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基本方略。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因此 ,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 ,强化法律观念 ,维护法律权威 ,推进依法治理进程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论公众法律信仰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针的提出,法治精神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公众法律信仰的缺失仍然严重影响着我国的法治化进程。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公众法律信仰的培养,特别是要注重“良法”的制定,使法律深入人心;对国家公职人员加强法律素质教育,在其公正执法中树立法律权威;改革普法教育中重知识、轻素质的倾向,着力进行基本价值观和基本运行原理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略论政策对法律权威的负面影响姚锐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使国家的法律具有极大的权威。树立法律的权威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条件。法律没有足够的权威,就难以使人们普遍服从,难以在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法治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树立法律权威,并进一步阐明,当前我国必须通过解决树立法律权威过程中的问题逐步地实现法治。  相似文献   

5.
"法律市场"概念的提出,大大拓宽了法律制度建构的研究视域.已有研究认为我国法律市场是寡头垄断市场.并把我国法律市场结构划分为全国性法律市场、准全国性法律市场和地方性法律市场几种类型.这种划分过多强调了法律市场的层级性结构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法律市场竞争,在理论上可能引发人们对于法制统一的模糊认识,在实践中可能会加剧法律资源权的竞争态势,不利于解决当前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两个"不完全适应"问题,不利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文章认为,比照市场结构类型理论,法律市场更符合完全垄断市场类型的条件.因此,必须准确界定法律市场的概念,厘清市场结构类型,并基于中国法制实景,建立统一法律市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法治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树立法律权威,并进一步阐明,当前我国必须通过解决树立法律权威过程中的问题逐步地实现法治.  相似文献   

7.
一、依法治国与司法公正的辩证关系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观点是邓小平同志民主与法制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我国治国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必须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司法的权威。司法公正是建立司法权威、取信于民的必备条件,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法院是代表国家和人民统一行使审判权的,也是人民保障权利、实现权利,防止国家和人民权利被不法侵害的最后一道屏障。能否做到司法公正,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能…  相似文献   

8.
法律的权威是就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律的内在说服力和外在强制力得到普遍的支持和服从。纵观人类阶级社会的历史,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必须发挥法律的权威作用。邓小平对法律权威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论述。一、影响法律权  相似文献   

9.
程思良 《云梦学刊》2000,21(6):27-29
中国社会传统的权威观念导致了对法律权威的虚化。要树立法律权威,必须逐步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任和信仰,弱化人的权威,同时,建立起相互制衡的国家机构体系。  相似文献   

10.
法律家与法治--对中国法治之路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往的法治研究都是在法律之外寻求法治的真谛 ,探索中国的法治之路。这种研究思路存在明显的缺陷。我们必须从法律的内因来寻求法治的真谛和中国的法治之路。法治的内在基础在于职业法律家阶层 ,中国的法治之路要靠中国的职业法律家阶层开创。历史考察与比较研究都表明 ,职业法律家阶层的存在对法律的兴衰成败产生决定性影响。自治而强大的法律职业群体是实现法律自治的前提性条件。法律权威的最稳定、最持久、最可靠的基础是强大而又有威信的职业法律家阶层。只有法律家执掌权力的政府才有可能真正成为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1.
法官法律解释权刍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适用法律离不开解释法律,法官理应有权解释法律,法官享有法律解释权是司法制度的应有之义.目前我国宪法和法律尚未明确法官的法律解释权,不利于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以及法治国家的构建.建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或<立法法>的有关条款或者以最高法院作出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承认法官享有法律解释权.法官的法律解释权是一种应用性解释权,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权主要是立法性解释权和最终解释权,承认法官享有在司法实践中事实上就在行使的法律解释权与我国现行<宪法>和<立法法>关于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规定并不相悖.  相似文献   

12.
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只有树立法律的至上权威才能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而树立法律的至上权威需从立法、执法、监督几个方面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13.
我们必须对前人留下的宝贵的法律思想文化进行科学的总结,作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民主建设提供借鉴。吸收一切有益的精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制,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法律思想的积极影响,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李蕊 《东岳论丛》2001,22(2):48-50
由于种种原因 ,在某种意义上我国农村社会处在国家法律难以推行、没有权威的状态 ,这严重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的法治进程。而国家法律规范自身的缺陷、不足 ,也是造成国家法律在农村难以推行、没有权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律特征和社会主义其他发展阶段法律特征有何区别呢?本文试作如下分析: 一、在本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下人民内部各阶级共同意志的表现,而不纯粹是工人阶级意志的表现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任何类型的法律,都是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意志的表现。在社会主义社会,上升到领导地位的工人阶级,也可以说是特殊意义上的统治阶级。从发展趋势看,社会主义是消灭私有制的社会,是非工人阶级的社会成员逐步工人阶级化,最后导致阶级消亡的社会。因此,就总体而言,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理所当然地是工人阶级意志的表现。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存在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表征着当今人类社会的综合性发展趋势,法律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法律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我国法律发展的契机也是面临的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法律全球化的挑战,选择适合我国法律发展的道路,顺应社会发展内在要求,推动社会的进步。法律全球化在目前仍是一个进程,一种趋势,要延续中华法系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的法律原则,要以民族的内涵、中国的特色、中国的模式去推动世界法律的发展,有效抵制西方的强权行径,反对新的法律殖民主义,维护主权独立和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是从人治到法治的伟大变革。笔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否顺利实现这一变革,取决于我们能否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我们党只有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才能逐步树立法律的极大权威,使社会主义法律在全社会得到严格遵守和执行,保证国家  相似文献   

18.
如何树立法律的至高权威?第一,它要求法律本身必须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良法;第二,要求法律具有实际操作性;第三,必须增强管理者依法管理的观念;第四,增强全民族的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将其视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大举措。如何才能完成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这已成为了一个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法律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出思考。一、完善立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法律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想要圆满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注重法律的作用,必须做到有良法可…  相似文献   

20.
论法律观     
法律观的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是多年来在我国法学研究中和法学论著中,对于这个问题阐述的非常薄弱,为了弥补法学研究中这一不足,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本文仅就法律观的含义,法律观这一社会现象的历史发展以及我国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如何进一步培植社会主义法律观和克服剥削阶级法律观进行一点理论上的探讨,以期得到专家学者和广大同志的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