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汉字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遵循繁简互动、总体趋向简易的原则—简不明则繁、繁不便则简。其发展是一个不断由简到繁、删繁就简的过程。汉字的种种特性促进了汉字的发展并制约着汉字朝着简约方向发展 ,其本身具有简约机制。  相似文献   

2.
汉字自古有繁有简,繁简并存,源远而流长。无论是繁体字,还是简体字,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在中国历史上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汉字发展历史上,汉字总是朝着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这个曲折的道路自然地不可阻挡地向前发展着的。但由于自然和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深化,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学习和生活都需要高速度、高效率,作为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汉字”,就需要简短、明确、便捷。所以,汉字的简化是必然的,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现代简化字即现行汉字,有许多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历史上的简体字。敦煌碑铭写本中使用的文字简体较多,是对现行汉字追本溯源的第一手用字材料。这些简化字很好地记录和保存了汉字在这一时期简化过程中的具体状态,其中的半繁半简过渡字体尤为值得注意,这些字体多不见于字书,仅见于这些碑铭抄本,如“贤”“闢”“(门俞)”“与”等。通过研究敦煌碑铭中的简化字,可以探知当时的实际用字情况,更好地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4.
从满密式构图看古今中国山水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山水画中构图走过了由“繁”到“简”再到“繁”的历史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汉字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发展趋势有两个突出表现,一是汉字字量日益受到遏制,二是汉字构形日益由繁趋简。过去这样,现在这样,将来也必将这样。不过,近几十年来,汉字构形由繁趋简问题虽然已经谈得不少,但目前社会上认写汉字的事实却出现由简返繁的反向;尽管是暂时性的、局部性的,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贯彻执行。之所以如此,原因很多,其中认识问题还是主要的。要达到认识上的一致,进一步从汉字简化的史实中较全面地进行描写和阐释,仍是十分必要的。至于汉字制度改革,非方块汉字自身直接发展问题;汉字体态演变,虽属汉字符号系统自身变化事实,但多因汉字书写工具的改变及汉字艺术风格的改革所致,自是未可兼叙,本文暂不一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汉字走世界拼音化道路”论断的否定,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汉字,认识到汉字的优越性。汉字是表意文字,但由于多种原因,汉字的表意性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破坏,就形声字而言,不少字的形符、声符已难以辩认,本着袁晓园教授“识繁写简”的原则,本文拟对难辨形声符的形声字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粗浅析解。  相似文献   

7.
"二简" 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简”废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形势变化带来的不利因素,也有它本身措施不当的原因。“二简”主要来自群众自发的简化字,它的先天的不足,造成了方案的混乱。在总体上,“二简”注意到汉字的工具性,没有认识到它的社会性———作为民族文化的标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二简”的废止,没有进一步扩大两岸的汉字的差异,有利于书同文。学术界开始打破禁区,对汉字的发展规律作了新的研究,对文字的性质类型有了新的认识,迎来了文字学的复兴和回归,开拓了当代的应用性研究、本体理论研究、历史研究等文字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规范汉字——兼谈语言文字立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些年来,社会用字出现了严重的繁体字回潮,使很多人产生了究竟什么是“规范汉字”的疑问;学术界有人提出了“识繁写简”的主张,有的甚至公开提出繁体字就是规范汉字的观点。这些情况对语言文字立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对“规范汉字”的表述与我国语言文字政策相矛盾。本文在对这些观点和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对“规范汉字”提出了新的表述:“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已简化的汉字和经过整理未简化的汉字。”并简要阐述了这一表述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北青 《今日南国》2009,(8):27-27
近两年来,“要求恢复繁体字”的言论不时进入大众视野。近日,中国社科院国学研究“简化字和繁体字”主题论坛上,专家一致认为,虽然汉字简化有不如人意之处,但符合汉字演变规律;“现在要做的,是简化字的完善与优化,而非恢复繁体宇”;为更好传承繁体字中的文化信息。可提倡“识繁用简”。另据透露,新的《规范汉字表》即将发布,“全是简体字”,这是1988年以来中国社会语文生活中的大事“之最”。  相似文献   

10.
乐在简     
卿闲 《中华魂》2014,(20):46-46
喜欢一个字:简。提起“简”,习惯地会扯出来“繁”。“繁”是一个热闹的字眼,花红柳绿,繁花,繁华,繁荣,繁茂。然而久了,就会繁杂,繁乱,繁忙,以至于“繁”成了“烦”。细水流年的小日子,“繁”是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11.
词缀的演变是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类重要的语法现象,也是汉语历时语法研究过程中不能回避的语言难点.本文以"老"为例,考察汉语词缀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会受到句法、语义、语用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在经过了一个实词虚化的过程后形成的词缀具有位置固定、标记词性、结构紧密、语音弱化、呈封闭式发展等特征;并在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大量新词的产生做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2.
汉代今古文之争对今文经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今古文之争之前的西汉今文经学的特点是:著述形式由简而繁,章句学逐渐盛行;重在阐释经文的义理,有随意发挥的意味;重在通经致用,多与现实相联系而不重视史实的考证.今古文之争使今文经学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说经章句由繁琐向着简略回归,由空疏的义理阐释向着重视史实转变,在古文经学条例化的影响下今文经学也逐渐条例化.  相似文献   

13.
立足艺术学再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既分析了英汉借词研究领域长期缺乏对汉语传统色彩文化借词考察的原因,也探讨了《美术术语与技法词典》中英语向汉语传统色彩文化借词产生的时间和历史背景等内容。该《词典》所收录的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核心借词,不仅表明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社会认知汉语传统色彩文化的正确性和意译的精准性,也展示出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在历史上的客观存在和对世界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常用词因其常用,词义易知,不碍通晓文意,往往未能成为高校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的重点,其承载的丰富的古代汉民族文化知识亦多未被重视和利用。高校传统文化课程承担着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应该重视和利用常用词的文化传播功能。揭示常用词文化内涵的教学途径和方法有:探其命名原委,析其文化心理;揭示词义演变中的历史文化知识;利用古文字形体,彰显文化内涵;辨解古今词义异同,传播古代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5.
<儒道佛与中医药学>一书从儒道佛与中医药互动关系入手,既从传统文化角度探索了中医药学的发展条件和规律,又从中医药学层面考察和评估了儒道佛的社会历史功能.该书的出版对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网络“热”词“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热词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他具有方言化、简洁化和模板化的特点,呈现出由关注个体向关注社会、由特定人群使用到融入全民词汇、从单一的网络语言到被传统主流媒体吸纳、从释放压力的娱乐调侃向现实生活关注的社会问题的方向演变和发展的变迁规律.网络热词具有上升为民族共同语和留在特定区域两个发展走向.研究网络热词对把握网络语言现状、丰富汉语词汇和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汉英颜色词语象征意义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汉英两种语言中颜色词语在传统文化、职业、经济、政治象征意义的异同。两个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宗教信仰是汉语和英语的颜色词语产生不同象征意义的原因。由于人类文化相互渗透、趋同的影响,了解汉英语言中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异同,有助于更深地了解汉英两种文化,掌握汉英两种语言的本质,提高汉英两种语言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缘何反对中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是文化新军的旗手和文化革命的主将,曾一度激烈批判、否定传统文化和中医药.今天有人利用鲁迅的有关言论反对中医药乃至传统文化,这是对鲁迅革命思想及其所处时代精神的误解或有意曲解.表明他们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实事求是之意.中医药虽有诸多局限,但其内在合理性和顽强生命力是任何人不能随意抹杀、扼杀的.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文化新军的旗手和文化革命的主将,曾一度激烈批判、否定传统文化和中医药。今天有人利用鲁迅的有关言论反对中医药乃至传统文化,这是对鲁迅革命思想及其所处时代精神的误解或有意曲解。表明他们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实事求是之意。中医药虽有诸多局限,但其内在合理性和顽强生命力是任何人不能随意抹杀、扼杀的。  相似文献   

20.
民族交流与融合:汉语言词汇发展的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民族融合的历史为背景,文章探讨了作为民族交流与融合时期的重要表征———语言的融合及词汇的发展变化。通过对部分少数民族及西域民族词汇融入汉语体系的历史考察,着重对民族语言融合的途径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论述,从而可以看出汉语言发展至今这个如此庞大体系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