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宾诺莎被逐出教门是在17世纪中期荷兰黄金时代的犹太社区中发生的一个著名的思想事件,犹太人与加尔文新教徒此后不断控告他是危险的无神论者。但斯宾诺莎本人对这一称谓非常敏感,并专门写作《神学政治论》一书予以了严正的驳斥。但这本书不仅没有达到为神学辩护的理论目的,反而使无神论的名声在知识分子中愈演愈烈。关于斯宾诺莎何以未能成功地反驳“无神论化”涉及复杂的解释学问题,前提是要重构斯宾诺莎是如何捍卫他的神学的。他提出真正的宗教是人神相爱的“普遍宗教”,人爱神就必须相信上帝是必然存在的、唯一的、无所不在的、等级最高的,神爱人就必然会拯救人、赦免悔过人的罪。神学就是以普遍宗教的信条为基础的、爱人如己的生活方式。他认为自己所从事的“真正的哲学”就是对神、人及其幸福的理智论证,因而神学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是俄罗斯文化背景下的特殊文化现象,也是俄国思想史的一个核心问题。19世纪30-40年代,俄国知识分子群体形成,俄国化的“知识分子”概念也随之被大大地强化了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思维层面、心理层面和意识层面的原生意义,并且被赋予了独特的俄国文化背景下的哲学、道德和社会层面的扩展意义。东正教文化土壤为俄国“知识分子”概念增加了浓厚的“弥赛亚意识”和“普世主义”含意,使俄国知识分子自觉承担起社会现实的审视者和“社会良心”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东正教神学不认同“原罪说”,强调人的神性“位格”,具有人性向善的特点;东正教神学认为人性不是静态自然物,而是在上帝恩典中走向与上帝合一的“成圣”过程;东正教神学对人性的认识不是关于人的现实处境的理论学说,而是力图改造和提升人性的实践教化。上述三点都与中国儒家人性论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
传统认为,神学就是关于神的学问。“神学”(theology)一词由希腊文合成,与今天所谓“神话学”语义相近。古希腊人以通晓诸神的性质及故事的人为theologos。亚里士多德以“神学”一词指他的“第一哲学”,即“形而上学”。中世纪初期,曾以辩证基督神性的论述为神学。在各种世界宗教和民族宗教中,只有基督教的神学最为发达。基督教神学在论证神的存在及本性的同时,也讨论神与世界、神与人的关系。对于自然界第一因的思考,使一部分哲学家转归于对神的认知。对于神的认识,断乎不是来自人对自身的了解。相反,对人的认识,却来自对神的…  相似文献   

5.
曾婷 《理论界》2009,(7):99-100
Engels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所表达的思想,在我看来不仅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而是对整个哲学的终结.表达了一种更深的冲动,而第四节是一个关键的论证.本文试图极为简单梳理Aristode的形而上学到Hegel的唯心认识论到Marx的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合乎逻辑的发展过程,以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是近代西欧历史研究从产生到繁荣的时期。此期间,历史学摆脱了对哲学、神学的依附地位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随着历史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史学大师与学派,如德国的朗克学派、法国的古朗治学派、英国的牛津学派和剑桥学派等。与此同时,对古代希腊、罗马历史的研究也在西方发展起来。由于历史环境的差异,各国研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德国在古典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以希腊、罗马史研究并重:法国则以罗马史见长;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主要兴趣集中于希腊史。19世纪后期这种局面虽有所改观,但重点仍在希腊史领域,并开始注意…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时,通常的说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主要是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即唯物论思想。这种观点是不够全面的。它忽略了法国古典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中的作用,也未能正确地表述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理论来源:一是法国古典唯物主义;一是德国古典辩证法。法国古典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脚点、出发点,是其“基质”;德国古典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辩证法这一“灵魂”;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8.
在德国古典哲学成就的知识形态形而上学当中,形成了两条不同的致思路径,一条称之为“人学路径”;另一条称之为“神学路径”.人学路径以康德为代表,从“人”的先验能力出发,把“人”的先验认识能力看作是认识“真理”的条件.其结论是,人能够认识经验对象而不能认识超验对象,至多形成关于超验对象的消极知识.神学路径以黑格尔为代表,把真理看作是无条件的自我显现,“人”充其量是显现真理的环节.哲学要想建立积极的形而上学的科学逻辑体系,必然超出人学致思路径,而回到神学致思路径上来.这可能是建立知识形态形而上学科学体系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9.
俞吾金 《江淮论坛》2009,(6):5-9,F0002
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德国古典哲学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费尔巴哈是否属于德国古典哲学的范围?德国古典哲学是否由“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这样单线索的发展方式构成?德国古典哲学究竟有哪些遗产?等等问题,本文都做出了明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10.
文艺复兴最初发源于意大利,以后逐渐波及至法国、英国、德国、尼德兰、西班牙等地,成为震撼整个欧洲的洪波激浪。“文艺复兴”原意指人文学科的“复活”或“复兴”:一指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艺术的复兴;二指人类精神的觉醒,追求人的个性的圆满发展。其实质是整个思想领域的一次革命,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地“复活”古代奴隶制文化,而是为了摆脱中世纪神学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从神学中解放了文学、文艺、哲学、史学、政治学和自然科学,以“神”为中心的经院主义教育受到批判,以“…  相似文献   

11.
谭嗣同的“知行合一” ,由深沉的爱国主义、不屈的奋斗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寻本探源的哲学思考和勇于付诸实践的行为品质融合而成。他是 19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的卓越代表 ,是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奋力前行的伟大灵魂  相似文献   

12.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是世界近代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巨大功绩在于结束了思辩唯心主义哲学在德国近百年的统治,“直接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他的无神论和唯物论思想,引起当时的德国思想理论界的重视,极大地影响了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费尔巴哈哲学的推动下转向唯物主义,最后  相似文献   

13.
洪堡作为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第一个使用“异化(Entfremdung)”概念的学者,在其教化(Bildung)理论的阐释中,展示了他对这一术语进行的辩证式哲学思考,丰富和扩展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异化理论形态。对洪堡异化理论的分析可以成为对马克思之前的异化理论的一个补充,同时揭示了异化概念的教育层面内涵,使整个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异化概念的发展呈现出一个清晰的继承与发展的脉络,并在对人类理想实现的共同关切上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互相呼应,对相关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世界观的转变属于思维方式的转变。一种哲学理论的产生,如果真正代表了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就意味着人们获得了一种用以观察一切事物的新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学就是代表自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适应时代变革的要求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它使思维方式发生了变革,并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之中。科学实践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基本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是在吸收、概括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关于劳动论述的合理思想,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家(特别是黑格)的实践学中的积极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活动的深入分析,才创立科学的  相似文献   

15.
洛采是19世纪德国哲学史上重要的过渡性人物.他创造了"有效性"概念,从而成功地消除了从柏拉图以来困扰哲学界的观念的"实在性"问题;利用这个概念,他成功地区分了思维过程和思维内容,把判断而不是概念作为逻辑的核心.他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心理主义,打破了近代哲学区分主观和客观、唯心和唯物的简单化哲学方法.这些思想成为现象学和分析哲学的共同源头.  相似文献   

16.
新的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在科学昌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今天,“法轮功”组织何以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膨胀,不断蔓延,形成庞大规模,并在神州大地上掀起层层浊浪,上演一场场“中世纪神学闹剧”,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的危害,这一现象值得理论界、学术界认真反思。我们站在哲学世界观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深入分析与揭示“法轮功”闹剧的起因与“法轮功”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一共和国成立50年来,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许多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在思想领域,唯物主义与唯心…  相似文献   

17.
哲学与宗教同为人类社会生活最抽象、最集中的反映,都是人们的世界观,同其他意识形态相比,二者有着更多的相关联之处。马克思说:“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黑格尔则认为,哲学与宗教是用不同的形式来把握同一对象。在欧洲古典哲学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哲学与宗教始终是搅在一起的,“我们很少会碰到绝对无神论的例证”,几乎每一哲学都有与自己相应的神的观念,哲学家们的神的观念同其哲学理论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神的观念的演变,与两条哲学路线的发展和演变有相同的逻辑过程。因此,考察欧洲哲学史上神的观念的演变,是哲学史研究中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人、市民社会、实践、自在之物、历史意识和自由等问题构成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遗产。马克思也十分重视蕴含在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但他总是把辩证法融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中。唯有重新解读德国古典哲学的遗产,充分展示出这一遗产的丰富内涵,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才可望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9.
中古时期,拜占庭文明是西方文明同质性的异类,是后来与西欧现代性的普世性相对峙的俄罗斯特殊性的精神发生学源泉,源于拜占庭的东正教是俄罗斯特殊性的神圣基因。在沙皇俄国时期,特别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的“白银时代”,由东正教体现的俄罗斯特殊性与基督教孕育的现代性的普世性,形成了极具内在张力的宗教哲学思潮,索洛维约夫是这一思潮的杰出代表,他的哲学思想,典型性地反映了东正教作为俄罗斯特殊性的神圣基因与现代性的普世性相遇后所发生的深刻变异。  相似文献   

20.
吕方芳 《理论界》2013,(10):100-102
18-19世纪的德国,基督教信仰被法国启蒙运动批判得体无完肤,却在德国相对虔诚保守的土壤中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康德还是黑格尔、费希特、谢林,都面对同一个问题,那就是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黑格尔并非用理性来取代信仰,而是辩证说明二者关系.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黑格尔神学可以说是其哲学思想的滥觞,在走向辩证思想和其整体真理观之前,黑格尔历经了希腊式的情感主义、康德道德主义和神秘主义.在“爱”和“生命”等神秘主义范畴中,黑格尔克服了对立的局限走向了合一.黑格尔早期神学的自我扬弃也代表了自我的否定.黑格尔的几篇早期神学著作,从《民众宗教与基督教》、《基督教的权威性》以及《耶稣传》等著作中,可以看出黑格尔早期神学思想的路线及其对后来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