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广告娱乐化的传播缺陷及诉求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娱乐化是近年来在整个社会娱乐背景下兴起和发展的一种广告形式。娱乐化的广告能够消解受众对广告的抵触情绪和抗拒心理,使人在完全轻松和开放的心态中接受广告信息,是一种全新的广告传播形式。它在产品销售、品牌建设、广告创意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在传播过程中的缺陷依然存在。应科学分析其传播缺陷,并重点策略地控制传播诉求过程,扬长避短,才能有效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广告的表现形式和策略中,广告主经常利用到“自然”元素,设法使广告产品与其产生关联从而肯定其产品。这其中有产品自身的原因,也有对消费者追求自然、回归自然心态的利用。这种看似关注自然的广告传播策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导致对“自然”元素的滥用和消费者对自然环境的漠视,应引起我们关注。本文就“自然”元素在广告中盛行的原因及其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艺术符号和文化传播形式,在跨文化广告的传播过程中,文化认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金六福""轩尼诗"等广告为例,从文化认同与跨文化广告传播、文化认同与广告策划和文化认同与广告传播方式等视角分析了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广告跨文化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现象。广告传播不仅传播商品信息,也传递和塑造文化。广告传播客观上需要传受双方共同文化基础的支持,不同的文化背景是人们解释行为的参考标准,也是人们理解来自不同文化的广告内涵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广告跨文化传播指的是广告信息在不同文化域之间的运动,其研究范围是文化相异对广告传播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如何正确处理广告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如何进行国际跨文化广告传播应作为研究的重点,力求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提高我国的对外广告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广告娱乐化的评析与效果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儒俊  李菁 《东岳论丛》2012,(2):178-181
娱乐广告是一种全新的广告传播形式。但是,由于广告主和广告从业人员、媒体、受众接受心理等因素的制约,广告娱乐化传播过程中存在不少影响传播效果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思考"娱乐之后"如何策略地提升广告传播效果问题时,要有意识地评析它的经济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评析它对社会道德、文化教育、伦理、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董春晓 《人文杂志》2005,(4):153-156
从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从事某种传播的角度来说,传统广告与现代广告都应归入广告的范畴,但从两者所依赖的不同传播手段来说,则基于人际传播的传统广告与基于大众传播的现代广告就显示了它们各自在广告形象上的不同审美特性。传统广告虽然在形象外观上显露着原始传播的特征,但了解它们的审美特性,无论是对于今天的广告实践,还是对于传播史的研究无疑都是颇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7.
张殿元 《兰州学刊》2007,(7):157-158,138
广告以及与此相关的生产活动被一种更宏观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控制着,政治经济学分析是广告传播研究重要的理论取向.这种理论取向遵循的并非是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而是批判的政治经济学.以批判的政治经济学对广告传播进行分析,更注重整体的、历史的维度,更关注广告传播中存在的公平、正义等道德问题.广告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对象是权力关系制约下的广告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与消费.因此,该研究也必然延伸到广告传播的政治经济构成与媒介内容、公共话语和个人意识的相互关系上来.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社会文化心态变迁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转型期 ,引起社会文化心态变迁机制是多重因素的复合体。其中 ,经济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社会利益关系的一系列变化 ,是社会文化心态变迁的直接动因 ;社会文化环境由传统向现代的“位移” ,是社会文化心态变迁的深层文化机制 ;当代信息传播系统化、全球化、信息传播手段多样化、传播速率快捷化等信息传播氛围的急速变革是社会文化心态变迁的加速机制。正是由三大机制因素的“合力”推动 ,使得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文化心态意识在真实意义上由传统向现代演变  相似文献   

9.
广告传播中的文化心理规律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惠霞 《人文杂志》2004,(5):187-189
本文论述了广告传播中的文化心理规律及其对广告传播的影响 ,总结了广告传播运用文化心理规律的三种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社会,广告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争奇斗巧,花样翻新,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本文以文化为视角,从文化决定广告传播力、广告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提升广告文化品位三个方面分析了广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作为后现代文化思潮的产物及组成部分,实现了心理学中的文化意识的衍变。文化心理学认为心理是文化的投射,而文化建构主义认为心理与文化是相互建构的关系。本文对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这一文化意识的衍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融媒体在当下社会中的“本体论”意义赋予其对于社会文化生态、大众话语、交往关系及主体文化心理的建构性力量,且使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发生机理与作用机制实现了“文化渗透”转向.对融媒体与意识形态运作同构性的忽视,导致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一系列现实困惑,如后现代语境下主流意识形态生存空间愈渐窄化、微观叙事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宏大叙事话语极易陷入“二元对立”的境遇、新型文化景观的隐性意识形态属性鲜获关注等.优化两者之间的张力关系,应当通过聚焦文化心理,在情感对接中形成意识形态的共情体验;赋能媒介话语,在微观编码中凸显意识形态的生活观照;依托仪式场景,在具象互动中实现意识形态的主体询唤等,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存论”转向,有效提升融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度和话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试析我国公民政治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构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公民政治文化,达到政治理念的一元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必然。改变原有的臣民心理,构建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公民政治文化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民主实践、民众的心理结构等各个层面为之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心理学的跨世纪发展有科学化和本土化两大主题。中国本土文化的土壤中没有生长出科学的心理学,中国现代的科学心理学是从西方传入的,其科学化在早期是通过西方化完成的。但目前,中国心理学科学化的努力正从追求西方化转向追求本土化。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应立足于突破和变革西方心理学的偏狭科学观,这不仅可以给本土化带来必要的规范,而且可以推动整个心理学科学性的发展,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科学观的变革就体现在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重新理解和对心理学研究方式的重新确立上。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明示了中国心理学科学化和本土化的历程和要义。  相似文献   

15.
世界心理学正面临着本土化议题的不断挑战,随着西方主流心理学解释力的下降以及与生活现实问题的相互分离,心理学界正在呼唤心理学本土化,中国心理学也顺应时代潮流,加入了心理学本土化改革的大潮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心理学研究的框架,开展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将中国心理学赋予中国的文化品性,将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的应有之义,也是...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玉 《河北学刊》2001,21(3):37-41
从思想层面上说 ,现代汉语是具有现代思想的语言体系。现代汉语在现代白话和现代思想两大原则上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原则并确立了其基本类型。现代汉语是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层基础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品格可以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得到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探讨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时机和技巧 ,思想品质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信息社会 ,计算机已成了我们工作和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具有普遍的推广性 ,所以要抓住有利机会 ,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介绍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质教育 ,解决“学生迷恋计算机游戏问题”的具体方法 ,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生存和发展的教育问题 ,最后实现我们教育的目标 :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和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本土心理学在新世纪的发展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即从对西方或外国心理学的模仿和复制中解脱出来,使之植根于中国本土心理文化的传统和挖掘中国本土心理文化的资源。新心性心理学就是一种来自于当代心理学演变和根源于本土心理文化的创新努力,试图开辟中国心理学新世纪发展的道路。新心性心理学的基本主张有三个核心内容:“心理文化”是对心理学本土传统的新挖掘;“心理生活”是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新理解;“心理环境”是对心理学环境因素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以儒佛道三教为基本组成部分的多元融合的文化系统.悠久而丰厚的思想文化是通过具体的人而得以创造、传承和延续的.中国思想文化的三大主干离不开具体的儒佛道三教思想家实际的理论贡献和思想创造活动,儒佛道思想家的思想又能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三家的思想,从而表现整个中国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丛晓波 《兰州学刊》2014,(7):145-150
对转型期人们行动背后普遍存在的基本社会文化规则进行解读和分析是具有时代迫切性的话题。在历史中选择和传承的社会文化规范维系着社会成员心理与行动的标准,也使各种社会文化呈现出特殊性。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经历着从传统与现代之间,血缘家庭到社会责任的转变;以及在中国与西方之间,经历着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的转变。当前中国面临着转型期文化规范常模的多重选择,需要在思想与心理的层面上完成社会和谐与发展的社会文化常模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