而这先进的文化与经济也通过“丝绸之路”向西方传播。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宋史学者戴仁柱 (RichardL .Davis)先生历经十数载完成的《新五代史》英译本 ① 于 2 0 0 4年 2月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付梓推出。这是继《史记》、《汉书》英译本以来西方汉学界成功翻译的又一本比较完整的中国正史。该书一经面世 ,立即引起西方中国史学界的广泛关注。哈佛大学包弼德教授 (PeterBol)评价该译作“值得推崇” ,为西方学者“研究唐宋转型和 1 1世纪中国新文士意识的出现”提供了重要资料。耶鲁大学韩森教授 (ValerieHansen)也将该书的翻译称为“日益认识到宋代以前的 5 0年间历史重要性的”西方史家拓展研究的“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