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里“婉言”一词euphemism来自于希腊语,eup是“好的”或“好听”的意思,pheme是“言语”(sPeech)意思。它是英文中一种修辞格,有时被称作“婉言”或“委婉语”,是人们在运用语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技巧。因为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禁忌,使人们的交谈受到限制,但在交往中往往又不得不提及那些被视为禁忌的事或事物,于是人们便使用一种较为委婉动听或间接隐晦的词语方式来表达那些被列为禁忌的事物,英语婉言大量地被人们应用现实语言交际中。它具有含蓄婉转,形象生动,表达丰富,隐情于言里行间的特点。某些语…  相似文献   

2.
比拟或比较是俄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它在俄罗斯文学和科技作品中被广泛地运用着,掌握了它的语言表达形式和句式结构的规则以及操练方法。有助于提高翻译能力和写作水平.在俄语中要表达人或物的形象性比喻,进行完美的刻画,可通过比拟句中某一个形象化的事物来比喻说明另一个事物,在两个相比的共同性事物中点拨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行为状态现象。实现表达这种形象化事物的语言手段,构成的比拟句,通常借助于比拟词、形象性词组和比较短语。在句中相比词之间的语法联系则按句法要求进行词形变化。  相似文献   

3.
汉语词汇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汉语词汇的产生词是语言的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它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一种语言,在其原始阶段,它的第一批词的创造,就标志着这种语言的诞生。这种首先被人类创造出来的第一代词,可以称作原始词。由干历史邈远,汉语的原始词的面貌已经近于不可描述,但也绝不是无任何踪迹可以追寻。例如:  相似文献   

4.
原始名词与文化发生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言语的产生关联人类自然机体的进化和人类文化的产生,因而在发展链条未曾中断的古老的汉语中,保存着人类语言发生之初原始形态鲜明的原始名词:以拟声而成的肖声词和以拟态而成的象形词。这些原始名词中蕴涵着人类言语发生之初把握世界的文化哲学方法,也隐藏着人类语言发生学和文学发生学的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5.
一众所周知,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而不是人们根据某种科学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因此,歧义词句和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往往不同的词句可以表达同一的思想,而同一的词句却可表达不同的意思,后者便是语言中的歧义现象.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着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造成歧义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词汇歧义和结构歧义.否定偏离引起的歧义就属于结构歧义.结构歧义一般起因于形态或结构的混乱.否定是人们对现实世界中事物和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各种联系的一种主观认识活动.对事物及现象本身存在的否定,对事物与现…  相似文献   

6.
由词义引申而形成的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存在,揭示出人类认知的构成方式、工作方式以及语言形成、发展的一些重要规律。词义引申主要缘由是人们在认识外界事物时的隐喻式思维活动和语言运用过程中的经济性原则,即人们使用语言时总是倾向于高效、省力的方式。词义隐喻式的引申是认知活动和语言交际中实现经济性原则的重要途径,而人们用旧词隐喻性地表达一个新概念的内在驱动力就是经济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罗网──谈语言塔布刘宝俊1“塔布”是一种极其古老的人类文化现象,但到18世纪才引起人们注意。(1)“塔布”意指对某些被认为具有超自然力量的事物不可接近、触摸或称述。它音译自英语Taboo(或Tabu)①,与汉语“禁忌”一词意义相当,是与“马那”...  相似文献   

8.
分音词是汉语方言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早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穷尽性地考察了灵丘话中的分音词的基础上,并通过比较的方式,从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描写、分析了灵丘话分音词的特点,认为分音词的产生除了语言自身发展的规律外,还有语言(或方言)接触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分音词是汉语方言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早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穷尽性地考察了灵丘话中的分音词的基础上,并通过比较的方式,从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描写、分析了灵丘话分音词的特点,认为分音词的产生除了语言自身发展的规律外,还有语言(或方言)接触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或喜爱或同情或厌恶或恐惧的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助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汉、英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本文结合实例从动物词汇的文化背景及其产生的基础、动物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等方面来分析、比较汉、英文化的异同,并分析了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leg"(腿)作为人或某些物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仅给我们人类以行动的自由与支撑其他物体所带来的方便,同时也为我们日常语言的表达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寓意内容。我们凭借"leg"所特有的功能、形态,结合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事物产生联想,并通过语言这一形式,形象、生动地寓意事物,以便达到更好地表达人们的思想与激活英语词汇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人类在初始阶段对语言所形成的崇拜心理,在许多民族的语言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语言禁忌,因而语言运用中的委婉修辞手法的活跃与各受人们关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了.汉民族由于向来共具一种崇高含蓄、深沉的民族心理结构,因而委婉修辞在汉语发展史上亦就有着格外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发展沃土,由此便造就了汉语中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委婉修辞手法。经过较系统的研究,我们认为汉语委婉修辞共有8种主要表现形态,这便是:用典、拆绕、讳饰、藏词、析字、双关、讽喻、起兴.这8种委婉修辞形态虽各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但总的表达效应则是相同的,即委婉曲折、含蓄深沉.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古音通假? 古音通假又称文字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音同或音近字的通用和假借。因为通假字同本字在读音上必须相同或相近,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语言中的词,是音和义的结合体。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是凭借语音这个物质外壳来理解对方思想的。古人在记录语言里某一个词的时候,有时用本字,有时不用本字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用来代替本字的音同或音近字就叫通假字。例如早晨的“早”,本应写作“早”,但是在下列句子里却写作“蚤”:  相似文献   

14.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们的思想是借助于一定的语音形式来表达的。为了使语言表达准确而富有表现力,需要采用各种修辞方法。语音具有音质、音高、音长、音强等四要素。人类的语言,在利用这些要素完成表意功能的同时,也用这些要素作为修辞手段。一、音质的修辞作用。迭音、押韵、颤音、谐音,就是利用相同或相近的音质,有规律地在一定的位置上复现,构成回环的美,或表现某种特殊的情感迭音的修辞职能是通过各类型的音节重迭,凭借“音感”以反映事物的生动性;有  相似文献   

15.
浅谈委婉语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在所有的文化中,人们对某些概念或事物总想避免直接提到它,尽管在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中有这些词语。要提到某种概念或事物时,就用另一个听起来比较含蓄的、模棱两可的概念来替代,由此表达生活中那些使人敬畏,令人恐惧,惹人不快和招人厌恶的事物。这个时候,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委婉语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16.
译声构词不同于拟声构词。译声构词是人们通过声音象征间接转译事物或动作的声音形成音与义的联想创造词的方法。译声词的读音具有明显的声音象征意义。英语译声词的译声字母或字母组合所隐含的语音象征意义赋于该词一种独特的形态特征和表义功能。因此译声词应按照词所含的象征语音来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上人们使用着大约三千种语言,任何一种语言对不同的事物、行为、现象、状态、概念、感觉等都有其自身表达方式,都可用一定的词、短语、句子反映人们的思想。千百年来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用语言进行交际,交流思想,生产、生活范围也在日益扩大,语言也在这种实践中得以丰富。又因为社会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展电是无穷的,所以随着时代的推移,语言也就更加丰富了起来,足以表达人们在社会、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方面的一切含义或概念。 英语是最接近于一种全球混合国际语言的语言,全世界大约有七亿人说英语占世界人口  相似文献   

18.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特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之一,是构成判断、推理的基础,是思维的细胞。语词泛指词或词组,它是用来表达概念、标志事物的笔画或声音。概念这个思维形式,除与客观事物有关外,还与语言有关。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思想是离不开语言的,任何一个思想的产生和形成都要借助于语言,  相似文献   

19.
对比语言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对比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特征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比较后才显现出来,不经过比较就无法知道事物间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如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语言之所以不同于文字,其根本区别在于:语言是以听说的声音作为物质材料来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而文字则是以读写的形体作为物质材料来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文字则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就是经过比较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简练”与“明确”是人类语言追求的共同目标。作为社会最重要的思想交流工具和信息传播媒介,能否用尽量简练的语言形式表达尽量多的意义内容,常常成为评价语言体系和个人言语行为的价值标准。因此在语言交际过程中,除了表达意义内容所必需的语言形式以外的其他形式,都被视为多余、累赘。但是“简练”与“明确”常常会发生矛盾,难以达到完全的和谐统一。这是因为语言在历时的演变和共时的交际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失去某些意义成分。如果某个词的意义已经弱化、模糊或衰竭,往往需要加上一个与之意义相同的词来弥补已经失去的意义,或者加上一个与之意义相斥的词来表示一个新的内容。这样原词和新加词共存于同一语言层面上,就产生了“词义羡余”这一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