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坚持"六化"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农业具有六个本质特征: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国际化。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六化”方向:推进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的规模效益;推进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进标准化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产业化经营,实现三次产业一体化发展;推进国际化经营,实现国内农业与世界农业的竞争共赢。  相似文献   

2.
总结漳州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成效;运用SWOT方法分析漳州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风险;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为目标导向,提出漳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战略思路,即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拓展现代农业的多样功能,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市场流通业,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等。  相似文献   

3.
从农业高校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意义人手,阐述了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选择,寻求特色发展是农业高校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的必然选择,推进学科交叉是实现农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剖析了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实践做法,总结出四大特色:依托农科优势,不断整合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立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专家学者的对接机制,营造学科交叉氛围;设立学科交叉发展基金,建立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导向机制;瞄准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积极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坚持以农业生产实践问题为导向,求解现代农业和“三农”问题的基本答案;进一步推进学科之间的深度合作,促使交叉研究跨上新的台阶;不断创新特色发展之路,增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我国旱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示范带动作用越来越重要。根据杨凌示范区发展的新定位提出了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战略: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探索新型农业推广服务新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加快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推进现代农业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高校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中注入现代生产要素的过程。中国农业在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引入现代要素的多少、引入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涉农教育机构能否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为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国际竞争力,我国农业高校必须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文章从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教育的要求出发,重新审视我国涉农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举措。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福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优势,即地理气候;闽台农业交流合作;现代农业政策等,分析了资金缺乏,人力资源素质低,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提出了挖掘区域优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保护环境等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理论基础入手,探讨了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分析认为: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技术虽然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实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组装配套原则、引进技术与现有技术相结合原则;同时,要增加政府财政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以促进现代农业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李克强总理有关“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的讲话精神,从农业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出发,阐述了现阶段城镇化发展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农业支持城镇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特征。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的四个方面,即农业产品支撑、产业延伸支撑、功能拓展支撑、生产要素支撑;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的四个关键,即纵向一体、功能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提出突破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城乡联动户籍制度改革,实现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的城乡共赢。最后列举了四川蒲江、我国台湾以及国外的相关现代农业支撑城镇化的案例。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首先从理清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关系入手,系统归纳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概念和内涵;其次概括了新世纪以来我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成效,分析了当前仍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并参考现代农业的评价指标,测算了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水平;最后提出了我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关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在表述中主要通过与传统农业的比较、分析现代农业的实体特征以及产业组织三种描述性视角来理解发展现代农业。本文以小农经济效率演进视角,从生产效率、行为效率以及制度效率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科学配置农业资源,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以农作物耕作制度、农业保护和农地制度的创新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界定“中国历史文化”、“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研究生创新教育”等概念的基础上,概括了“中国历史文化”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等特征,分析了中国历史文化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对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试图从中国历史文化中寻求能够促进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文化精神与文化理念,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对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嘉莉妹妹》的主人公嘉莉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在城市中努力奋斗的经历和事迹为参照,同时结合当今中国社会女性的生存现状,尝试对二者在时代背景、文化传统、欲望追求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的极其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与分析,提出两性关系和谐维系、共同发展的新思路,为中国女性发展的现状提供一个学理式的文本解读,也为新时期的女性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是目前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学者们分别从要素、过程、本质等维度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尚待探讨的问题。本文就理论界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归纳、述评,以期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初崛起的新边塞诗是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学现象,是观察当代诗歌发展历程重要的西部坐标。本文试图将新边塞诗放回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之中,以其他诗派和文学现象为参照系考察新边塞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文学史角色。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新写实小说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据,探讨了作家如何成功地领引当代文学的发展和认知策略。在当代中国多元思想的整合中,面对中国文学“无主题”的困惑,作者试图分析并提炼新世纪进步文化的人性内涵,为领悟欣赏当代意识的中国文学,洞开了新的审美向度和思想空间。  相似文献   

16.
民族主义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三大非主流社会思潮之一,具有复杂多面性特点。广大青年作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最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其政治思想必然受到正面与负面的双重影响。引领青年政治思想,不仅需要科学判断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性质、准确把握其发展态势,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利于国家民族发展原则、遵循青年心理特点和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规律原则,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主义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三大非主流社会思潮之一,具有复杂多面性特点。广大青年作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最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其政治思想必然受到正面与负面的双重影响。引领青年政治思想,不仅需要科学判断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性质、准确把握其发展态势,而且更重要的是,坚持利于国家民族发展原则、遵循青年心理特点和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规律原则,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探索当代中国人的发展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人的发展状态应是“道德经济人”,明确了当代中国人的发展方向。而培育和塑造“道德经济人”则是当代中国人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走向成为当今学术界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中国写作问题的语境出发 ,分析当代中国写作基本特点和发展形态。主要讨论了白色写作与零度写作观 ,文本间性的写作观 ,消费时代的身体写作 ,最后探讨全球化时代中国身份的“重新书写”。认为当代中国写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为谁写、怎样写、写什么 ,应该在“发现东方”的文化策略中坚持“中国写作立场”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使中国当代写作话语成为可以同西方中心主义写作话语对话和互动的东方话语代表。  相似文献   

20.
春节电视联欢晚会是真正意义上具有专业色彩的主持人的创造者,也是中国版主持人的缔造者。它在上世纪 80年代初创期,其主持人带有强烈的传统传播的收音机模式报幕、播新闻的特点,它造成了真正主持人的缺席和无语。春晚主持人真正充当起电视和大众之间的中介是在20世纪90年代,1994年的春晚,倪萍将主持人的春晚角色凸现出来。赵忠祥成为春晚的男性父亲的象征,而倪萍成为春晚女性母亲的象征。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交叉着各自的路径。一个成为国的象征,一个则成为家的象征,两者巧妙地缔造了国/家同构的模式。春晚创造了无人能够取代“赵倪”组合,创造了关于主持人自身的一个能够记入历史的巅峰时代。到2000年及其以后的春晚,随着以李咏为代表的新生代春晚主持人的登台, 主持人正式成为一种“品牌”,虽然仍延续着传统的象征意义,但同时亦已转化为现实的财富和消费的象征。春晚成为一套完整的“文化工业”生产体系,拥导着社会向消费意识的转化,将大众漫无边际的欲望进一步投射到商品、格调的消费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更具狂欢色彩的消费追逐,对此,赵、倪表现出焦虚和担忧。近期,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的颁布,表明了受声音牵涉的国家权力的回收和反击。春晚主持人系统的运作内含了国家、社会和个体权力的“争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